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22章 双城风华,才俊新篇

洛阳城的日光暖煦而柔和,透过雕花的窗棂,洒落在长公主李宁的书房内。李宁一袭素色长裙,端坐在书桌前,手中捧着一本诗集,正细细研读。作为洛阳的管理者,她一直致力于营造一个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的城市环境,而如今,洛阳的文人墨客们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融入到城市的发展之中。

“公主殿下,近来城中的文人墨客在工厂打工的情况颇为良好。”一位幕僚走进书房,恭敬地汇报着。

李宁放下手中的诗集,微微颔首,眼中露出欣慰的笑容:“哦?说来听听。”

“这些文人墨客虽擅长诗词歌赋,但在工厂里也能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学识,快速掌握工作要领。他们或是在纺织厂负责设计新颖的图案,或是在食品厂参与新品的研发,为工厂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他们每月能拿到1500文的薪酬,生活也变得富足起来。”幕僚条理清晰地说道。

李宁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如此甚好。让文人墨客参与到实业之中,既能发挥他们的才能,又能促进工厂的创新发展,还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一举多得。”

在洛阳的纺织厂内,一位年轻的文人正对着一块洁白的丝绸沉思。他手中握着画笔,脑海中构思着独特的图案。不一会儿,他便在丝绸上勾勒出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细腻的笔触,独特的意境,让一旁的工人们赞叹不已。“这图案真是太美了,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一位女工说道。这位文人微微一笑:“我虽不懂纺织,但能用我的才学为工厂出份力,也算是不虚此行。”

与此同时,在开封,小公主李舒也在密切关注着城中文人墨客的情况。开封的氛围更加市井活泼,文人墨客们在这里同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公主殿下,您看,这是文人们为我们食品厂创作的宣传诗词。”一位工厂负责人拿着一张纸,呈到李舒面前。

李舒接过纸,轻声念道:“开封美食香满天,糕点糖果味万千。一口尝来心欢喜,从此难忘这甘甜。”她不禁拍手称赞:“写得真好,有了这些诗词宣传,咱们开封的美食肯定能声名远扬。”

在开封的一家食品厂,几位文人正围坐在一起,与工匠们讨论着新口味糕点的研发。“我觉得可以加入一些水果,让糕点的口感更加丰富。”一位文人提议道。工匠们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经过一番尝试,一款全新的水果糕点诞生了,香甜的味道吸引了众多顾客前来购买。

在工作之余,文人墨客们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行。他们在洛阳和开封组织了各种诗社和文化活动。在洛阳的一处园林中,诗社的成员们齐聚一堂,吟诗作对。“洛阳牡丹甲天下,花开时节动京城。”一位诗人吟诵道,众人纷纷鼓掌叫好。在开封,文化活动则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有诗词朗诵,还有戏曲表演、书画展览等。文人墨客们与民间艺人相互交流,共同推动着开封文化的繁荣发展。

“公主殿下,如今开封的文化氛围愈发浓厚,百姓们对文化活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一位官员向李舒汇报着。

李舒开心地说道:“这正是我所期望的。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我们要让开封成为一个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

而对于那些出身普通的文人墨客来说,在工厂工作不仅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还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创作灵感。“以前只知道埋头苦读,生活清苦。如今在工厂工作,接触到了不同的人和事,让我的诗词创作更加贴近生活。”一位年轻的书生感慨地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洛阳和开封在李宁和李舒的治理下,成为了经济与文化齐头并进的典范城市。文人墨客们在这里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工厂也在他们的助力下不断发展壮大。而李宁和李舒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着城市治理的新方法,为大唐的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们的故事,在洛阳和开封的大街小巷传颂,激励着更多的人追求梦想,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