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122章 圣哲遗风,智士长歌

2020年9月5日,长安晨光初露,薄雾缭绕在古朴的城垣之上。这座承载着千年文明的都城,始终以独特的方式守护着文化的根脉。在市中心的“圣哲广场”,孔子与老子的巨型青铜雕像并肩而立,历经岁月却依旧庄严肃穆,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思想的永恒力量。

清晨七点,圣哲广场已聚集不少市民。晨练的老人在孔子雕像前打太极,孩童们则围坐在老子雕像下,听志愿者讲述“道法自然”的故事。智能导游系统实时开启,用全息投影重现孔子周游列国、老子着述《道德经》的场景。“这些先哲不仅是历史符号,更是融入我们生活的文化基因。”广场管理员王芳擦拭着雕像基座,眼中满是自豪,“每逢重要节日,这里都会举办‘经典诵读会’,连外国游客都被吸引过来。”

在长安博物馆的地下珍藏库,工作人员正用最先进的量子修复技术维护着一批古籍。其中,北宋时期的《论语集注》与唐代的《道德经注疏》被安置在恒温恒湿的特制展柜中。“我们采用了纳米级材料,能隔绝紫外线与空气侵蚀。”文物修复专家陈立指着展柜介绍,“这些典籍不仅是文物,更是大唐文化传承的命脉。”

而在长安大学的校园里,“墨学研究院”的招牌格外醒目。这里正是墨家传人墨离的工作场所。作为墨家第三十八代嫡系传人,墨离身着简约的中式长衫,正在实验室里调试一台新型环保设备。“这是根据墨家‘节用’理念研发的垃圾处理装置,能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清洁能源。”他的手指在全息操作界面上快速滑动,设备随即发出轻微的嗡鸣,“墨家主张‘兴天下之利’,如今科技发达,我们更要将先哲智慧转化为造福社会的力量。”

墨离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墨子讲学图》的复制品,旁边则是他获得的国际环保奖项。“很多人以为墨家只有机关术,其实‘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等思想,对解决现代社会问题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他调出研究院的项目档案,“我们正在推进‘墨守计划’,用墨家的防御理念设计城市防灾系统;还与军方合作,改良无人机,减少战争中的平民伤亡。”

午后,长安的文化街区热闹非凡。在“诸子百家”主题商业街,孔子书院、老子茶馆与墨家工坊比邻而居。孔子书院里,孩子们正用VR设备体验“杏坛讲学”;老子茶馆的茶艺师以“上善若水”为主题,演绎茶道哲学;墨家工坊内,游客可以亲手制作简易机关模型。“这种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化真正活了起来。”街区负责人介绍道。

夜幕降临,圣哲广场的灯光次第亮起。孔子雕像的手势由“讲学”切换为“行礼”,老子雕像的衣袂则在光影中轻轻飘动——这是采用了最新的动态投影技术。广场中央,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正在进行,辩题是“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对现代社会的意义”。观众席上,既有白发苍苍的学者,也有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墨离也来到了现场,他走上讲台,展示了一组数据:“墨家的‘兼爱’思想,在国际维和行动中得到了实践;儒家的‘和而不同’,则为多元文化共存提供了思路。”他的发言引发阵阵掌声,“保护先哲遗产,不仅是守护历史,更是为未来寻找答案。”

散场时,长安的夜空中绽放起绚丽的烟花。在孔子与老子的注视下,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正以独特的方式延续着文明的香火。墨离望着星空,心中暗下决心:“墨家的使命从未改变,我将继续以科技为笔,以智慧为墨,书写新时代的‘兼爱’篇章。”而那些静静伫立的圣哲雕像,仿佛也在默默颔首,见证着千年文明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