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南翔之凰 > 第104章 武家荣勇夺武状元

南翔之凰 第104章 武家荣勇夺武状元

作者:独听桓筝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9 00:34:20 来源:小说旗

三日后,就是武家荣参加武试的乡试了,考试分三场进行,一二场试弓马技勇,称为“外场”,第三场试策论武经,称为“内场”。

第一场试马上箭法,驰马三趟,发箭九枝,三箭中靶为合格,达不到三箭者不准参加二场。武家荣动作潇洒地跨上枣红马,风驰电掣般驰马三趟,行云流水般拉弓射箭,连发三箭,一箭三支箭,九支箭全中靶心,围观的众人齐声喝彩。

第二场考步射、技勇。头项拉硬弓,弓分十二力、十力、八力,另备有十二力以上的出号弓。应试者弓号自选,限拉三次,每次以拉满为准。

考官递上八力硬弓,武家荣拒绝,走向那十二力以上的出号硬弓,考官不解,这个瘦小的考生,难道是要要拉这最硬弓箭?考官正怀疑着,只见武家荣选了十二力以上出号硬弓,举弓拉了三次,每次拉满,面不改色,考官暗暗称赞:“不错,期待下一个考项的表现。”

二项舞大刀,刀分一百二十斤、一百斤、八十斤,试刀者应先成左右阅刀过顶、前后胸舞花等动作。

考官变聪明了,这次没有为武家荣选刀,观众却是担心:“这考生看着瘦小,骑马射箭,拉弓均不错,但这么重的刀,未必能施展得开。”只见武家荣大步向前,站在大刀前观察,有人说:“看,他是发怵了,我堵他拿不起刀。”又有人质疑:“不可能拿不起刀,最轻的刀应该能拿起,否则还来考武状元?”大家赞同。

众目睽睽之下,只见武家荣选了一百二十斤的大刀,先轻松地左右阅刀过顶、然后前后胸舞花,动作一气呵成,引得观众一阵喝彩。

三项是拿石硕子、头号三百斤,二号二百五十斤,三号二百斤。考场还备有三百斤以上的出号石硕,石号自选,要求将石硕提至胸腹之间,再借助腹力将石硕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称“献印”,一次完成为合格。

有人一看是前面骑马射箭,拉弓舞刀都不错的武家荣来考这一项,看着他瘦小单薄的身量,都一阵叹息:“前面的项目考得都不错,可面对几百斤重的石硕,这瘦小子应该无能为力吧?就连样样都出彩的皇城才子容学武,都选了二号二百五十斤的石硕。”

其他喜欢武家荣的观众也是连连叹息:“因为一项不合格就放弃,可惜了。”他们哪里知道,武家荣天生神力,举三四百斤的石硕不在话下。

就在大家惋惜之际,只见武家荣来到石硕旁,她一眼眺见一个最大的石硕,观摩一会,有人就说:“看吧,我说中了,他这是要自暴自弃,要放弃了,要不然不会观看这三百斤以上的出号石硕啊。”他的话音未落,只见武家荣将出号三百斤以上的石硕提至胸腹之间,再借助腹力将石硕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做了个标准的“献印”,动作轻松自如,行云流水,中间没有丝毫的卡顿间歇。

大家爆发热烈的掌声:“太棒了,武状元的料啊。”考官也暗暗称奇:“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这个武家荣前途不可限量。”

武考凡应试者,弓、刀,石三项必须有两项为头号和二号成绩,三号成绩超过两项者为不合格,取消第三场考试资格。

武家荣都以绝对的优势考过了第一二场,进入第三场考试,第三场试策论武经,称为“内场”,武家荣是参加过文试的人,对于武试的策论武经,那是如鱼得水,轻而易举就考过了,而大多数参加武考的学子,短板就是“内试。”,他们勤于练武,却不擅长读书,个别文武双全的考生,凤毛麟角。

走出武试的考场,武家荣内心跳跃,激动得无声呐喊:“我一定会成功!”

随着朝阳光辉渐渐洒满皇城,新一轮的会试与殿试缓缓拉开了序幕。这场汇聚了天下英才的盛事,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武家荣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熠熠生辉。

会试场上,武家荣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对时政的独到见解和对经典的深刻理解,令阅卷官们赞叹不已。他的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乏创新之见,充分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而在随后的殿试中,武家荣更是大放异彩。他不仅文采飞扬,更在武艺展示中展现出非凡的实力。他身姿矫健,动作敏捷,剑法凌厉而精准,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阵阵喝彩。他的武艺与文才并重,无疑成为了这场盛事中最耀眼的焦点。

最终,经过层层选拔与严格评判,武家荣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强势获得了文武双状元的殊荣。这一消息传出,立即轰动了整个京城,人们纷纷为这位年轻才俊的杰出成就而欢呼喝彩。武家荣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他不仅是文坛的佼佼者,更是武林的翘楚,他的未来无疑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希望。

武寻归身着青缎襕衫踏入贡院,历经三场九日的鏖战,终以二甲十九名的佳绩荣登进士榜。殿试的时候,皇帝看着八分相像四皇子的武寻归,就有意查问了武寻归的出身籍贯,又问了一些其他方面相关的问题,武寻归都一一回答,滴水不漏,那神情举止,与四皇子是大相径庭,皇帝压下了不切实际的想法,他的四皇子早就不在人间,尸骨都找到了,还能活过来不成?

武氏三房嫡子武天赐年方弱冠的以《治河策论》夺得乡试第七名,年稍长的陆昊虽在诗赋环节略有瑕疵,仍以经义五题全优的成绩位列三十六名,双双经过会试,殿试等最终摘得进士功名,被赐封了官职,陆昊被派往北方边境的沙棘县当县令,武天赐则被派往南方的盘丝县当县令。

武氏大房长子武正荣虽在殿试策问时因笔误痛失二甲,仍凭扎实的典章功底获赐同进士出身,吏部当即签派其为宛平县丞。

秋闱放榜之日,当第一匹报喜马踏碎朱雀街的晨雾,锣鼓声里武府朱门次第开,管家撒出的喜钱如雨落,街坊争相传诵\"十四岁的文状元郎\"。正厅贺礼堆成小山时,忽闻西街又起马蹄声,披红挂彩的传令官高擎黄绢:\"武官人弓马试再夺头筹!\"方才举杯道贺的李员外失手打翻越窑青瓷,王掌柜的八字胡抖若筛糠,几个扒着门框的顽童脆生生喊破了天:\"快看!武三哥哥的状元袍外又套锁子甲!\"

当报喜差役的马蹄声次第响彻武府门前的青石巷,武三娘颤抖着手接过喜报,一边打赏银钱一边说:\"武氏的子孙,皆入仕林,他爹啊,你可以瞑目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