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故事三百六十五 > 第119章 罪与罚之六个丈夫的女人

故事三百六十五 第119章 罪与罚之六个丈夫的女人

作者:统帅心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7 10:19:07 来源:小说旗

闪婚流水线

杨如明蹲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手里的搪瓷缸子“当啷”摔在地上,小米粥溅湿了他那双露脚趾的解放鞋。三天前他刚娶的19岁娇妻骆美丽,此刻正抱着出生三个月的儿子在土炕上打盹,发梢还沾着他昨天赶集买的头花——粉色的,像朵蔫了的月季花。谁能想到,这朵“月季花”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会变成刺得六个男人心窝子出血的野玫瑰。

故事得从2018年5月说起。34岁的杨如明是湖北山区的老光棍,家里三间土坯房,墙上糊的报纸还是2005年的。媒人李大娘拍着他的肩膀说:“隔壁村老骆家闺女跟你八字绝配,人家才19岁,水灵得能掐出水,就是图你人实在。”杨如明摸着兜里东拼西凑的6万块彩礼,看着骆美丽扑闪的睫毛,觉得自己上辈子准是救了王母娘娘的宠物鸡。

婚礼简陋得像碗没放盐的白菜汤:拖拉机拉着红绸子绕村三圈,骆正华——骆美丽的爹——揣着彩礼钱笑得见牙不见眼,活像只偷了米的耗子。杨如明记得洞房花烛夜,骆美丽咬着他耳朵说:“明哥,我打小就想找个踏实人过日子。”他红着脸点头,没看见窗外骆正华用手电筒往玉米地照了三下——那是他们父女俩约定的“得手信号”。

平静日子过了仨月,直到那天杨如明收工回家,炕上只剩半块冷硬的玉米饼。电话打给岳父,骆正华在那头咳嗽:“美丽回娘家了,孩子水土不服。”杨如明连夜翻山,却在骆家院外听见吵架声:“这次彩礼才6万,隔壁村王寡妇家闺女都卖8万!”“爸,杨如明对我挺好的……”“挺好个屁!明天去江西,那边有个开货车的,彩礼10万!”

杨如明攥紧门框的手在抖,指甲缝里嵌着的砖渣刺得生疼。他摸黑赶到江西九江,在王文家见到了这辈子最魔幻的场景:王文他娘抹着眼泪说:“美丽跟我儿结婚才一个月,揣着8万彩礼就跑了,我儿现在还在广东搬砖,说再也不碰女人!”墙上的结婚照里,骆美丽穿着大红棉袄,笑得比村口的石榴花还艳,哪像在杨如明家时总说“头晕不想干活”。

更魔幻的在后面。杨如明刚回到家,门口堵着个胖男人,手里挥舞着红色小本本:“你就是杨如明吧?我是汪军,美丽的合法丈夫!”结婚证上的日期比杨如明的婚期早俩月,照片里骆美丽烫着大波浪,嘴角上扬的弧度能挂住个搪瓷缸。“大哥,咱讲道理,”汪军拍着肚皮,“我花7万娶的媳妇,咋成你老婆了?”杨如明盯着那本本,突然想起李大娘说的“闪婚有福气”,此刻只觉得福气像坨牛屎,糊在脸上火辣辣的。

俩大男人蹲在门槛上抽烟,烟头明灭间理出了头绪:骆美丽在三年里结了六次婚,从湖北到江西,从河南到广西,每次都是“三天恋爱五天结婚”,彩礼从5万到10万不等。汪军掏出手机,相册里存着三张结婚证,都是不同男人跟骆美丽的合影,看得杨如明直犯迷糊:“这咋跟流水线作业似的?”——不对,不能用“似的”,得说“跟村口的烤红薯炉似的,一批批往外送”。

两人决定去骆家讨说法,路上汪军拍着大腿笑:“我第一次见美丽,她穿条黄裙子,说自己属兔,最爱吃胡萝卜,我寻思这姑娘真可爱,谁知道是只披着兔皮的狐狸!”到了骆家地界,村口的大黄狗见了他俩就狂吠,拴狗的绳子上还挂着半截红腰带——杨如明认得,那是他给骆美丽买的第一件礼物。

骆正华的小洋楼在阳光下泛着贼光,瓷砖缝里嵌着没扫干净的喜糖纸。他叉着腰站在门口,身后站着四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手里拎着锄头:“想讨说法?先问问老子的锄头答不答应!”汪军往前一站,肚子把衣扣崩飞俩:“大爷,咱都是受害者,您闺女骗了我们六家……”话没说完,锄头就砸在离他脚边半寸的地方,溅起的泥点落在他的鳄鱼牌皮鞋上——假的,20块钱地摊货。

杨如明报警时手还在抖,派出所的民警看着他们递来的六本结婚证,突然笑出声:“你们这是组建了个‘丈夫联盟’啊?”调查结果像盆冰水兜头浇下:骆正华用女儿的身份证办了三张假户口,每次结婚都换个身份,彩礼全用来盖楼买车,连杨如明的儿子都被他以“1万元营养费”卖给了邻村的光棍。

审讯室里,骆美丽低头绞着衣角,指甲盖涂着杨如明买的桃红色指甲油:“我爹说,女人天生就是换钱的货。第一次结婚时我才17岁,他拿皮带抽我,说‘你哥的彩礼钱就靠你了’……”眼泪滴在桌面上,砸出小小的坑,像她这些年砸在六个男人心上的坑。杨如明隔着玻璃看着她,突然想起新婚夜她哼的那首山歌,调子甜得能化糖,现在听来却像猫头鹰的叫声,透着股子阴凉。

最戏剧性的是抓捕现场。当警方冲进广西的出租屋,骆美丽正跟第六任丈夫郑刚吃火锅,鸳鸯锅里的红油咕嘟咕嘟冒泡,映得她的脸像熟透的番茄。郑刚举着漏勺愣住:“警察同志,我们刚结婚三天,这是犯法吗?”民警看着结婚证上的日期,忍不住笑:“大哥,你这是踩中了‘闪婚地雷阵’啊!”

法庭宣判那天,杨如明抱着失而复得的儿子坐在最后一排。骆正华被判七年,骆美丽判一年,理由是“被胁迫参与犯罪”。当法官问骆美丽有什么想说的,她抬头望向旁听席,目光扫过杨如明时顿了顿:“明哥,孩子……孩子的奶粉钱,我在看守所里绣鞋垫攒了点……”话没说完就被法警带走,声音像断了线的风筝,飘在法庭上空。

散庭后,汪军拍了拍杨如明的肩膀:“老哥,咱这算啥?花钱买了个‘丈夫体验卡’?”旁边的王文苦笑着摇头:“我妈现在见着穿红裙子的姑娘就犯晕。”杨如明看着怀里的儿子,小家伙正用口水泡软了块饼干,吧唧吧唧吃得香。他突然想起骆美丽说过的话:“明哥,等孩子长大了,咱们去镇上开个小卖部吧。”当时他以为这是憧憬,现在才明白,这不过是骗子随口撒的谎,比她头上的头花还假。

回到村里,李大娘躲在槐树后不敢露面,杨如明却没心思骂她。他蹲在自家的土坯房前,看着墙上2005年的报纸,头条新闻是“打击拐卖妇女儿童”,油墨已经褪色,像段模糊的旧梦。怀里的儿子突然咯咯笑起来,伸手去抓他的胡子,杨如明忽然觉得,这笑容比骆美丽所有的谎言都实在——哪怕它带着口水,带着奶腥味,却真真切切,暖人心窝。

村口的广播在喊:“各家各户注意,近期有陌生女子上门相亲,大家提高警惕……”杨如明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怀里的孩子正把他的解放鞋带往嘴里塞。他轻轻掰开小手,看着远处的山峦,突然觉得这世界虽然荒诞,但日子总得往前过——就像他爹说的:“被狼咬了一口,总不能把整个草原都烧了。”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影子里还抱着个小小的身影。路过骆家的小洋楼时,杨如明看见骆正华的老婆正在门口摘菜,菜叶上的水珠滚落在地上,摔成无数个小月亮。他突然想起骆美丽最后说的那句话,关于奶粉钱,关于鞋垫——或许,在某个角落,她真的藏着一丝未被完全掐灭的人性,就像这水珠里的月亮,虽然破碎,却依然映着光。

这出荒诞的“闪婚闹剧”最终落幕,六个男人的人生却留下了不同的印记。杨如明学会了看身份证日期,汪军开始研究婚姻法,王文则买了只大狼狗看家。而骆美丽,在看守所的铁窗下,摸着自己肚子上的妊娠纹,想起那个只存在了三个月的“母亲”身份——或许,这才是她这辈子最真实的一场“婚姻”,无关彩礼,无关欺骗,只关血脉相连的温暖。

故事的最后,老槐树的叶子又绿了一茬,杨如明的儿子学会了喊“爹”。当他抱着孩子走过村口,总会有人指着他笑:“看,那就是娶了六个丈夫的女人的男人!”他不恼不怒,只是摸摸孩子的头:“儿啊,以后找媳妇,咱先查户口本,再查三代人,千万别学你爹,被朵带刺的野花迷了眼。”

风穿过槐树的枝桠,带走了最后一片枯叶,却带不走这场荒诞婚姻留下的痕迹。它像面镜子,照着世间的贪婪与无奈,也照着那些在骗局中依然努力活着的人——毕竟,生活总得继续,哪怕带着伤疤,带着遗憾,也要像村口的老槐树那样,扎根土地,向着阳光,慢慢生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