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古风七十二首·其四》李白

《古风·其四》李白

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

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

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

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

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

时登大楼山,举手望仙真。

羽驾灭去影,飚车绝回轮。

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

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

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亲。

赏析

以凤自比,叹怀才不遇

- “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诗人以高飞九千仞、羽毛具备五彩华美的凤凰自比,凤凰本应身负祥瑞之书,然而却只能空手而归,白白在周秦之地穿梭。这表明诗人自认为有非凡才能与高尚品德,渴望像凤凰身负使命般为世所用,却始终未得机遇,怀才不遇之感尽显。

- “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凤凰横越四海,却找不到能与之为邻的同伴,进一步强化孤独感,体现诗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因无人理解、无人志同道合而倍感寂寥。

求道炼丹,追求超脱

- “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面对现实的失意,诗人转而寻求道家的修炼之法,致力于炼制紫河车这一丹药,虽历经千载,却仍困于尘世。为获取炼丹药物,他在山海间寻觅,于青溪之滨采集铅矿。这显示出诗人在仕途不畅后,试图通过道家炼丹求仙,寻找精神寄托与解脱之道。

- “时登大楼山,举手望仙真。羽驾灭去影,飚车绝回轮。”诗人时常登上大楼山,举手遥望仙人。然而,仙人的羽驾、飚车消逝得无影无踪,难以追寻。此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缥缈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仙人的向往以及求仙过程中的迷茫。

感慨时光,坚定求仙

- “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诗人担心丹药炼成太迟,自己的求仙志愿来不及实现。看着镜子中如霜的白发,不禁对那些鹤发童颜的仙人感到羞愧。这体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焦虑,以及对求仙成功的迫切渴望。

- “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亲。”诗人觉得世间桃李盛开之处并非属于自己的春天,唯有在道家的清都仙境,与仙人韩众相伴,才是真正的归宿。表达了诗人彻底超脱尘世,坚定追求道家仙境的决心。

整首诗借凤凰自喻,先叹怀才不遇,后述求仙问道的心路历程,展现出李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以及对精神超脱的不懈追求,体现了其诗歌浪漫主义与道家思想交织的特色。

创作背景

《古风·其四》有可能是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李白离开长安前后所作。

当时李白虽得到唐玄宗的征召入朝为官,但在长安期间,他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其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内心充满了失望与愤懑。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白借这首诗曲折地表达自己对所处环境的不满以及想要离去的心思。诗中通过写求仙炼丹等内容,如“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药物秘海岳,采铅清溪滨”,反映出他在现实中受挫后,试图从道家的神仙世界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心境。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 理想破灭的苦闷:李白入长安本欲施展抱负,却遭冷遇,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内心苦闷。诗中“运速天地闭,胡风结飞霜”等句,借景暗示当时的政治环境如严寒天气,让他的理想难以实现,这种创作背景下的描写,深刻地传达出他理想破灭后的痛苦与无奈。

- 对现实的不满与批判:因在长安的经历,李白对朝廷的腐朽、权贵的专横有了深刻认识。诗中“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表面写古人求仙的虚妄,实则暗讽当时统治者的荒唐行为,表达出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批判精神。

- 寻求精神解脱的渴望:现实的失意使李白转向道家思想和神仙世界寻求解脱。诗中描绘的求仙炼丹场景,如“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体现出他在现实困境中渴望超脱尘世,获得精神慰藉的心理,反映了创作背景中他在精神上寻求寄托的需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