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千丝诏 > 第6章 樨香惊桑海 缫车辨龙蛇

千丝诏 第6章 樨香惊桑海 缫车辨龙蛇

作者:强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9 19:03:42 来源:小说旗

沈知意突然记起,在嘉靖二十三年,那年她才十二岁左右。

好多事,她突然明白了,但是又很快陷入了误区……

嘉靖二十三年正月十五,松江府十六铺码头灯火如昼。

沈家马车陷在熙攘人群里,车厢内的沈知意,正见码头上卸货的徽州商队。

\"那是陆三郎!\"

丫鬟指着人群里穿蟹壳青直裰的少年。

\"听闻陆家今年要包揽织造局三成生丝。\"

少年忽然抬头,眉间朱砂痣映着灯笼红光。

知意慌忙垂帘,袖中一本唐诗选集跌落车辕,被那人俯身拾起时,指尖掠过书页间夹着的木樨干花。

车帘垂落的刹那,书本恰磕在青石板上。

陆砚生两指捏着书册边缘,袖口银线绣的缠枝纹在灯下泛起冷光,那是徽州最好的缂丝手艺。

\"小姐的诗选集?\"少年音色清越,尾音却带着商贾子弟特有的圆融,\"唐诗虽美,但宋词的华丽,更符合小姑娘你今后的气质。\"

知意攥紧袖中帕子,车外飘来沉水香混着桐油气味:

“这人好生无理”

心里如此想着,但是她始终没有说出口。

忽听得马蹄声破开人群,八名穿油绸褂子的力夫抬着织金软轿,轿帘上明黄流苏惊得路人纷纷跪倒——松江织造局提督太监陈璠的仪仗到了。

\"陆三公子好谋算。\"

尖细嗓音刺破夜空,蟒纹补子下伸出一只戴翡翠扳指的手。

\"只是今年苏杭二府的春蚕,可未必听你陆家差遣。\"

陆砚生躬身呈书的动作分毫不乱,袖中却滑落半片桑叶,边缘整整齐齐咬成锯齿状。

知意透过竹帘缝隙看得真切,那是顶好的吴兴二眠蚕才啃食的嫩叶。

\"陈公教训的是。\"少年指腹抹过书页间干枯的木樨。

\"恰如农民所言,治丝之要,首在辨时。今夜灯市盛景,不正应了'东风夜放花千树'之句?\"

码头突然爆出惊呼,三艘悬\"汪\"字旗的沙船正破浪而来。

知意父亲沈明允掀开车前锦帷,官袍上的鹭鸶补子微微发颤:\"竟是新安汪氏的船!他们不是专走淮盐?\"

浪涛声里,陆砚生将书册轻轻推进车窗。

知意接住时触到几粒圆润之物,摊开掌心,三颗缠着蚕丝的紫雪丹正泛着药香——这是防治蚕病的圣品,价比黄金。

\"陆家愿与沈推官共享。\"少年语带双关,远处汪家船头已传来丝竹声,有人用徽腔唱着新编的《驻云飞》:\"说什么皇商贵胄,终不似木棉花开满松江口......\"

沈明允的官轿堪堪避过汪家力夫,锦帷却叫江风吹得猎猎作响。

知意望着父亲绷紧的下颌,忽听得车外陆砚生扬声道:\"汪东主既押了淮盐船走生丝,何不与陆某共赏这松江春水?\"

三艘沙船已泊稳码头,舱中走出个穿宝蓝潞绸的中年人,腰间玉带竟嵌着西洋琉璃。

\"陆三公子消息灵通。\"

汪承宗抚掌而笑,身后伙计正将桐油桶滚下跳板,\"只是贵号在湖州收的五千担茧子,怕是要烂在梅雨里了。\"

陈璠的软轿忽然往码头前横了半尺,蟒纹轿帘掀起一角:\"咱家倒听说,陆家新制的缫车能日理茧百斤?\"

太监指甲轻叩窗棂,\"只是这铁器铸造,可有工部批文?\"

知意心头一跳。

她上月随母亲去龙华寺进香,分明见过陆家别院后头新砌的冶铁炉。

父亲忽然按住她手腕,低喝道:\"陆家的事,闺阁女子莫要妄言。\"

此时江面忽起骚动,两艘四百料战船破雾而来,桅杆上\"备倭\"二字在月色下森然可辨。

汪承宗却抚须笑道:\"巧得很,水师弟兄正要押送倭俘往南京,顺道捎带汪某几船湖丝。\"

陆砚生掸了掸直裰下摆,袖中又滑出片桑叶:\"汪东主这船吃水三丈,装的当是崇明沙棉?\"

他忽转向陈璠深施一礼,\"晚生愚见,松江棉布若要进宫,总得经织染局九道工序。\"

知意指尖摩挲着紫雪丹上的蚕丝,忽嗅到咸腥血气——那战船甲板上捆着七八个倭寇,颈后俱有靛青刺字。

父亲突然掀帘下车,鹭鸶补子被江风鼓起:\"陈公公,按《大明律》私运军粮者......\"

\"沈推官慎言!\"

陈璠翡翠扳指叩响轿栏。

\"汪东主捐了二百石白粳充作军饷,抚台大人亲批的'义商'文书在此。\"太

监身后小厮捧出个描金匣子,掀开竟是盖着兵部大印的牒文。

陆砚生忽然轻笑:\"晚生愚钝,竟不知兵部如今管起桑麻之事。\"

他自怀中取出本蓝册,\"这是弘治年间颁行的《劝课农桑则例》,第三章明载'蚕事不与兵事同'。\"

汪家船头丝竹声忽转急促,有人高唱:\"四月里来茧价低,官府催税如火急!\"

知意听得真切,这分明是今年春上湖州民谣,怎会传到松江?

沈明允官靴踏过浸了桐油的青石板,忽然俯身拾起半片桑叶:\"陆公子,这吴兴二眠蚕的齿痕,倒与本官在嘉兴私访时见的病蚕相似。\"

他指尖捻动叶片,\"若本官没记错,圣上二十二年颁布的有验蚕之法?,可照去年年底的新规则验之即可。\"

知意慌忙将紫雪丹藏进荷包,却见陆砚生眸中精光一闪:\"沈大人明鉴,晚生正要请教……\"

他自袖中抖出个锦袋。

\"这是湖州廿八都的春茧,请大人过目。\"

汪承宗突然咳嗽起来,身后伙计失手打翻桐油桶,金褐色的液体直漫到官轿跟前。

陈璠尖声喝道:\"作死的奴才!这桐油可是要运往龙江船厂的!\"

知意趁乱掀帘细看,见陆砚生掌中茧子莹白如玉,茧衣纹理细密如罗。

父亲却从袖中取出枚水晶叆叇(明代眼镜),对着月光细照:\"茧层厚三分有余,丝缕能抽一千二百转,确是上品。\"

\"沈大人好眼力。\"

陆砚生忽然转向汪家沙船。

\"只是这样的茧子若遇潮气,三日便要霉变。\"

他指尖轻弹,茧子正落入翻涌的江涛,\"不知汪东主的船舱,可垫足了生石灰?\"

汪承宗宝蓝衣袖猛地一颤,玉带琉璃碰出清脆响声。

此时战船上忽抛下铁索,倭寇哀嚎声里,有个穿短打的汉子跌撞着扑到沈明允跟前:\"青天大老爷!小的要告汪家强占桑田!\"

陈璠轿帘砰然闭合,厉声喝道:\"哪来的刁民!左右还不拿下!\"

知意却瞧见那汉子怀中落出本黄册,分明是洪武年间颁发的鱼鳞图册。

陆砚生抢先一步拾起图册:\"沈大人,这上面盖着归安县衙大印。\"他翻开泛黄纸页,\"嘉靖十九年,汪氏商行在此处购田百亩,地契却写着'桑田改棉田'。\"

沈明允额角青筋突跳:\"《大明律》明令禁改桑田,汪东主作何解释?\"官靴踏在桐油渍里,惊起几只夜泊的水鸟。

汪承宗忽然大笑:\"沈推官可知,松江一府棉田已逾万顷?\"

他自袖中抖出卷轴,\"这是应天巡抚亲批的'改稻为棉'令,沈大人要抗命不成?\"

知意指甲掐进掌心。

父亲身形微晃,官袍上的鹭鸶似要挣线飞去。

陆砚生忽然朗声道:\"晚生不才,上月已从江西购得十万株桑苗。\"

他自怀中取出份契书,\"按嘉靖二十二年户部新规,凡新垦桑田者免三年赋税。\"

江风骤急,卷起汪家船头\"义商\"锦旗。陈璠轿中传来茶盏碎裂声:\"陆三公子倒是手眼通天,连户部新规都......\"

\"陈公谬赞。\"

陆砚生忽然将契书呈到沈明允面前,\"晚生愿捐五千株与府衙,只是这桑苗需得种在黄浦江淤田。\"

知意心头豁亮。

她听父亲说过,黄浦江新淤的沙田原属卫所屯田,今春却叫织造局强占了去。

果然见沈明允振袖喝道:\"来人!取松江府舆图来!本官今日便要理清这田土官司!\"

汪家丝竹声戛然而止,船头歌者忽转悲音:\"三月卖丝四月谷,里胥扣门追税足......\"

陆砚生转头望向知意车窗,手中不知何时多了片嫩桑叶,叶缘齿痕细密如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