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古风七十二首·四十四》李白

《古风·其四十四》李白

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

草木有所托,岁寒尚不移。

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

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

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

赏析

以植物起兴,对比鲜明

- “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草木有所托,岁寒尚不移。”诗的开篇描绘了绿萝枝叶繁茂,缠绕在松柏枝干上的景象。绿萝依托松柏,即便寒冬来临也不会改变。这里以绿萝与松柏相互依存、历经寒冬而不变,象征着坚贞不渝的关系,为下文的对比作铺垫。

引出女子境遇,叹容颜易逝

- “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然而,那有着如夭桃般艳丽容颜的女子,却只能独坐叹息,感慨着《诗经》中关于葑菲的诗句。《诗经》有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意在说明人们采葑菲时,往往只看地上部分而忽视根部,以此比喻女子因容颜衰老而被弃。此句借夭桃女子的境遇,引出红颜易老、遭人遗弃的主题。

- “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曾经女子容颜如玉,光彩照人,如云的秀发乌黑亮丽,并非如今的白发苍苍。这两句进一步强调女子曾经的美丽,与如今可能面临被弃的命运形成强烈反差,突出时光流逝对女子美貌的改变。

表达女子哀怨,深化主题

- “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女子悲叹,君子的恩情已然断绝,自己今后又该何去何从呢?此句直接表达出女子被遗弃后的哀怨与无助,深化了红颜薄命、遭人遗弃的主题,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中女子对男子的依附以及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以植物起兴,通过对比,刻画了一位因容颜衰老而面临被弃命运的女子形象,抒发了女子的哀怨之情,体现了李白诗歌对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同情,借女子之遭遇,寄寓了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诗中以绿萝、松柏等自然元素为载体,借弃妇的遭遇,表达了诗人自己内心的苦闷和难以言表的哀怨。无论是干仕不遂还是在长安失去皇帝信任,都反映出李白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挫折与失意,使他通过诗歌来抒发这种怀才不遇的情感。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少壮干仕不遂背景下

- 渴望伯乐与机遇:诗中以“绿萝”“松柏”自比,即便“岁寒尚不移”,却仍未得到赏识,表达出李白少壮时渴望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华,给予自己施展抱负的机遇,然而现实却让他只能无奈叹息。

- 怀才不遇的苦闷:将自己比作被遗弃的“贱妾”,“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体现出他因干仕不遂而产生的苦闷,感觉自己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如同被遗忘的女子般孤独无助。

长安应诏后失宠背景下

- 对君恩无常的哀怨:李白应诏入长安,本以为能实现理想,却失去唐玄宗信任。诗中“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借女子容颜易逝、被君恩抛弃,表达他对君恩无常的哀怨,感慨自己曾受皇帝征召,如今却被冷落。

- 理想破灭的失落:以“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形容自己正值壮年、才华横溢,却被闲置,“贱妾将何为”则深刻地表现出他理想破灭后的失落,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在何方,内心充满迷茫与痛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