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故事三百六十五 > 第39章 梅州情梦“不思量,自难忘”

故事三百六十五 第39章 梅州情梦“不思量,自难忘”

作者:统帅心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7 10:19:07 来源:小说旗

苏轼与王弗

北宋,那是一段被墨香与诗意晕染的岁月,眉州青神县仿若尘世中的一方净土,静谧且散发着温婉的书卷气息。苏家,宛如这方净土上的明珠,在当地赫赫有名,满门的儒雅之风,代代传承。苏家公子苏轼,恰似一颗破晓而出的星辰,年方十九,剑眉星目,风姿绰约,才情四溢得如同决堤之水,出口成章间尽是锦绣乾坤,邻里乡亲们但凡谈及,皆笃定这苏家定要孕育出一位震古烁今的人物。

而在县城的另一隅,王家有女初长成,王弗,正值二八年华,恰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青莲,温婉灵秀得让人移不开眼。她的眼眸仿若澄澈的秋水,藏着无尽的灵韵,笑起来的时候,恰似春日暖阳穿透薄雾,直直地照进人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暖得人心里发酥。虽出身平凡人家,可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女工针织,一经上手,花样翻新,精美绝伦;诗书典籍,略加研读,便能融会贯通,出口成诵。在这不大的小城里,王弗的美名如同春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悠悠传开。

一日,集市上熙熙攘攘,喧闹非凡,贩夫走卒的吆喝声、百姓讨价还价的争执声交织成一曲烟火人间的乐章。苏轼陪着母亲穿梭在人群中采买家中用物,偶然间,在街角处一个转身,恰与王弗打了个照面。那一刻,仿若整个世界都瞬间安静了下来,时间的齿轮仿若停止了转动,苏轼眼中映入王弗那清丽脱俗的模样,心湖仿若被一颗小石子击中,泛起圈圈难以平息的涟漪;王弗下意识地抬头,撞见苏轼那双深邃而明亮得仿若藏着浩瀚星辰的目光,脸颊瞬间仿若被晚霞染红,滚烫滚烫的,匆忙低首,莲步轻挪,像一只受惊的小鹿般匆匆离去。苏轼却仿若被定住了一般,愣在原地,满心满眼都是那一抹娇俏离去的身影,直到母亲连唤几声,才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可那一抹倩影,却已如同一枚种子,深深地扎根在他心间。

此后,苏轼仿若着了魔怔一般,多方打听那让他魂牵梦萦的女子,知晓正是王家才女王弗。苏家父母见儿子心意已决,又听闻王弗品性俱佳,端庄贤淑,便托了能说会道的媒人上门提亲。王家对苏家亦是敬重有加,这门天赐良缘,自是水到渠成。

成婚那日,苏家仿若变成了梦幻中的仙境,张灯结彩,红绸漫天飘舞,仿若要将整个天空都染成喜庆的红色。苏轼身着红袍,身姿挺拔,满心的欢喜都快溢了出来,亲自迎进了头戴凤冠、身披霞帔的王弗。洞房花烛夜,红烛摇曳生姿,光影在墙壁上跳跃,映照着两张年轻而羞涩的脸庞。苏轼轻轻挑起王弗的红盖头,见她双颊绯红如天边云霞,眼含秋波似盈盈秋水,不禁嘴角上扬,笑道:“今日得卿为妻,实乃我此生大幸,上天眷顾,让我遇见如此佳人。”王弗垂首,声如蚊蚋般轻柔:“愿与君携手,共度岁岁年年,无论风雨,不离不弃。”

起初,苏轼埋头于书海之中,为求功名,日夜苦读。王弗常伴其旁,静静地坐在一旁做着女红,手中的针线仿若灵动的舞者,在布帛间穿梭。有时苏轼偶有遗忘,王弗便能轻声提醒,苏轼讶异不已,停下手中笔墨,问她缘何知晓这些。王弗浅笑,仿若春日里最柔美的花朵绽放:“君读书时,我在旁聆听,时日一久,见君反复诵读,便也记下。”苏轼满心感动,起身揽她入怀,笑道:“我有贤妻如此,求学之路何愁寂寞,定能事半功倍。”

平日里,家中访客往来频繁,文人雅士、同窗旧友,或是官场同僚,形形色色。王弗从不轻易抛头露面,常于屏风后静静倾听。客人走后,她便能从只言片语间分辨出何人言辞恳切,真心相待,何人虚与委蛇,心怀叵测。有一回,一位自称学识渊博、游历四方的远客前来,与苏轼高谈阔论,言辞间尽是浮夸卖弄,引经据典却漏洞百出。客人走后,王弗自屏风后款款走出,对苏轼说:“此人言辞虽华丽,然所引典故多有谬误,恐非真才实学,不过是想在君面前博取名声。”苏轼一试,果然如此,从此对王弗更是刮目相看,家中事无大小,常与她商议,视她为自己的贤内助、知心人。

岁月仿若被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抚过,平静而美好,夫妻二人或于庭院之中赏花,看那春花娇艳、秋叶静美;或在书房之内品诗,论那李杜文章、苏辛词韵,琴瑟和鸣,羡煞旁人。然而,命运仿若一位善妒的神只,天有不测风云,几年过去,王弗突染重疾,卧床不起。苏轼仿若热锅上的蚂蚁,遍寻名医,不惜重金,只求能挽回爱妻的性命。他日夜守在床边,看着王弗日渐憔悴的面容,眼眶深陷,面色苍白,心急如焚,仿若心被千万根针同时刺入。

王弗气息奄奄之际,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紧紧握住苏轼的手,眼中含泪,那泪水晶莹得仿若破碎的珍珠:“君莫悲,今生与君相伴,我已无憾……愿君日后,珍重自身,莫忘初心,继续追逐君之理想……”苏轼泪如雨下,如雨打芭蕉般簌簌而落,连连点头:“卿且安心,我定不负你所望,你定要好起来,我们还有许多时光未度。”话落,王弗的手缓缓滑落,仿若一片凋零的花瓣,阖然长逝。

苏轼悲痛欲绝,仿若心被撕裂成无数碎片,散落在无尽的黑暗之中。家中上下皆沉浸在哀伤的阴霾里,白幡飘动,灵堂肃穆得让人窒息。苏轼守灵数日,不眠不休,往昔与王弗的点点滴滴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飞速闪现,每一个画面都清晰得仿若昨日重现。

后来,日子仿若被悲伤的潮水裹挟着,渐渐流逝,苏轼在仕途上起起落落,仿若扁舟在狂风巨浪中漂泊,辗转多地任职。可每到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王弗的音容笑貌总会仿若鬼魅般悄然浮现眼前。在密州任上的一个正月二十日夜,苏轼独卧榻上,辗转反侧,仿若有一只无形的手,搅得他心绪不宁。恍惚间,仿若王弗就坐在那熟悉的小轩窗前,对镜梳妆,手中的梳子轻轻划过如云的秀发,还是那般温婉动人的模样。他起身,欲上前相拥,却扑了个空,猛地惊醒,才知是南柯一梦。

泪湿枕巾,苏轼披衣起身,来到书桌前,研墨铺纸,提起笔,泪水模糊了双眼,却止不住笔下如泉涌的情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每一个字,都仿若带着他的血与泪,饱含着他对王弗深深的思念与眷恋,那一夜,烛光摇曳至天明,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成了他对亡妻最沉痛的呼唤,也成了后世悼亡词难以逾越的典范。

此后岁月,苏轼依旧洒脱不羁,诗词豪放不羁,仿若利剑出鞘,名震文坛;政绩斐然,所到之处,百姓安居乐业,仿若甘霖普降。可在他心底最柔软处,永远藏着那个青神县的少女,在小轩窗前梳妆浅笑的模样。每至王弗生辰、忌日,他总会寻一僻静处,摆上王弗生前喜爱之物,或是一本她常读的诗集,或是一支她用过的发簪,对着虚空,与她诉说着这些年的风雨沧桑、喜乐哀愁。旁人只见东坡居士的豁达,却不知这豁达背后,是他对王弗一生一世的深情守望,岁岁年年,从未更改。

在黄州,苏轼被贬谪至此,生活困苦得仿若陷入泥沼。他常需躬耕东坡之上,烈日炎炎,汗水湿透衣衫;寒风凛冽,手脚冻得麻木。一日劳作归来,疲惫不堪,望着简陋得仿若要被风卷走的居所,突然想起与王弗曾规划的田园生活。那时,他们想着寻一处山水清幽之地,建几间茅屋,春日种花,看那繁花似锦,蝶舞蜂飞;秋日采果,尝那硕果累累,香甜四溢,相伴终老。如今,只剩他孤身一人,在这异乡漂泊,仿若无根的浮萍。夜幕降临,他燃起一盏孤灯,拿出王弗留下的旧帕,轻抚上面的绣纹,那是王弗亲手所绣的梅花,虽历经岁月,仍娇艳欲滴,仿若还带着她指尖的温度。他喃喃自语:“弗儿,若你还在,必不会让我如此狼狈。你定有法子,将这寒舍装点成温馨家园,与我共度难关。”说罢,泪又湿了眼眶。

邻里有位老妪,心善如菩萨,常送些自家种的菜蔬给苏轼。一日,见苏轼对着旧帕发呆,不禁叹息:“苏大人,老身虽不懂大人的才情,可看得出,您心里念着的那位娘子,定是极好的。逝者已逝,大人还得保重身子,莫要太过伤心。”苏轼谢过老妪,心中明白,这世间懂他思念之人甚少,唯有将这份情,深藏于诗词之中,以待后世知晓。

后来,苏轼又逢调任,路途遥远得仿若没有尽头,行囊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可王弗的遗物,他一件未舍。每至一地,必先将这些小心安放,仿若如此,王弗便能伴他走过这一路风雨。在杭州任上,他疏浚西湖,修筑苏堤,百姓欢呼雀跃,仿若迎来救世主。功成之日,他独自来到湖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心想:弗儿,这般美景,若你能见,该多欢喜。我以这湖光山色,祭你在天之灵。

岁月悠悠,苏轼华发渐生,仿若秋霜染上枝头,仕途坎坷从未停歇,可他对王弗的思念,如醇香美酒,越陈越浓。直至暮年,卧病在床,他仍恍惚看见王弗向他走来,一如新婚那日,浅笑嫣然,仿若时光倒流。他伸出手,轻声唤道:“弗儿,你来接我了……”语毕,溘然长逝。这对相隔半生的夫妻,终在黄泉之下相聚,再续前缘,而他们的爱情传奇,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被后世传颂,那首《江城子》,成了千古绝唱,让世人为之动容,为这至真至纯的深情落泪。

时光流转,千年之后,人们翻开泛黄的古籍,诵读着苏轼的诗词,仿若能穿越时空,看见那对恩爱的夫妻,在眉州的庭院中,在岁月的长河里,演绎着他们的悲欢离合。王弗的聪慧、温婉,苏轼的才情、深情,交织成一幅绝美的画卷,挂在历史的长廊,供后人瞻仰、赞叹,他们的爱情,成了永恒的典范,在每一个相信爱情的人心中,种下了一颗温暖而坚定的种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