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121章 跨洋薪火,共富之路

2020年9月3日,东方大国历史研究院的阶梯教室内座无虚席,全息投影将太平洋彼岸的大陆轮廓投射在穹顶,一场关于大唐崛起的学术研讨正在进行。首席研究员周明远轻点触控屏,泛黄的航海日志在光影中徐徐展开:“公元1433年,一支由大唐宗室带领的船队意外偏离航线,在太平洋深处发现了一片广袤大陆。谁也没想到,这场‘意外’竟成为改变世界文明进程的起点。”

一、荒洲上的思想火种

当全息画面切换到新大陆的原始丛林,周明远的声音变得激昂:“初到新大陆的唐人面临着极端恶劣的环境,毒蛇猛兽横行,原住民部落林立。但正是这种绝境,让他们想起了被东方大国边缘化的墨家‘兼爱非攻’与‘强力从事’的理念。”画面中,衣衫褴褛的唐人正与当地部落分享农耕技术,手中握着用墨家机关术改良的农具。

更关键的转折发生在三年后。一支由墨家子弟组成的流亡队伍辗转抵达新大陆。史书记载,当时的大唐首领李致远亲自前往海岸迎接:“墨门重器,当为万民所用!”在他的号召下,墨家工坊在新大陆拔地而起,用简单的齿轮与杠杆原理制造出汲水器、舂米机,甚至改良了投石车用于防御野兽。

法家思想同样在这片土地上焕发新生。面对资源分配的矛盾,大唐移民借鉴法家“定分止争”的理念,制定了《新大陆公约》。公约明确规定土地分配、劳动分工与奖惩制度,还设立了由民众推选的“执法吏”。“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社区自治法。”周明远展示着羊皮卷上的条文,“它用法治思维,为混乱的拓荒生活带来秩序。”

二、思想熔炉中的制度创新

儒家思想的融入则为新大陆的发展注入了人文温度。在长安镇(新大陆首个唐人聚居地)的书院里,儒者们将“民为邦本”的理念与墨家的“交相利”结合,提出“共耕共富”的口号。他们创办义学,教导原住民识字;开设医馆,传播中医知识;甚至组织“互助社”,让唐人、原住民与陆续到来的欧洲移民共同劳作,共享成果。

这种思想融合催生出独特的社会形态。16世纪的《长安镇志》记载:“镇中设公仓,余粮入之;立匠坊,技艺传之;建集市,货物通之。”全息投影还原的虚拟场景中,不同肤色的人们在集市上交换商品,孩童们在书院诵读《论语》与《墨经》,治安官则依据法家律法调解纠纷。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儒墨法合流”的治理模式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当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大陆大肆掠夺时,大唐移民却通过“以工代赈”“技术换资源”的方式,与原住民建立起平等合作关系。一位西班牙探险家在日记中惊叹:“他们没有枪炮威胁,却让整片大陆的部落自愿加入他们的联盟。”

三、工业革命的思想引擎

17世纪,工业革命的曙光悄然降临。墨家的机械传统与法家的严谨思维,成为技术突破的关键。在长安机械工坊,墨家门人墨启智改良蒸汽机时,参考的正是《墨经》中对力学与光学的论述;而法家学者则制定《专利法》,保护技术创新。“这种‘技术 制度’的双轮驱动,让大唐的工业革命比欧洲早了整整五十年。”周明远调出对比数据,1730年大唐的钢铁产量已超越同时期整个欧洲。

儒家思想则为工业化进程注入道德约束。当欧洲陷入“血汗工厂”的争议时,大唐的企业家们受“仁者爱人”的影响,主动改善工人待遇。1785年,长安纺织厂率先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并建立工人子弟学校。这种“义利兼顾”的经营理念,被后世学者称为“民本资本主义”的雏形。

四、共同富裕的千年积淀

18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的崛起,大唐的社会结构面临转型。但与西方不同的是,儒墨法三家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在议会辩论中,议员们引经据典: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成为财富再分配的理论依据;法家的“法不阿贵”确保政策公平执行;儒家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则成为全民共识。

这种思想根基让大唐在资本主义发展中走出独特道路。1860年,《全民保障法》颁布,规定企业必须将10%的利润用于社会福利;1888年,“全民持股计划”推行,每个公民都能获得国有企业的象征性股份。“这些政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千年思想沉淀的结果。”周明远展示着老照片,19世纪的大唐街头,工人与资本家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孩童在免费学堂中学习科技与经典。

当画面切换到2020年的大唐,教室内响起阵阵惊叹。全息投影展示的“共享社区”中,人们共同耕种、分享资源;智能工厂里,机器人与工人协作生产;而在图书馆,年轻人同时研读《韩非子》与《资本论》。“从荒洲拓殖到世界强国,从思想融合到制度创新,大唐用千年时间证明:共同富裕不是空想,而是可以通过文明智慧实现的现实。”

讲座结束时,窗外暮色渐浓。一位年轻学生举手提问:“我们能否借鉴大唐的经验?”周明远望向穹顶的世界地图,目光坚定:“大唐的崛起,本质是思想的胜利。东方大国与大唐同源共祖,只要能激活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结合现代理念,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共富之路。”

这场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不仅揭开了大唐崛起的思想密码,更在东方大国的知识界掀起波澜。古老的儒墨法思想,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再次成为照亮未来的火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