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古风七十二首·其三十四》李白

《古风·其三十四》李白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赏析

描绘战争紧急态势

-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诗开篇营造出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氛围。军事文书像流星般飞驰传递,虎符下达,各个专城将领奉命出征。呼救边疆危急的声音喧闹震天,连群鸟都在夜里惊鸣。“羽檄如流星”用比喻极言军令传递速度之快,“群鸟皆夜鸣”从侧面烘托出局势的紧张,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动荡不安的战前场景中。

引出战争缘由及背景

-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前四句描绘出朝廷之上,阳光照耀着紫微垣,三公大臣们掌管着国家大权,本应使天下得到治理,四海清平。然而,当询问为何会有这般紧急征军事,答案是要从楚地征兵。此部分先描绘理想中的清平政治,与现实的紧急征兵形成反差,引发读者对这场战争的疑问。

-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明确指出此次征兵是要在五月渡过泸水,前往云南作战,点明了战争的目的地和时间,让读者对战争背景有更清晰的了解。

刻画征人悲惨遭遇

-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描述被征的士兵大多胆小怯懦,并非真正的战士,而要前往炎热的南方远行作战,实在艰难。他们与父母告别时,放声大哭,日月都因此黯淡无光。泪水哭尽后接着流出血来,心都要碎了,最后连哭声也发不出来。这几句通过对征人心理、动作及环境氛围的描写,细腻而深刻地展现出征人离别亲人时的悲痛欲绝,以及对未知征途的恐惧,凸显出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痛苦。

表达对战争的批判与期望

-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诗人将征人比作困兽与穷鱼,面对如猛虎、奔鲸般强大的敌人,他们此去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深刻揭示出这场战争中征人的悲惨命运,批判了战争的残酷与统治者的草率。

-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诗人借用舜帝手持干戚(盾牌和大斧)舞蹈,便使有苗氏归服的典故,表达希望统治者能以文德服人,而非一味动用武力,期望能有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描写战争的紧急、征人的悲惨遭遇,批判了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展现了李白诗歌关注现实、同情百姓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 历史事件:天宝九载,杨国忠荐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仲通专横粗暴,失南诏人心,云南太守张虔陀又对南诏王阁罗凤多所凌辱和征求,激起南诏反抗。天宝十载夏,鲜于仲通发兵八万征讨,与阁罗凤战于西洱河,惨败,伤亡六万。杨国忠为隐瞒败迹,又在东西两京和河南、河北等地大肆征兵,此诗即有感于这一事件而作。

- 社会状况:当时表面上唐朝仍处于盛世,但内部矛盾已逐渐凸显。唐玄宗荒于酒色、好大喜功,杨国忠等权臣为了个人利益,不顾百姓死活,发动不义之战,给社会带来了动荡,百姓生活困苦,大量无辜百姓被征去打仗,面临生离死别和生命危险。

- 思想文化氛围:唐朝时期,儒家思想依然是社会的主流思想之一,强调仁政、民本等观念。李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看到百姓在战争中的苦难,自然会从儒家的民本思想出发,对统治者的行为进行批判,希望统治者能施行仁政,以民为本。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时代背景

李白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当时社会矛盾逐渐尖锐,边疆战争频繁。如“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就反映了唐朝征讨南诏的战争,百姓被迫卷入其中。这样的时代背景使诗歌充满对战争给百姓带来苦难的同情,“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描绘了出征者与亲人分别的凄惨场景,凸显百姓的无奈与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批判。

个人经历

李白一生渴望入仕,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但又历经坎坷,怀才不遇。这种经历使他在看到社会现实时,内心更加悲愤。“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诗人借古讽今,暗示统治者应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也流露出自己虽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的无奈与愤懑,渴望能像古代贤能一样为国效力,实现理想。

思想文化背景

李白深受儒家“仁政”思想和道家“无为”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让他关心民生疾苦,道家思想使他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等行为持批判态度。在诗中,他既展现了对百姓的同情,又对统治者的行为进行了含蓄批判,期望统治者能以民为本,施行仁政,体现出两种思想交织下复杂的情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