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九州民间志 > 明朝那些事45《十三城门出棺》

九州民间志 明朝那些事45《十三城门出棺》

作者:一分零二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8 11:34:16 来源:小说旗

景泰三年的秋雨来得格外急,铜钱大的雨点砸在聚宝门城砖上,溅起的泥星子混着腐叶,把青石板路泡得发亮。我蹲在棺材铺门槛上打磨新收的柏木,木屑混着雨气钻进领口,后颈凉津津的——这是入秋以来第三单生意,主顾是个戴青竹斗笠的男人,说话时总把袖口压得极低,露出半截缠满纱布的手腕。

“十三具棺,要齐整的杉木,棺头刻缠枝莲,棺尾雕玄武纹。”他从袖中摸出锭十两纹银,在柜台上磕出清脆的响,“三日后卯时,十三城门同时启棺。”

我握着刨子的手顿了顿。南京城十三座城门,自洪武爷定都便立下规矩,寻常百姓出殡走仪凤门,官宦人家过聚宝门,唯有皇家贵胄能经玄武门——可这十三具棺同时出城,莫说我开了十年棺材铺,便是祖上三代吃这碗饭的老匠人,也没听过这等蹊跷事。

“客官,”我擦了擦手,故意把算盘拨得哗啦响,“十三具棺不是小数目,且这棺头缠枝莲是宫内样式,怕是……”

斗笠男人突然抬头,竹篾缝隙里漏出半只眼睛,眼尾有道三寸长的刀疤,像条蛰伏的青蛇:“林师傅只管做工,莫问出处。事成后,这巷口的胭脂铺,你娘子能随意拿胭脂水粉。”

我心里咯噔一声。阿秀最爱胭脂铺的玫瑰粉,上个月路过时盯着匣子上的金箔纹看了半晌,最后摸了摸肚子里的孩子,低头走开了。此刻雨丝顺着斗笠边缘滴落,在他鞋面上积成小水洼,我忽然看见他靴底绣着半枚褪色的蟒纹——是锦衣卫的制式。

一、棺中镜

三日后晌午,十三具棺并排停在院子里。杉木新刨的香气混着桐油味,在秋阳下蒸得人发昏。阿秀挺着七个月的肚子蹲在棺旁,用红绸蘸着金粉描玄武纹,鬓角的碎发沾着金箔,像落了满头星子:“承安,你说这玄武纹是北方水神,棺头缠枝莲却是南方火相,水火相冲,怕是不祥。”

我往棺底铺防潮的炭灰,指尖触到块冰凉的东西——每具棺内都钉着面青铜镜,镜面朝上,映着秋云游走。想起昨夜斗笠男人送来棺材钉时,特意交代“镜面朝天,棺钉七枚”,此刻看着镜中自己晃动的倒影,后颈又泛起凉意。

“别瞎想,”我拍了拍阿秀手背,金粉蹭在她指甲上,“许是哪家贵胄做生基,借十三城门的阳气镇煞。”话虽这么说,眼角却扫过院角那具没钉铜镜的小棺——比旁的短了两寸,像是给未及及笄的孩童预备的。

戌初刻,巷口传来梆子声。我吹灭烛火,刚要关门,斗笠男人带着四个青布裹头的汉子闯进来,每人腰间都别着柄吞口刀。他们抬棺时始终垂着眼,却在经过那具小棺时,不约而同地顿了顿。

“林师傅,随我们走。”斗笠男人抛来件灰布衫,袖口绣着半朵残莲,“看好你的棺,若出了差错——”他指腹划过眼尾刀疤,“你娘子腹中的孩子,怕是等不到足月。”

二、玄武门夜雨

十三队人马在朱雀街分道,我跟着斗笠男人往玄武门走。秋夜的风卷着槐叶,把灯笼吹得左右摇晃,映得青石板路上的棺影忽长忽短。路过秦淮河时,画舫上传来琵琶声,唱的是《牡丹亭》选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唱到尾音突然破了调,紧接着传来瓷器摔碎的脆响。

玄武门城楼在雾中若隐若现,箭垛上的守兵提着灯笼下来,看见棺木上的玄武纹,脸色登时变了:“半夜出棺,还是玄武纹,你们是……”

斗笠男人抬手比了个“噤声”手势,袖中滑出块金牌,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守兵看见金牌上的蟠龙纹,立刻垂手退到一旁,连城门钥匙的铜环声都轻了三分。

城门“吱呀”推开的瞬间,西北方传来闷雷般的马蹄声。斗笠男人猛地转身,刀疤眼在夜色中眯成细线:“是东厂的缇骑,走水西门!”

我们抬着棺在巷弄里狂奔,棺木撞在青墙上,木屑纷飞。阿秀临睡前说的话在耳边打转:“玄武纹属水,水西门却属金,金生水,怕是要生变故……”刚转过街角,前头突然亮起成片的灯笼,明黄色的光映着领头者胸前的飞鱼服,正是东厂的人。

“留活口。”飞鱼服男人抬手,弩箭破空声几乎擦着我耳际而过。斗笠男人突然将我推进胡同,自己带着两具棺往相反方向跑,刀疤在月光下泛着血光:“去聚宝门!找穿月白衫的先生!”

三、聚宝门先生

聚宝门城楼的角灯在雾中忽明忽暗,我躲在石狮子后喘气,怀中的铜镜硌得肋骨生疼——方才摔棺时,我顺手扯下了棺内的铜镜,镜面映着半张惊恐的脸,却不是我自己的。

“林师傅。”

沙哑的声音从头顶传来。抬头看见城楼檐角坐着个穿月白衫的男人,腰间挂着串骷髅头念珠,手里把玩着枚刻着“见深”二字的玉牌。他指尖划过玉牌,月光突然亮了些,照见他左眼角那颗朱砂痣,红得像滴凝固的血。

“十三具棺,原是给十三位贵人送终,”他跳下城楼,念珠在腰间轻响,“可这世上偏有不愿死的人,偏要借死人的路活。”他抬手敲了敲我怀中的铜镜,镜面突然映出玄武门的场景:斗笠男人跪在地上,飞鱼服男人踩着他的刀疤眼,棺盖正在被撬开。

我猛地攥紧铜镜,指甲掐进掌心:“那具小棺……”

“是给废太子的。”月白衫男人笑了笑,朱砂痣在眼下晃成红点,“景泰爷废了沂王朱见深的太子位,却舍不得杀,便要做场假死的戏。十三具棺同时出城,便是要让天下人以为沂王暴毙,连葬处都成谜。”他忽然凑近,念珠几乎碰到我鼻尖,“可你知道吗?棺内铜镜,照的不是阳间人,是替死的魂。”

远处传来更声,卯初刻将至。月白衫男人从袖中摸出枚玉佩,雕着半朵缠枝莲:“去神策门,把这个给守棺人。记住,当十三声更鼓响过,无论听见什么,都别回头。”

四、神策门更鼓

神策门的青石板上结着薄霜,十三具棺已在城门洞排开,唯有西北角那具小棺盖还敞着。我刚走近,守棺人突然抓住我的手腕,他掌心全是老茧,虎口处有个烙铁印的“孝”字——是皇家棺仪房的标记。

“玉佩拿来。”他盯着我手中的缠枝莲,声音像块生锈的铁,“沂王殿下在棺里,等会儿城门开了,你替他摔瓦。”

我这才看见小棺内铺着明黄缎子,缎子上放着件染血的童装,领口绣着五爪金龙。守棺人盖上棺盖,用七枚棺钉封死,每钉一枚,远处便传来一声更鼓。当第七声鼓响过,神策门突然传来“轰”的巨响,城门在晨雾中缓缓开启。

与此同时,南京城其余十二座城门也相继打开。晨雾里飘着细雪,十三队抬棺人同时起步,棺木碰撞城门的声响在街巷间回荡。我抱着摔瓦盆跟在小棺后,刚走到城门口,身后突然传来马蹄声,有人尖声喊道:“抓住那具小棺!沂王还活着!”

守棺人猛地推了我一把:“跑!”我踉跄着摔在雪地里,瓦盆碎成八瓣,恰在此时,第十三声更鼓响起。回头看见神策门内火光冲天,飞鱼服男人举着刀砍向小棺,棺盖突然崩开,明黄缎子飞散在空中,像只折了翼的凤凰。

五、胭脂巷尾声

我在胭脂巷口跌倒时,阿秀正举着灯在门口张望。她身上没披斗篷,肚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浑圆,看见我腰间的缠枝莲玉佩,突然捂住嘴哭出声来:“方才有人砸了棺材铺,说要找……找废太子的棺。”

我抱住她发颤的肩膀,掌心触到她颈后潮湿的发梢——是泪水,还是晨露?远处传来收尸队的梆子声,十三具棺终究没能出城,可那具小棺里的明黄缎子,此刻正藏在我贴身的衣袋里,缎角绣着半朵缠枝莲,与玉佩上的花纹严丝合缝。

“阿秀,”我摸着她肚子里的孩子,掌心传来轻轻的胎动,“等孩子出生,咱们去应天府外开铺子吧。”她抬头看我,眼角还沾着泪,却在看见我手中的铜镜时,突然愣住。

镜面上不知何时多了行血字:“十三城门出棺,九死一生还魂。”镜中倒影里,我身后站着个穿童装的小男孩,领口五爪金龙在月光下泛着微光,他伸手拽了拽我衣角,轻声说:“林师傅,明日替我去趟玄武门,那里的槐树下,埋着我娘给我的拨浪鼓。”

阿秀突然打了个寒颤,我赶紧把铜镜扣在桌上。窗外飘起细雪,胭脂铺的灯笼在风雪中摇晃,映得整条巷子像浸在雪里。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这次是十四声——南京城明明只有十三座城门,却传来十四声更鼓,惊得栖在檐角的寒鸦扑棱着翅膀飞走了。

我摸着腰间的缠枝莲玉佩,忽然想起月白衫男人说的话:“这世上最坚固的棺,不是杉木桐油,是人心。有人想让你死,你便得装死;有人想让你活,你便得借死人的路活。”怀里的明黄缎子突然滑出一角,上面绣着半朵缠枝莲,与玉佩上的花纹合在一起,正是一朵完整的莲花——那是英宗正统年间的东宫纹章。

阿秀忽然指着铜镜惊呼,我转身看见镜面上的血字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个模糊的笑脸,像极了巷口卖糖人的王老汉家的小孙子。雪越下越大,我吹灭油灯,抱着阿秀躺下,听着她肚子里的孩子在梦中踢蹬,忽然觉得这十三具棺,终究是给活人留了条生路。

景泰八年,夺门之变,英宗复位,沂王朱见深复立太子。我在应天府外的小镇上开了新棺材铺,阿秀抱着刚出生的儿子来送茶,阳光照在孩子眉间,竟有颗淡淡的朱砂痣,像极了当年聚宝门城楼上那个穿月白衫的先生。

偶尔有路过的商客说起南京城的传说,说当年十三城门出棺,其实是景泰帝怕英宗余党谋害太子,便造了十三具空棺,真正的太子早已被送出城。但更多人说,那十三具棺里装的是十三个替死的冤魂,唯有棺内的铜镜,能照见他们未竟的心愿。

我摸着腰间的缠枝莲玉佩,笑而不语。柜台上的青铜镜映着窗外的槐树,树影摇曳间,仿佛又看见那个穿童装的小男孩,站在玄武门的槐树下,手里攥着拨浪鼓,正对着我笑。

雪停了,阿秀抱着孩子走进来,发间别着朵新摘的梅花:“承安,你说当年那十三具棺,真的都装着人吗?”

我替她拂去肩上的雪花,望着镜中自己渐长的白发:“有些事,像棺木上的缠枝莲,看着是花开并蒂,实则各有各的根。”远处传来孩童的笑声,镜面上突然闪过道金光,再看时,却只有梅花的影子在晃动。

南京城的十三座城门还在,只是再没人见过十三具棺同时出城的景象。唯有每逢秋雨连绵的夜晚,聚宝门的老守军总会说,听见城门洞里传来拨浪鼓的响声,还有个童声在念:“十三城门出棺去,十三个魂灵归不来……”

而我知道,有些魂灵,早已借着棺木里的铜镜,在人间找到了新的归处。就像阿秀发间的梅花,就像孩子眉间的朱砂痣,就像柜台上那面永远映着晨光的青铜镜——照见的不是往生,而是现世的烟火与新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