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从现代到古代,赵亚楠的逆袭之路 > 第231章 老爹回家

此刻,赵亚楠心中的感受,恰似电视里那些婚后把农村父母接到城里生活的情节,那般真实又无奈。望着一旁的老爹,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赵亚楠看在眼里。老爹在这城里,浑身透着不自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个欲言又止的神情,都在诉说着不习惯与不自由。

赵亚楠满心焦虑,脑海中反复盘算着:明天究竟该如何打发老爹?今天还好有何三一直陪着,才勉强让老爹不至于太过无聊。可如今,自己实在不便外出陪伴老爹。这城里看似繁华,娱乐方式却少得可怜。其实她爹才40多岁,只是山里穷苦加上最近过度忧伤,看上去很是苍老。想给老爹寻个年纪相仿的朋友唠唠嗑、解解闷,思来想去,自己在这城里认识的人屈指可数。

提到徐掌柜,赵亚楠心里一动。徐掌柜稍微比老爹小一点。但年龄差不多,本是个合适的人选。可徐掌柜每日忙得脚不沾地,尤其是到了晚上,店里生意火爆,根本抽不出时间。夜幕一降临,老爹就只能孤零零地窝在房间里。

好在老爹平日里喜欢看书,这小楼里恰好还有几本书,勉强能让他打发时间。不然,这漫长又无趣的日子,可真不知道该怎么熬过去。赵亚楠的思绪还在飘荡,不由自主地又想起现代生活的便利。要是在现代,到了晚上,灯火通明,开车载着老爹四处逛逛,那该多惬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火锅,热热闹闹,饭后还能去看场电影,或者去公园散散步。在现代,想去哪儿,一两个小时的车程也就到了。哪像现在,出个远门,骑马都得跑上好几个小时,路途遥远又颠簸。

赵亚楠斜倚在雕花床边,抬手轻轻褪去绣鞋,身姿缓缓躺倒在柔软的床铺之上。她的双眼直直地望向帐顶,脑海里似有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各种念头走马灯似的不断浮现。她时而皱眉,时而轻叹,满心忧虑无处可诉。不知过了多久,在这无尽的思索中,她的眼皮愈发沉重,意识渐渐模糊,终是陷入了梦乡。

第二日清晨,暖烘烘的阳光如轻纱一般,透过雕花窗户,悄然洒落在屋内。光线轻柔地在地面上勾勒出斑驳的光影,一点点蔓延,直至照到了赵亚楠的床榻前。赵亚楠在这温暖的抚摸下,缓缓转醒。她慵懒地翻了个身,抬手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才慢悠悠地坐起身来。

而此时,老爹早已起身,正坐在外间。他深知自己女儿向来没有早起的习惯,便没有去叫醒她。看着女儿即将成婚,嫁入王府,他的心中满是担忧。想到女儿日后要在那深宅大院里生活,他的眉头不禁紧紧皱起,眼神中满是关切与不安。不知到了王府,面对那些复杂的规矩和人际关系,能不能习惯,会不会受委屈。

其实,在老爹心里更希望女儿能与青松那孩子结成连理。这些日子相处下来,他虽没听到青松把喜欢唤男的心意说出口,可那些藏在眼神里、藏在细微举动中的情感,他这个过来人又怎么会看不出来呢。他是打心底里喜欢青松这孩子,踏实又上进,如今还去学医了,将来肯定有一番作为。

再说了,青松家离得近,想看闺女的时候,抬腿就能去见上一面,多方便啊。哪像现在这样,女儿一旦嫁入王府,出趟门动辄好几个月,想见上一面都难如登天。这阵子,他整日提心吊胆,一颗心始终悬在嗓子眼,夜里都睡不踏实。没想到,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差点成真。

好在那只是虚惊一场,是个幌子罢了。要不然,他真怕自己承受不住,熬不到哑弟成家的那天。现在回想起来,他依旧心有余悸,忍不住轻轻拍了拍胸口,像是要把那段担惊受怕的日子彻底拍走 。

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夜的凉意,李婶就带着几个小丫鬟在厨房忙碌开了。不一会儿,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便摆满了桌,丰盛的早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老爹坐在桌前,面对这满桌美食,却有些拘谨。他下意识地想向李婶打听些事儿,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李婶跟了王爷好几个年头,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心里门儿清。就算老爹问,她也只会守口如瓶。不过话说回来,老爹其实也没真想刨根问底。

吃完早饭,赵亚楠瞧见老爹欲言又止,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犹豫了好一会儿,老爹终于开了口:“唤男啊,爹还是打算回去。想来想去,还是回山里自在,安安静静地过几天舒坦日子。你现在跟着王爷,往后想回山里看爹也方便,爹在这儿实在住不惯。”

赵亚楠着实没想到,老爹今天就提出要走。她本以为,怎么着也能让老爹多待个三四天。看着老爹坚定的神情,她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老爹见女儿面露难色,又怕给她添乱,接着说道:“你看你婚期还有十多天,要不爹先回去。等你需要爹的时候,一句话,爹立马就来。在这儿,爹总怕一不小心就给你惹出些麻烦。你瞧老三,天天忙得脚不沾地,也没法总陪着我。我一个孤老头子,还是回山里更自在。”

赵亚楠看着老爹,几日相处下来,老爹精神确实恢复不少。思索片刻后,她应道:“那行,我安排安排,让阿武送您回去。”

青石板路上飘着晨雾,赵亚楠站在小院二楼的雕花窗前,看父亲蹲在小院门口捆扎包袱。那包袱皮是她去年托人捎回山村的月白水锦,如今已洗得泛白,裹着父亲来时带的山核桃和半块没吃完的灶糖。

“阿爹,再住几日吧。”她捏着帕子下楼,却见父亲鞋面上的补丁被他连夜用新麻线细细缝过,针脚歪歪扭扭——定是借着烛火摸黑补的。老人抬头时,眼角的皱纹里还嵌着未褪的疲惫,鬓角新添的几缕白发在晨光里格外刺眼。

父亲粗糙的手掌在衣襟上擦了又擦,仿佛那身半旧的青布衫能蹭掉满袖的局促:“山里头的庄稼该去看看,后山的野栗子熟了……”。

赵亚楠喉间发紧。自父亲两日进城,每日都像被捆住翅膀的山鹰:对着雕花床栏不敢躺,碰着青瓷茶盏指尖发颤,老人忽然轻声说:“你娘走那年,你才这么高,蹲在灶台边吹火,灰扑得满脸……”

青布篷车停在小院门口,木轮裹着的铁皮与石板路相碰,发出细碎的咣当声。阿武正蹲在车辕旁,往车板上垫半旧的棉褥——那是赵亚楠昨夜特意吩咐的,说路途颠簸,爹的腰落了病根。车尾部捆着三只酒坛,坛口用桑皮纸封着,阿武贴心地绕了红绳,倒像是哪家嫁女的喜礼。

赵亚楠抱着漆盒从楼上下来,盒里码着三支银簪,刻着缠枝莲的纹样,是她从楼上的赏赐匣里挑的最素净的款式。旁边放着几匹月白粗布,边角染着靛蓝小花,原是给自家用的,此刻叠得方方正正,用草绳捆成小包袱。“给雪梅嫂子的虎娃带了蜜饯,”她指着车辕边的竹篓,里面装着油纸包的冬瓜糖、芝麻酥,还有阿武硬塞的十根肉肠,“别让孩子们一下子吃完,免得坏了牙。”

父亲站在车旁,粗糙的手掌反复摩挲着车辕上的铜饰,像是在摸山里的老槐树。听见女儿说话,忙不迭点头,却在看见她手里的漆盒时慌乱摆手:“使不得使不得,你留着嫁……”话到半截突然哽住。

“不过是寻常物件,”赵亚楠笑着把银簪塞进父亲手里,触到他掌心的老茧,像摸到山核桃的纹路,“婶娘待我如亲闺女,大哥又帮我照顾爹,这些都是该当的。”她又拎起那匹靛蓝粗布,“这布耐洗,给春草她们做衫子,山里露水重,浅颜色经脏。”老爹还想推辞,她却已转身打开另一只木箱,取出二套簇新的青布衫——衣领和袖口都滚了细边,是她瞒着父亲让镇上绣娘做的,针脚细密得能骗过山里最巧的手。

“我托人给您做了几身新衣裳,”她将衣裳往父亲怀里塞。父亲耳尖发红,像个被抓包的孩童:“山里人穿不惯细针细缕,这布……”“就当是给您上山时穿的,”赵亚楠打断他,声音轻得像怕惊飞檐下的燕,“给您的银子舍不得花,这衣服也别啥不得穿,以后的日子好着,您放心吧。”

阿武已将礼物装车完毕,酒坛在车尾晃出细碎的响声。

“该走了,日头晒着车辕了。”父亲突然出声,嗓音比平时低了八度。赵亚楠这才发现他眼眶发红,忙不迭眨了眨眼,伸手替他理了理鬓角的白发。

“到你大喜那日………………”父亲踩着车辕的脚突然顿住,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里面是晒干的山桃花,“你娘生前说,这花泡在酒里,能染出最好看的胭脂。”赵亚楠鼻子一酸,原来有些记忆,不必言说,早已刻在骨血里。

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渐远时,赵亚楠还站在原地,望着车尾摇晃的酒坛红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