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196章 烛影斧声:千年谜案的量子解码

2021年10月11日,长安历史研究院的量子档案室弥漫着冷冽的蓝光,李浩哲站在全息投影台前,看着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那个雪夜的场景在虚空中缓缓展开。烛火摇曳的寝宫内,宋太祖赵匡胤与晋王赵光义相对而坐,殿外的积雪映着月光,将历史的疑云衬托得愈发浓重。

“总统,这是我们通过量子纠缠技术复原的最新影像资料。”智能助手的声音响起,画面中的每一处细节都被放大到纳米级别,“根据对《续湘山野录》等史料的量子解析,当夜的对话内容极有可能被人为篡改过。”

李浩哲的目光紧盯着投影中赵光义的表情变化。当赵匡胤举起玉斧戳地时,赵光义的瞳孔突然收缩,这个细微的生理反应被量子摄像机精准捕捉。“看这个瞬间,”他伸手放大画面,“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瞳孔骤缩是典型的应激反应,说明他在那一刻受到了强烈刺激。”

研究院的另一间实验室里,考古学家们正在对新出土的北宋宫廷密档进行量子扫描。泛黄的丝绢上,隐约可见“晋王急入”“禁卫尽撤”等字样。“这些密档在清朝被列为**,直到三个月前才在洛阳古墓中发现。”研究员将破译后的文字投射到屏幕上,“其中记载,赵匡胤在驾崩前曾秘密召见过一位墨家机关术传人。”

全息投影随即切换场景,一位身着黑衣的墨家弟子潜入皇宫的画面浮现。他腰间的机关匣闪烁着奇异的蓝光,与大唐联邦制共和国的量子设备竟有几分相似。“墨家在北宋时期转入地下,但仍在暗中影响着时局。”李浩哲调出历史资料,“他们掌握的‘鸩毒’配方,能做到无色无味、发作于瞬息之间。”

长安大学的法医学专家团队正在进行模拟实验。“根据史料记载,赵匡胤驾崩时‘玉体如出汤沐’,这与某种慢性毒药的症状高度吻合。”首席法医展示着虚拟解剖画面,“我们通过量子模拟发现,若将墨家的‘鹤顶红改良版’与酒混合,就能达到史料描述的效果——前期毫无征兆,发作时却迅猛异常。”

更令人震惊的证据来自赵光义即位后的反常举动。量子屏幕上,北宋宫廷的财政支出数据疯狂跳动:“赵光义登基后,立即销毁了太祖朝的所有医疗记录,同时对墨家势力进行大规模清剿。”智能助手调出地图,“这些被焚毁的墨家工坊,恰好分布在赵匡胤驾崩前最后一次巡游的路线上。”

李浩哲陷入沉思,调出北宋朝堂的权力结构图。“赵匡胤推行‘杯酒释兵权’,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他指着画面中石守信、王审琦等开国功臣的头像,“但赵光义的嫌疑最大。他在太祖病重期间,频繁接触朝中重臣,甚至提前拟定了继位诏书。”

历史研究院的AI系统突然发出警报,量子计算机通过百万次推演,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若赵光义是幕后黑手,他的动机很可能源于对皇位的极度渴望,以及对太祖‘先南后北’战略的反对。”全息投影中,赵光义的虚拟形象正在与契丹使者密会,“他急于证明自己,需要一场军事胜利来稳固地位。”

在长安的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围绕这一发现展开激烈辩论。“传统观点认为赵匡胤是暴病而亡,但量子技术揭示的真相令人不寒而栗。”一位宋史专家调出《宋史·太祖本纪》的原始版本,“现存史料中,关于赵匡胤死亡的记载漏洞百出,甚至出现了时间线的矛盾。”

李浩哲在会议总结中展示了一段特殊影像:现代考古学家在巩义永昌陵(赵匡胤陵墓)的量子探测中,发现了异常的能量波动。“我们推测,陵墓中可能藏着解开真相的关键证据——或许是墨家制造的某种机关,又或是记载着秘密的金属简牍。”

夜幕降临,长安的量子灯光照亮历史研究院的外墙。李浩哲站在赵匡胤的全息雕像前,看着这位结束五代十国乱世的帝王,却在人生巅峰骤然陨落。“烛影斧声的谜团,困扰了历史千年。”他轻声说道,“但在量子科技的帮助下,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这不仅是对一位帝王命运的探寻,更是对历史真实性的敬畏与追求。”

量子屏幕上,那个雪夜的场景仍在循环播放,赵匡胤与赵光义的对话声若隐若现。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场跨越千年的谜案,正在大唐联邦制共和国的科技助力下,逐渐褪去层层迷雾,露出它原本的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