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204章 文明视域下的末世图景与觉醒之光

2021年11月26日,长安历史研究院的量子模拟舱内,李浩哲与多国学者的全息投影并肩而立,共同凝视着19世纪清朝的虚拟画卷。舱内的温度仿佛随着画面骤降,枯黄的田野上,骨瘦如柴的饥民在寒风中啃食草根,而紫禁城的琉璃瓦下,八旗贵族正围坐在暖阁中,享用着满汉全席。

“根据量子解析的漕运档案,1876年山东大旱期间,朝廷拨出的赈灾银有七成流入权贵私囊。”智能助手的声音带着寒意,全息屏幕弹出密密麻麻的账目数据,“与此同时,慈禧太后为修缮颐和园,挪用海军军费白银三千万两。”画面中,金碧辉煌的佛香阁与饥民遍野的景象剧烈碰撞,一旁的道士正设坛作法,宣称“焚香七日可感天降雨”。

大唐联邦制的使者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画面中。身着银灰色外交服的使臣手持量子记录仪,震惊地看着眼前的荒诞场景:在直隶总督府,官员们正与江湖术士商讨“以童男童女献祭河神”的方案;而京城的王府里,贝勒爷们戴着西洋眼镜,却深信道士炼制的“长生丹”能延年益寿。“贵国的百姓在挨饿,为何不调用西方引进的抽水灌溉技术?”大唐使者质问地方官员,却换来一句冷硬的回答:“祖宗之法不可废,洋人的奇技淫巧,岂可信?”

罗马帝国使者的全息投影同样充满困惑。他的目光扫过街边挂着“包治百病”幌子的江湖郎中,调出随身携带的医学典籍:“我们已掌握解剖学与消毒技术,为何贵国还在用符水治病?”然而,当他试图向百姓展示现代医学知识时,却被视为“妖言惑众”,险些被愤怒的村民围攻。

俄国使者则将注意力投向军事领域。在大沽口炮台,他看着锈迹斑斑的红衣大炮,忍不住摇头:“贵国的火器停留在明朝水平,而我们的铁甲舰已能横渡大洋。”更令他震惊的是,清军将领竟相信“狗血淋头可破洋人的妖术”,在甲午战争前夕,大量征集狗血、黑狗血用于“克敌”。

长安大学的学术研讨厅内,学者们正在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度剖析。“清朝的衰落,本质是制度性**与思想禁锢的双重绞杀。”历史学教授调出军机处的密档,“从乾隆年间的和珅贪腐,到清末的卖官鬻爵,整个官僚体系已烂入骨髓。”画面中,官员们用贪污的白银堆砌假山园林,而民间流传的《叫魂案》则暴露出社会的集体恐慌与愚昧。

“更可怕的是精神层面的自我麻痹。”哲学系主任调出《聊斋志异》的续作,“当知识分子沉迷于志怪小说,百姓迷信扶乩问卜,整个民族便失去了直面现实的勇气。”全息投影中,江湖术士的“求雨仪式”吸引了数万民众围观,而远处的黄河决堤现场,却无人问津。

大唐联邦制的档案库里,珍藏着当年使者传回的绝密报告。其中一段记载尤为触目惊心:“京城街头,孩童饿毙于风雪,而怡亲王府的戏班仍在彻夜笙歌。道士进献‘转天换日符’,称可保大清万年基业,王爷赏银万两。”智能助手将这段文字与同期大唐的科技发展对比——当清朝还在使用油灯时,大唐已点亮了量子照明灯;当清军骑着战马冲锋时,大唐的磁悬浮战车早已纵横疆场。

在历史研究院的模拟法庭上,AI法官正在对清朝的权贵阶层进行“虚拟审判”。量子投影中,和珅、李莲英等历史人物的全息影像接受质询,罪证包括贪污、草菅人命、阻碍科技进步等。“你们可知,因为你们的贪婪与愚昧,让一个伟大的文明错失了近代化的机遇?”AI法官的声音响彻法庭,“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时,你们还在幻想神灵庇佑!”

夜幕降临,长安的量子灯塔照亮城市天际线。李浩哲站在总统府的露台上,望着远处智能城市的璀璨灯火。智能眼镜突然弹出消息:某国际论坛正在热议“清朝衰落对当代文明的警示”,学者们普遍认为,封闭、**与迷信是摧毁一个文明的致命毒药。

“历史的悲剧不会自动消失,唯有不断反思,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李浩哲对着夜空低语,量子屏幕上,清朝的衰亡图景与大唐联邦制的繁荣景象交替闪现。那些被困在封建迷雾中的灵魂,那些在绝望中挣扎的百姓,最终化作了照亮未来的警示之光,时刻提醒着后人:开放、清廉与理性,才是文明存续的根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