云中城曾经落入匈奴人手里数十年,数十年中,匈奴人在城中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哪怕云中城去年已经归还给大景,城中的这股势力依然存在。
匈奴人围城的时候,城里匈奴暗探伺机作乱,屠杀了很多试图镇压他们的官员和想要驱逐他们的百姓。
城中人心惶惶,百姓们只敢躲起来,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敢从躲避之处走出来透透气。
锦娘和两个孩子躲在地窖中已经大半月了,靠着家中攒下的一点余粮坚持了十几日。前日起,家中断粮了,孩子们饿得蜷缩起来,实在难受时也只能哼哼两句,哭都不敢哭出来。
地窖的入口上盖着两块板子,通过木板的间隙,只能分辨此时是白天还是黑夜。看着两个饿得不行的孩子,锦娘定定抬头看着地窖的入口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从昨天入夜开始,外面就听不见喊杀声和吵闹声了。或许她可以出去找一找,说不定能给两个孩子找一些吃的。
就在锦娘的手指触碰到木板时,木板外传来了“咚咚”的战鼓声。听见鼓声,她下意识蜷缩起了手指,身体不自觉地瑟缩起来。
开始了,匈奴人又要开始攻城了,然后那些可恶的探子又要开始在城中烧杀抢掠!
就在锦娘准备回到地窖中捂着两个孩子的耳朵时,她听见缝隙中传出了整齐的呐喊声。那是字正腔圆的大景官话:“云中城的百姓们,我们是幽州藩王谢昭和王妃师乐安。我们已经暂时击退了云中城外的匈奴人!”
整齐的话语回荡在云中城每个角落,同样的话语重复了三遍。锦娘一愣,随即升出了巨大的喜悦:“幽州端王夫妇?”
她知道端王夫妇,他们的美名已经传到了大景许多州府,百姓们提起端王夫妇没有一个不夸赞。
锦娘原本也想投奔幽州,只是官府将他们迁到了云中城。他们没有路引,也不想当流民,只能在云中城留下了。
地窖上的木板终究被掀开了,锦娘带着两个孩子从地窖中钻了出来。不止是他们,每一间看似无人的房子,每一条寂静无声的街道上都出现了人影。
喊话还在继续,躲藏了大半月的百姓们战战兢兢走出了家门,越来越多的人抬起头看向了云中城巍峨的城墙。
城墙之上站着一群人, 一群肩上系着红布的人,正中间站着两个一身素白的年轻人。
人群中不知是谁发出了肯定的欢呼声:“是端王爷和端王妃!去年他们在冀州救灾时!我见过他们!”
“我也见过他们!他们在雒阳安置流民时,我看到过他们!”
“是他们!是他们!”
锦娘抬头仰视着城墙的方向,距离太远加上逆着光,她看不清端王夫妇的面容,只看到这群人被光圈笼罩。
这一刻哪怕她饥肠辘辘,心中却突然升起了希望:“端王爷和端王妃来了,我们有救了!”
谢靖本以为至少要十天半月,城中的乱局才能平定。可没想到,他只是出去接应了一下粮草,大半日的功夫城中作乱的那些人,已经半数悬吊在了城墙之上。
阳光下,云中城的城墙四周吊了密密麻麻的尸体,乍一看像极了年节时分朝廷下发腊赐中的肉脯和咸鱼,带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
看着墙头一身素衣的端王和王妃,谢靖的副将忍不住咋舌:“我曾听闻幽州的端王爷和端王妃出了名的爱民如子,没想到他们对待敌人手段如此利落果断。这就是我们大景的亲王吗?雷霆手段,魄力惊人。”
谢靖头皮发麻,忍不住点了点头:“是啊,何等魄力。”
不愧是能将冀州的诸侯王摁在地上打的端王夫妇,可能城中那些披着百姓皮囊的匈奴暗探也没想到,端王夫妇这次用了雷霆手段。
不过……
有人疑问道:“端王夫妇到云中城没多久吧?他们怎么能这么准确地揪出城中暗探?莫不是宁可错杀也不放过?”
谢靖叹了一声,提醒身后的参将们:“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这种时候只要能震慑城中宵小,手段激烈一些也正常。”
说话间,谢靖看到端王夫妇走出了城门,向着他的方向而来。
再次面对端王夫妇,谢靖有些底气不足。他不敢抬头,脸上也失去了初见时的神采飞扬:“王爷王妃,乐成也没有多余的粮草和人马,我暂时只能筹集这么多,王爷王妃莫怪……”
时间仓促,谢靖只筹集到十几车粮草和三百人马。在谢靖看来,这点粮草和人手支援,对于乱成了一锅粥的云中城而言,杯水车薪。
谢靖惭愧地保证道:“王爷王妃放心,我已经将云中城的消息上报给了父王。想必用不了多久,朝廷的支援就能下来。”
身为并州的将领,身为诸侯王世子,谢靖第一次发现自己能做的事情实在太少了。他想,如果易地而处,他是远道而来救援的端王夫妇,看到当地的将领只带来了这点人手,他一定会骂街。
谢靖甚至做好了挨骂的准备,他想,如果谢昭骂他几句,他绝不还口。
可谢昭没有骂他,而是理解地轻拍了谢靖的肩膀,声音沙哑低沉:“能做成这样已经很好了,劳烦世子了。”
端王妃师乐安更是笑着宽慰道:“世子能筹集来粮草已经出乎了我们意料,多谢了。”
带着粮草和人马再次踏入云中城时,谢靖愣了一下。
眼前的城池,是今天早上离开时候的城池吗?
犹记得今早离开时,城中兵荒马乱,满眼都是倒塌的土房子。哪怕能在路上看到一两个百姓,也只能看到他们瑟缩的眼神和仓皇躲闪的身影。
可是现在,入眼之处人头攒动。衣衫褴褛的百姓们有的正在清理倒塌的房屋,有的正在熬煮热腾腾的餐食。城墙脚下原本最乱的地方,现在清理出来一片空地。
空地上搭建了不少临时窝棚,窝棚中有人正在救治伤员,有人正在熬煮粥水,每个人都在忙碌,就连最不受控制的孩童都在笨拙地搓麻绳。
城墙之上更热闹,先前谢靖他们在城外,只看到端王的部曲们正往城墙外吊匈奴暗探。
此时到了城内,他们才看到,百姓们正在修补破损的城墙。城北的墙头上本来有个大豁口,如今豁口已经快被填平了。
不仅如此,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沿着登墙的阶梯排开,一袋袋装满了泥土的麻袋和一块块大石头,正通过每一双手,稳稳地送到了墙头上。
热闹的场面不止出现在一处,高墙之下的云中城里,躲藏了数日的百姓们仿佛一夜之间活过来一样。
他们忙碌着吵闹着重建着自己破烂的城池和家园,脸上出现的不再是愁容,而是异样的兴奋和笑容。
谢靖呆愣在原地,有些发懵:“这,这……我们离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就听身后传来了端王部曲的声音:“来几个力气大的搬粮草——”
“哦!”人群中立刻有数十个青壮年响应着,快步走到了马车前帮着卸下粮草。谢靖注意到,他们的左臂上清一色系上了红色的布。
成乐支援的十几车粮草很快被人运走了,谢靖和他身后的参将们齐齐傻了眼。
他们见多了流离失所的百姓哄抢粮草的情况,惊慌失措的人为了生存会化身野兽。带着粮草来云中城时,谢靖想过端王夫妇会派专人看管粮草。
可他们没想到,一进城,粮草直接被端王他们发放给了百姓?
如此和谐的场面让谢靖万分不习惯,他揉了揉脸随手抓了一个左臂上系了红绳的百姓:“问一下,城里发生了什么事?”
那人上下打量了谢靖一眼,呲牙笑道:“你还不知道?幽州的端王爷和端王妃来我们云中城啦。他们赶跑了匈奴人,我们要过上好日子了!”
这时旁边有人路过,眉开眼笑道:“早就听说端王爷和端王妃是神仙下凡,今早一见,果然是神仙!”
“端王他们帮我们杀了城里的暗探,给我们分了和粮食。他们说得对,云中城是我们的城,我们不能让匈奴人毁了它!”
“这位军爷新来的吧,那边有需要办的差事可以领。哎,让让啊,别耽误我们做事。”
谢靖:???
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他去接应物资的时候到底错过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