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九州民间志 > 明朝那些事46《刘伯温斩龙脉》

九州民间志 明朝那些事46《刘伯温斩龙脉》

作者:一分零二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8 11:34:16 来源:小说旗

洪武三年的霜降刚过,应天府城墙上的爬山虎褪成铁锈色,刘伯温站在垛口边望着西北方的云气。青鸾衔来的玉匣在袖中发烫,匣底刻着朱笔批的“奉天承运”,打开来是半幅残图,墨线勾着九州山川,十三处龙脉吞吐着不同颜色的云气——紫色在长白山,青色在昆仑山,金色在六盘山,最南端的岭南竟泛着隐隐的赤光。

“先生又在看这劳什子残图?”贴身书童阿雾抱着暖炉凑过来,少年人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霜花,“自打去年秋上,您总盯着这些云气出神,胡子都白了两茬。”

刘伯温伸手揉了揉阿雾的发顶,掌心触到少年人鬓角未化的雪花:“天子要的是万里江山永固,咱们做臣子的,总得把这残图补全了。”他指尖划过图上长白山的紫霞,想起三年前在滁州初见朱元璋时,那汉子攥着他的手说“先生可识得龙脉?”,掌心的老茧擦得他手腕生疼。

一、长白山·紫霞断

长白山的雪下了整月,女真部落的斡朵里城像嵌在雪窝子里的黑陶碗。刘伯温的马车停在城门口时,辕马的睫毛上结着冰碴,随行的锦衣卫掀开毡帘,扑面而来的寒气冻得人牙根发酸。

“汉地的先生可是来看神山的?”守城门的老猎人拄着鹿骨杖,腰间挂着半块雕着飞虎纹的腰牌,“咱们长白山的神,连松花江的鱼都要听它号令。”

刘伯温拢了拢狐裘,目光掠过老人身后的雪山。主峰白头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山尖的紫霞像条蜿蜒的巨蟒,每隔三个时辰便会游到北坡的谷底。他记得《淮南子》里写“紫霞绕山,其下有龙”,这紫霞正是长白山龙脉的气口。

部落首领阿哈出的毡帐里飘着松烟味,火塘上的铜壶咕嘟作响。十七岁的少年猛哥帖木儿攥着骨刀蹲在角落,狼皮靴底还沾着猎熊时的血迹。刘伯温注意到他颈间挂着块青玉,雕着半只展翅的海东青——那是女真完颜部的图腾。

“先生说长白山有龙脉,”阿哈出的汉语带着浓重的鼻音,“可我们在这里住了七代人,神山从未降过灾祸。”他递过兽皮裹着的羊皮地图,上面用朱砂标着七十二处猎场,“去年秋上,有只金鹿从北坡下来,鹿角上还挂着紫霞呢。”

刘伯温的手指停在地图上北坡的位置,那里画着棵参天古松,松针间缠着紫色彩带。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应天府观星,紫微星旁有妖星闪烁,钦天监的周时中说“东北有王气”,当时朱元璋正在批阅北伐的军报,笔尖在奏报上戳出个窟窿。

“龙脉如人,有生老病死,”刘伯温从袖中取出青铜罗盘,指针正对着白头山的方向,“这紫霞便是龙脉的血气,若任其生长,不出百年,这里便会生出真命天子。”他望向猛哥帖木儿,少年人眼中燃着怒火,像头被激怒的小狼。

夜半时分,刘伯温带着阿雾和三名锦衣卫登上北坡。月光照在雪地上泛着蓝光,那棵古松足有五人合抱,树干上的纹路竟像条盘旋的巨龙。罗盘的指针疯狂旋转,最后直指树根处的深潭——潭水呈紫黑色,水面倒映着天空的紫霞,恍若两条紫龙首尾相衔。

“先生,这潭水透着邪性。”阿雾握紧了腰间的长剑,剑柄上的螭龙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刘伯温取出银盏舀了盏水,水刚离潭面,紫霞突然剧烈晃动,远处的白头山传来闷雷般的声响。

“动手!”刘伯温低喝一声,锦衣卫抬出三柄九环刀,刀刃上刻着北斗七星。当第一刀劈在古松上时,整个山谷都在震颤,松脂顺着伤口滴落,竟如鲜血般赤红。猛哥帖木儿的身影突然从树后窜出,骨刀直奔刘伯温面门而来。

“小狼崽子!”阿雾挥剑挡住攻击,火星在雪地里溅开。刘伯温看着少年人被锦衣卫按在雪地上,颈间的青玉碎成两半,海东青的翅膀断了一只。古松的伤口处涌出紫霞,化作一条巨龙虚影,龙爪扫过雪地,留下三道深沟。

第三刀落下时,罗盘“当啷”落地,指针齐根折断。深潭传来巨响,水面炸开,一条水桶粗的紫鳞大蛇甩着尾巴窜向天空,蛇信子喷出的紫雾所到之处,积雪瞬间融化。刘伯温掏出怀中的玉匣,朱元璋亲赐的“奉天玉旨”浮在空中,金光大盛。

“长白山龙脉,断!”他的声音混着风雪,玉匣中飞出七枚铜钱,分别钉在大蛇的七寸处。紫霞渐渐消散,大蛇化作紫雾融入雪地,只剩下古松上三道深深的刀痕,像三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下山时,刘伯温看见猛哥帖木儿跪在古松前,手里捧着半块青玉。少年人的哭声被风雪吹散,却像根细针扎在他心里。他知道,这一刀下去,女真部落的图腾碎了,长白山的紫霞也再不会聚成龙形。

二、昆仑山·青蚨雪

昆仑山的春天来得格外晚,四月的河谷里还飘着桃花雪。刘伯温的车队在狭长的峡谷中穿行,两侧的峭壁上刻着古老的岩画,人面蛇身的神灵踩着祥云,手中捧着发光的宝珠——那是羌族传说中的昆仑神主。

“先生,前面就是羌族的寨子了。”向导老七指着前方的河谷,几十座石屋错落分布,青稞架上挂着风干的牛羊肉,“去年冬月,这里的人说看见昆仑山腰绕着青雾,像条青蛇盘在天上。”

刘伯温望着远处的昆仑山,主峰玉珠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山腰处果然浮着淡淡青雾,如丝带般缠绕。他记得《山海经》里写“昆仑之虚,百神之所在”,这青雾正是昆仑山龙脉的气脉,若放任其生长,恐成西南王气。

羌族首领木尔枯的石屋里飘着酥油茶的香味,火塘边坐着位白发老妇,正在用牦牛骨占卜。她的额间点着朱砂,颈间挂着串由昆仑玉磨成的珠子,每颗珠子上都刻着古老的符文。

“汉地的先生是来寻龙的吧?”木尔枯的汉语说得很流利,他年轻时曾跟着商队去过长安,“我们羌族世代守护昆仑山,神山上的青雾是神灵的腰带,动不得啊。”

老妇突然发出一声低吟,牦牛骨在石板上滚出个“凶”字。她浑浊的眼睛望向刘伯温,枯槁的手指指向火塘里的茶碗:“青蚨血,断龙脉,神山上的雪会化成泪。”

当夜,刘伯温带着阿雾和锦衣卫登上昆仑山腰。青雾在月光下泛着微光,触手可及却又抓不住,像团活物般在山岩间游走。罗盘的指针这次竟指向自己,刘伯温心中一惊,知道这昆仑山龙脉灵性已生,断之必遭反噬。

“先生,这里的石头会呼吸。”阿雾摸着冰凉的山岩,指尖传来轻微的震动。刘伯温取出青铜剑,剑身上刻着他亲手写的《九字真言》,当剑尖刺入青雾时,整个山谷响起哀鸣,仿佛山神在哭泣。

青雾突然凝聚成青蛇形态,蛇首昂起足有丈余,蛇信子扫过锦衣卫的面甲,留下一道道冰痕。刘伯温挥剑斩向蛇七寸,却发现剑刃直接穿过雾气,青蛇反而缠上剑身,冰冷的气息顺着剑柄传入体内。

“用青蚨血!”他想起老妇的话,从怀中取出装着青蚨血的玉瓶。青蚨是种神奇的虫子,母血涂在钱上,子血涂在另一钱上,用者必归。他咬开瓶塞,将血洒在剑上,青铜剑顿时发出龙吟,青蛇发出尖锐的嘶鸣,雾气中竟渗出点点蓝光。

三剑过后,青雾渐渐散去,露出山岩间的裂缝,裂缝中渗出青色的液体,像山的血液。刘伯温感到一阵眩晕,踉跄着扶住山岩,掌心触到岩画上神灵的眼睛——那眼睛仿佛在流泪。

下山时,老七蹲在路边哭着说,寨子里的青稞突然全枯萎了,溪水也断了流。刘伯温望着昆仑山腰,青雾已消失不见,只剩下裸露的山岩,像被剥去皮肤的伤口。他知道,这一剑断了昆仑山的气脉,却也伤了山神的灵根。

羌族的老妇站在石屋前,望着昆仑山的方向,突然唱起古老的歌谣:“青雾散,神水干,昆仑山腰断三截,羌族儿女无家园……”歌声混着风雪,让刘伯温的心头沉甸甸的,仿佛压着块昆仑玉。

三、六盘山·金戈鸣

六盘山的夏天来得热烈,山腰间的野杏花开得如火如荼,远远望去像片燃烧的云霞。刘伯温的马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车辕上挂着的铜铃叮当作响,惊起几只在枝头啼叫的山雀。

“先生,前面就是萧关了。”赶车的老把式抽了抽缰绳,老马喷着响鼻,“当年秦始皇在这里修长城,说六盘山有王气,没想到如今轮到咱们来断龙脉了。”

刘伯温掀开窗帘,望着远处的六盘山主峰,山顶盘旋着金色的云气,像面随风招展的旌旗。他记得《史记》中记载“六盘山,古之陇山也,上有金气,主出将入相”,这金色云气正是龙脉中的将星之气,若不斩断,恐成武将割据之患。

山脚下的驿站里,驻守的百户王大勇正在擦拭佩刀,刀刃上的血槽还留着去年平叛时的痕迹。他看见刘伯温的车队,连忙迎上来,铠甲上的铜泡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先生可是来断龙脉的?末将已备好了三十斤烈酒,给先生壮胆。”

当夜,刘伯温带着阿雾和王大勇的二十名士兵登上六盘山。金色云气在山顶聚成金戈形状,随着夜风时隐时现,仿佛有千军万马在云端厮杀。罗盘的指针指向山腹中的岩洞,那里传来隐隐的金铁交鸣之声,像是有人在打造兵器。

“小心,洞里有机关。”王大勇举着火把走在前面,突然踢到块凸起的石头,洞顶立刻落下几支弩箭。刘伯温注意到洞壁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兵符,每个兵符都泛着微光,显然是用龙脉金气铸就。

岩洞深处有座青铜熔炉,炉中燃烧着金色的火焰,炉旁插着十二柄未完工的金剑,剑身上刻着不同的星宿。当刘伯温的罗盘靠近熔炉时,十二柄金剑突然飞起,剑尖对准众人,金戈鸣响之声震耳欲聋。

“是龙脉凝成的兵戈!”刘伯温大喝一声,取出朱元璋亲赐的金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断此龙脉,永固江山!”金牌发出万道金光,十二柄金剑应声落地,熔炉中的火焰也渐渐熄灭。

就在此时,金色云气突然化作金甲将军,手持金戈劈向刘伯温。王大勇大吼一声,举刀迎上,金戈与佩刀相撞,火星四溅。刘伯温趁机将金牌按在熔炉上,熔炉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山岩开始震动,金色云气逐渐消散。

当最后一丝金气消失时,岩洞深处传来重物倒地的声响,众人走近一看,竟是具用金线串起的骸骨,骸骨腰间挂着块刻有“陇右王”的玉牌——原来这六盘山龙脉早有感应,竟提前凝聚出将星的骸骨。

下山时,王大勇望着渐渐泛白的东方,突然跪在地上:“先生,末将的老家就在六盘山下,今日断了龙脉,以后这里怕是再出不了将军了。”刘伯温拍拍他的肩膀,想说些什么,却发现喉咙像塞了团棉花。

六盘山的金色云气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常年不散的雾霭。后来有人说,山脚下的村子里再没出过当兵的,连男儿的骨头都比别处软些。刘伯温知道,这一刀断了将星之气,却也断了六盘山的英雄血脉。

四、青海湖·湟水咽

青海湖的秋天来得早,八月的湖边已能见到初雪。刘伯温的船队在湖面上行驶,船头劈开的浪花很快结成薄冰,远处的鸟岛上传来斑头雁的叫声,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先生,前面就是湟源县了。”随行的青海卫指挥同知陈安指着湖边的小城,“当地人说青海湖底有条水龙,每到月圆之夜便会腾空而起,龙尾一扫,湖水便会涨三尺。”

刘伯温望着湖水,深蓝的湖面下隐约可见金色的光斑,像龙鳞在闪烁。他记得《水经注》里写“湟水出塞外,东南流注于河,其中多龙”,这青海湖正是湟水龙脉的汇聚之处,水龙若成,必生水患。

湟源县的老族长在湖边等着,老人的头发和胡须都被湖水打湿,像水草般贴在脸上。他捧着个青铜钵,钵中装着湖水和鱼籽:“汉地的先生,这青海湖是我们的母亲,水龙是湖的魂魄,断了水龙,我们的子孙便没了活路。”

当夜,月上中天时,青海湖突然沸腾起来,金色的水龙破水而出,龙身足有百丈长,龙须上挂着的水珠落在湖面,激起丈高的浪花。刘伯温站在岸边,看着水龙在月光下盘旋,龙眼中竟映着应天府的宫殿。

“先生,这水龙有灵!”阿雾抓紧了剑柄,手指因用力而泛白。刘伯温取出玉匣,却发现“奉天玉旨”在水龙面前光芒黯淡,他突然想起在昆仑山时老妇的话,知道这青海湖龙脉已修成人形,断之必遭天谴。

水龙突然俯冲下来,龙爪直奔玉匣而去。刘伯温本能地后退,却被湖边的石头绊倒,玉匣掉进湖里,“奉天玉旨”的金光在水中渐渐熄灭。他望着水龙的眼睛,竟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白发苍苍,满脸疲惫。

“老龙啊,”刘伯温突然跪在湖边,对着水龙抱拳,“刘某何尝不知龙脉乃天地灵气所聚,可当今圣上多疑,凡有王气处必欲除之。你我皆是天地间的棋子,何苦互相为难?”

水龙的龙吟突然变得低沉,龙身慢慢缩小,化作个身着青衫的老者,站在水面上:“刘先生,你斩了长白山紫龙,断了昆仑山青蛇,如今又来寻我湟水老龙的麻烦。可知道每断一脉,你阳寿便折十年?”

刘伯温苦笑道:“刘某早已算过,待十三脉断尽,刘某也该去见阎王了。只是这天下苍生,何时才能不再受龙脉之争的苦?”他望向老族长,老人正带着族人跪在岸边,朝着水龙磕头。

水龙叹了口气,龙爪一挥,湖水中升起一块玉板,上面刻着湟水龙脉的走向:“罢了,我自断一爪,留一脉活水给青海湖的百姓。先生记住,龙脉可断,民心不不可断,否则这天下,终究还是要乱的。”

说完,水龙的左前爪突然断裂,化作金色的水流汇入湖中,湖水顿时变得清澈见底。老龙的身影渐渐消散,只留下玉板漂浮在水面上。刘伯温拾起玉板,发现上面多了行小字:“青蚨血尽,紫霞散,金戈断,湟水咽,十三龙脉断其九,留四脉以养苍生。”

离开青海湖时,刘伯温望着渐渐平静的湖面,突然想起年轻时在青田老家,望着山上的龙脉说“藏风聚气,乃成大器”。如今他却在四处斩断龙脉,像个拿着剪刀的裁缝,把天地间的灵气之袍剪得千疮百孔。

五、终南山·归乡路

洪武八年的春天,刘伯温告老还乡,马车行驶在终南山的山路上。阿雾已经长成挺拔的青年,坐在车辕上哼着江南小调,车帘外的桃花纷纷扬扬,像下了场粉色的雪。

“先生,前面就是青田了。”阿雾指着远处的山峦,眼中泛起泪光,“咱们离开应天府时,城墙根的槐树刚发芽,如今家乡的桃花都开了。”

刘伯温掀开窗帘,望着熟悉的山景,突然看见山腰间有团淡青色的云气,像条小蛇般游走。他心中一惊,手不自觉地摸向袖中——那里早已没有了罗盘,只有块青海湖老龙留下的玉板,上面的小字越来越清晰。

“先生,您看!”阿雾突然指着前方,山脚下的田埂上,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追着只金蝴蝶跑,蝴蝶翅膀上竟泛着淡淡的紫霞,像极了当年长白山的紫龙。

刘伯温笑了,笑得像个孩子。他知道,龙脉是斩不尽的,就像这天地间的灵气,总会在某个角落重新汇聚。那些被斩断的龙脉,或许正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慢慢愈合,慢慢生长。

马车继续前行,终南山的云雾渐渐散去,露出湛蓝的天空。刘伯温靠在车辕上,望着头顶的白云,忽然想起朱元璋在他离开应天府时说的话:“先生老了,回去好好歇着,龙脉的事,自有后人去管。”

是啊,后人自有后人福,他何苦要做那个斩龙脉的人?当年在滁州初见时的雄心壮志,如今都化作了袖口的玉板,上面的小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道理——天地有灵,龙脉不绝,斩得断的是形,斩不断的,是这人间的生生不息。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咯吱”的声响。刘伯温闭上眼睛,耳边仿佛又响起长白山的风雪、昆仑山的歌谣、六盘山的金戈、青海湖的龙吟,还有那个女真少年的哭声、羌族老妇的占卜、百户王大勇的叹息。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曲属于他的龙脉之歌,一曲关于斩与留、断与续的人间悲喜。

终南山的桃花落在他的衣襟上,像片小小的云霞。刘伯温知道,属于他的时代即将过去,而那些被斩断的龙脉,终将在时光的长河中,留下属于它们的印记。就像他袖口的玉板,终将成为后人翻开历史时,那道最引人深思的划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