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203章 跨越时空的桎梏与新生

2021年10月24日,长安历史研究院的量子档案室弥漫着冷色调的蓝光,李浩哲轻点操作台,明清时期的历史画卷在全息投影中徐徐展开。画面里,江南水乡的深宅大院中,裹着小脚的女子垂首刺绣,嫁衣上的金线在烛光下泛着冷光;而荒郊野岭间,阴森的“冥婚”队伍抬着纸扎花轿,唢呐声与纸钱纷飞交织成诡异的乐章。

“这些鬼故事背后,是真实的压迫史。”李浩哲的声音带着沉重,智能助手随即调出史料分析,“明清时期,‘贞节牌坊’制度达到顶峰,寡妇殉夫被奉为‘烈女’,女性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明史·列女传》记载,仅嘉靖年间,朝廷旌表的烈女节妇就达三万余人。”全息投影中,冰冷的石碑从地底缓缓升起,每一块都刻满了年轻女子的姓名。

画面突然切换至沿海港口,一群面容憔悴的女子在人贩子的驱赶下登上商船。“这些都是为逃离压迫而漂洋过海的女性。”李浩哲调出移民档案,泛黄的纸张上,颤抖的字迹写着:“愿随船主赴新大陆,只求温饱自由。”她们中有的是被包办婚姻逼入绝境的闺秀,有的是丧夫后被家族驱赶的寡妇,而新大陆,成了她们最后的希望。

在长安大学的学术研讨厅,一场关于“性别压迫与文明演进”的辩论正在进行。社会学教授调出明清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聊斋志异》里的‘鬼新娘’看似荒诞,实则是女性对封建婚姻制度的血泪控诉。聂小倩被妖物控制、辛十四娘被迫嫁入豪门,这些故事映射着现实中女性无法掌控命运的悲剧。”投影中,小说场景与历史照片重叠,嫁衣与囚服的轮廓逐渐模糊。

“但在大唐联邦制,这种压迫被制度性根除。”李浩哲起身展示宪法条款,量子屏幕上,《大唐权利宪章》第17条闪烁着金色光芒:“不论性别、出身,公民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教育权利。”画面切换至联邦议会现场,女议员正在激烈辩论环保法案,她们身后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民众支持率——这与明清时期女性不得干政的铁律形成天壤之别。

智能助手突然调出司法案例库:“上周,最高法院刚刚驳回一起性别歧视诉讼。某企业以‘女性体力不足’为由拒绝录用工程师,被判处支付百万唐元赔偿金,并强制接受性别平等培训。”全息投影中,法官敲响纳米法槌的声波在虚拟法庭激荡,而背景墙上,武则天的画像与现代女法官的影像交相辉映。

在长安的移民博物馆,一段珍贵的影像正在循环播放。19世纪的唐人街,初到新大陆的女性在墨家女子互助会的帮助下,学习机械操作与律法知识。画面中,一位裹着小脚的女子颤抖着握住扳手,在工坊师傅的鼓励下,成功组装出第一台小型发电机。“这些先驱者用行动证明,被禁锢的不仅是身体,更是思想。”馆长指着墙上的老照片,“而大唐的开放环境,让她们的潜能得以释放。”

夜幕降临,长安的量子灯光勾勒出城市的轮廓。李浩哲站在总统府的露台上,望着远处的女子科技创业园,玻璃幕墙内灯火通明,年轻的女性创业者们正在调试量子通讯设备。智能眼镜突然弹出消息:某国际组织将大唐联邦制的性别平等模式纳入“人类文明进步典范”案例库。

“从鬼故事里的冤魂,到科技前沿的探索者,这是文明跨越的距离。”李浩哲对着夜空低语,量子屏幕再次亮起,播放着明清女性与现代女性的对比影像——曾经被迫披上嫁衣的少女,如今穿上了笔挺的航天服;被困在深宅的绣娘,成了绘制城市蓝图的建筑师。而那些漂洋过海寻求自由的先辈们,终于在这片土地上,见证了女性真正的觉醒与重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