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古风七十二首·其五十一》李白

《古风·其五十一》李白

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

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

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

虎口何婉娈,女媭空婵媛。

彭咸久沦没,此意与谁论。

赏析

借古讽今,批判昏君

- “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诗的开篇,诗人将殷纣王和楚怀王并提,指出殷纣王扰乱了上天的纲纪,楚怀王也同样昏庸无道。这里借古代昏君来影射当时的统治者,暗示其行为违背天理,治理无方,为全诗奠定了批判的基调。

描绘奸佞当道,贤才被黜

- “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夷羊”是传说中商朝将亡时出现的神兽,象征着灾祸;“菉葹”指恶草,这里比喻奸佞小人。此句描述了奸佞之徒如遍野的恶兽、满门的杂草般充斥于朝堂与社会,得势横行,深刻地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正直之士难以立足,而奸邪之人却能平步青云。

- “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以比干和屈原的遭遇为例,比干因直言进谏商纣王而被杀害,屈原因遭奸臣排挤,被楚怀王放逐到湘水源头。这两位忠臣贤才的悲惨命运,生动地展现出在昏君当道、奸佞掌权的情况下,正直敢言之人不仅得不到重用,反而遭受残酷迫害,进一步强化了对黑暗政治的批判。

叹贤才无奈,感慨知音难觅

- “虎口何婉娈,女媭空婵媛。”“婉娈”形容柔顺,这里指比干、屈原等人虽处于如虎口般危险的境地,却依然坚守忠诚正直。“女媭”是屈原的姐姐,她虽为屈原担忧,但也无能为力。此句体现出贤才在恶劣环境中的无奈与坚持,以及亲人对他们悲惨遭遇的痛心却又无法改变的现状。

- “彭咸久沦没,此意与谁论。”彭咸是殷朝的贤大夫,因谏君不听投水而死。诗人感慨像彭咸这样的贤才早已逝去,自己心中的悲愤和对现实的不满又能与谁诉说呢。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才的追思,以及在现实中知音难觅、无人理解自己对黑暗政治批判之情的无奈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回顾殷纣王、楚怀王时期的历史,借古讽今,深刻批判了当时奸佞当道、贤才被黜的黑暗政治现实,抒发了诗人对正直之士悲惨遭遇的同情,以及自己对现实不满却又无处倾诉的孤独愤懑之情,体现了李白诗歌关注现实政治、借史抒怀的特点。

创作背景

《古风其五十一》大约写于天宝中期,也有说法认为是李白被流放以后所写。

当时唐玄宗后期政治**,奸臣当道。李白因直言进谏而触怒权贵,最终被流放。他看到朝廷中贤能之士被弃,小人得志,如同诗中所写“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白借古讽今,通过殷纣王和楚怀王的昏庸,以及比干、屈原两位忠臣的悲惨遭遇,来表达对当朝政治黑暗的强烈不满,对直谏之臣的深深哀悼,同时也展现了自己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的胆量和魄力。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增强对现实的批判力度

在朝廷政治**、奸佞当道的背景下,诗中“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表面写殷纣王和楚怀王的昏庸,实则影射当时的统治者。李白借古讽今,批判现实中唐玄宗后期的昏聩,以及朝廷黑白颠倒的乱象,如“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以比干和屈原的遭遇,暗指正直之士在现实中遭受排挤和迫害,增强了对现实批判的深度和力度。

抒发个人的悲愤无奈

李白自身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而被流放,他将个人的遭遇与比干、屈原相联系,诗中“我欲哭诸贤,哀歌送逝川”表达出他对这些古代贤人的同情,更是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无奈。创作背景使这种情感更加真挚深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凸显坚守正义的决心

尽管身处逆境,李白在诗中通过对比干、屈原等忠臣的歌颂,表明自己坚守正义、不与奸佞同流合污的决心。他以古代贤人为榜样,即使面临困境,也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彭咸久沦没,此意与谁论”则流露出一种孤独但坚定的情绪,在当时的创作背景下,这种决心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