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古风七十二首·其九》李白

《古风·其九》李白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赏析

以典入题,阐述万物变化

-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诗开篇引用庄子梦蝶的典故,庄子在梦中化为蝴蝶,醒来后不知是自己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自己。这一典故体现了事物之间界限的模糊与变化的无常。

-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由庄周梦蝶引申开来,表明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没有尽头,一切都在悠悠无尽的时光中流转。此句是对庄子典故的进一步阐释,强调了事物变化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以神话和史实,强化富贵无常观点

-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运用神话传说中蓬莱仙山沧海桑田的变化,据说蓬莱之水会多次变为清浅的溪流,寓意着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即使是仙境也在不断变迁,进一步强化了万物变化的观点。

-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讲述了秦末汉初的故事,东陵侯邵平在秦朝灭亡后沦为平民,在长安青门外种瓜为生。曾经的侯王变为种瓜之人,鲜明地体现出富贵的无常。从神话到史实,诗人通过不同事例,层层递进地阐述了富贵变化不定的道理。

得出结论,劝诫世人

-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既然富贵如此无常,人们又何必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汲汲营营呢?诗人通过前面的种种事例,得出这样的结论,劝诫世人不要过分执着于富贵,应看淡功名利禄,以一种超脱的心态面对人生。

整首诗以富有哲理的典故和故事,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富贵短暂的深刻认识,体现出李白诗歌中蕴含的道家思想,即顺应自然、淡泊名利,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

创作背景

李白《古风其九》的创作背景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密切相关。

李白一生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以实现“安社稷”“济苍生”的抱负。然而,他的仕途却充满坎坷。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被“赐金还山”。此后他漫游各地,虽仍心系天下,却始终未能再次得到重用。

在这样的人生经历下,李白对人生、世事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他看到了世间的种种变幻无常,也体会到了人生的虚幻与短暂。同时,李白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庄子的“齐物”观念等对他触动很大。在这种思想和经历的双重作用下,李白创作了《古风其九》,通过“庄周梦蝶”和“东陵侯种瓜”等典故,表达人生变幻无常、富贵不足求的感慨。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李白一生渴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却历经坎坷,怀才不遇。这种经历使他对人生的变幻无常有了深切体会,就像诗中“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所表达的,人生如梦幻,变幻莫测。他通过庄周梦蝶的典故,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哲学思考相融合,表达了对人生虚幻和无常的感慨。

- 对富贵无常的看淡:李白曾身处宫廷,享受过荣华富贵,后又被“赐金放还”,流落四方。这种从富贵到落魄的转变,让他对富贵有了新的认识。正如诗中“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所描述的,秦朝的东陵侯在秦亡后沦为种瓜老农,富贵转瞬即逝。李白借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富贵无常的看法,认为苦苦追求功名富贵是徒劳无益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