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古风七十二首·其四十三》李白

《古风·其四十三》李白

周穆八荒意,汉皇万乘尊。

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

西海宴王母,北宫邀上元。

瑶水闻遗歌,玉杯竟空言。

灵迹成蔓草,徒悲千载魂。

赏析

点明帝王追求,引出批判

- “周穆八荒意,汉皇万乘尊。”诗开篇提到周穆王怀有巡游八方荒远之地的意向,汉武帝拥有万乘之尊的地位。这里指出两位帝王凭借其尊贵地位,有着不同寻常的追求,为后文批判他们的行为埋下伏笔。

揭示帝王淫乐,批判奢靡

- “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直接点明周穆王和汉武帝沉溺于淫乐,**没有尽头。诗人认为,尽管他们看似有着雄豪之举,但这些行为不过是满足个人私欲的奢靡行径,根本不值得称道,表达了对他们过度追求享乐的批判态度。

描述虚幻仙事,强调空幻

- “西海宴王母,北宫邀上元。瑶水闻遗歌,玉杯竟空言。”描述周穆王在西海宴请西王母,汉武帝在北宫邀请上元夫人。周穆王在瑶水之畔听到西王母遗留的歌谣,汉武帝虽得玉杯,却最终只是一场空言。这些传说中的仙事,展现了帝王们追求长生不老、与仙人交往的虚妄之举,暗示他们耗费大量精力与财力,追求的不过是虚幻的事物,到头来皆是一场空。

感慨繁华不再,徒留悲叹

- “灵迹成蔓草,徒悲千载魂。”曾经那些所谓的神灵踪迹如今已长满蔓草,繁华不再,只剩下千年之后人们对这些帝王荒诞行为的悲叹。此句通过今昔对比,强调帝王们追求仙事、奢靡享乐的行为最终只留下一片荒芜,留给后人的只是无尽的感慨与叹息,进一步深化了诗歌对封建帝王奢华荒诞行径的批判主题。

整首诗通过对周穆王和汉武帝追求淫乐、迷信仙事等行为的描述,批判了封建帝王的奢靡与虚妄,表达了对历史兴亡和统治者行为的深刻反思,体现出李白诗歌借古讽今、关注现实政治的特点。

创作背景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早年渴望凭借才华得到皇帝赏识和重用,以实现“安社稷”“济苍生”的抱负。然而,他在长安供奉翰林期间,目睹了宫廷中权贵的**和荒淫,以及唐玄宗后期的骄奢淫逸、不理国事。如诗中所写“周穆八荒意,汉皇万乘尊。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李白借周穆王、汉武帝这两位风流好仙的帝王,来讽刺唐玄宗的好色、好仙和荒政。官场的失意,使李白对统治阶层的黑暗腐朽有了深刻认识,于是他借古讽今,创作此诗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对现实的批判

- 借古讽今:创作于“赐金放还”后,李白对宫廷的腐朽和统治者的荒淫有深刻认识。诗中借周穆王“八荒意”、汉皇“万乘尊”却“淫乐心不极”,影射唐玄宗沉迷于淫乐、不理朝政,批判了当时统治阶层的荒淫无道。

- 忧国忧民:因目睹社会现实,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西海宴王母,北宫邀上元。瑶水闻遗歌,玉杯竟空言”,借古代帝王求仙宴乐,暗示唐玄宗的荒唐行为会给国家带来危害,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忧虑。

个人的无奈与愤懑

- 怀才不遇的无奈:李白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却被“赐金放还”,无法施展才华。诗中“雄豪安足论”,流露出对自己无法像古代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无奈,感慨自己虽有雄才大略,却无用武之地。

- 理想破灭的愤懑:创作背景中的仕途挫折,使李白理想破灭。“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借徐福东渡求仙的典故,讽刺统治者的荒诞,也表达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