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修仙修傻了 > 第107章 天长地久,水利万物

修仙修傻了 第107章 天长地久,水利万物

作者:普广111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20 09:42:45 来源:小说旗

怡宝恭敬问道:“老君,您在《道德经》第七章中言‘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此中真意,我等苦思而未得要领,还望老君垂怜开示。”

老子微微颔了颔首,缓声道:“自古以来,天地便存在于这浩渺宇宙之中,历经漫长岁月却依旧经久不衰。

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它们并非仅仅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存在。

天空广袤无垠,它慷慨地布施着雨露与阳光,滋养着世间万物;大地辽阔深厚,默默地承载着万物的生长繁衍,毫无怨言。这些行为都并非出于它们自身的**和需求。

正因为天地具有如此无私的品质,万事万物才会心甘情愿地归附于它们。

也正因如此,天地才能长久地存在下去,并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稳定和谐的生态环境。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得天地成为了永恒的象征,让人们对其充满敬畏之情。

无论是山川湖泊、草木鸟兽,还是人类社会,无一不是在天地的庇佑下得以生生不息。”

怡宝蹙眉思索,接着问道:“老君,那圣人效仿天地之后其身,又如何能身先?此理看似矛盾,实难悟透。”

老子轻轻捻须,淡然一笑:“圣人总是谦逊地居于人后,从不争先恐后地去追逐利益。

然而,正是因为他们德行深厚、光芒四射,所以受到了众人的敬仰和尊重。

也正因如此,圣人才能够身居高位,并引领着众人前行。

这其中的缘由在于圣人没有自私自利的心思,反而成就了他们尊贵荣耀的地位。

就好像那广阔无垠的江海一般,它们总是处在地势较低之处,但正因为有着这种善于居下的品德,才使得无数条河流都纷纷归顺于它,最终汇聚形成了其波澜壮阔、浩瀚无边的磅礴气势。

小普若有所思,问道:“老君,于尘世之中,常人皆有私欲,欲建功立业,欲声名远扬,此与圣人之道相悖,又该如何调和?”

老子目光深邃,望向远方青山:“在这纷繁复杂、充满诱惑的尘世间,人们往往被**驱使着前行,从而渐渐地迷失了自己最初那颗纯净的本心。

然而,如果有人能够领悟到天地之间运行的大道,明白个人私欲的界限所在,那么在行事的时候,便能做到先考虑公众利益而后才顾及自身私利。

以一种看似“无所作为”的心态去做那些实际上有所作为的事情,如此这般,也就能逐渐接近那至高无上的道了。

就好比一位优秀的医生,他立志拯救生命、治疗伤病,并非出于对名声和财富的追逐。

但正因为他心怀这样高尚的志向,并凭借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治病救人,最终自然而然地获得了众人的赞誉与敬仰,声名远播。

这便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巧妙协调、相互促进的生动体现啊!”

怡宝眼睛一亮,说道:“老君,如此说来,是否意味着放下过度的自我执着,将自身融入更大的天地秩序之中,方能寻得真正的长久与成就?”

老子微微点头:“好啊!看到你能够拥有这样深刻的领悟,实在是令人感到欣慰和欣喜。

这意味着你已经踏入了一个非常美妙的境界之中。

要知道,如果一个人可以超越自我狭隘的视野和局限,将自己的心胸扩展到如同广阔无垠的天地一般宽广,时刻心怀天下苍生、心系世间万物的幸福安康,那么即使他并没有刻意地去追求个人私利,但实际上这些利益也会自然而然地降临到他身上。

这就是所谓大道至简却又深奥微妙之处呀!

它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细微行动当中去亲身感受、体会并且切实地付诸实践才行。

只有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反思总结以及持之以恒地努力修行,才有可能真正领悟并掌握这种至高无上的智慧真谛。。”

小普与怡宝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道家智慧的新认知与深深震撼。

此刻,他们仿若在老子的引领下,拨开重重迷雾,初窥道家思想那深邃而广袤的天地,亦深感儒道两家思想,虽路向有别,却皆为点亮人类智慧苍穹的璀璨星辰,指引着世人在心灵与行为的修途上不断探索、前行。

老子微微颔首,继续讲道:“既明第七章之理,吾今为汝等讲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怡宝若有所思,问道:“老君,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等境界,凡人实难企及,当如何修行,方能近于此境?”

老子微笑着看向她,说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此乃修行之法也。”

小普接着问道:“老君,水之七善,具体当如何理解与践行?还望老君详示。”

老子轻轻捻须,缓缓说道:

“居善地,即知自身之位,择善而处,不贪高求显,如水流向低处,谦逊而居;

心善渊,乃心若深潭,沉静包容,不为外物所扰,能容万物之相;

与善仁,是待人以仁,慈爱友善,如水利万物,无私而惠;

言善信,即言出必行,诚实守信,如水流之恒定,不失其信;

正善治,为政者当以无为而治,公正平和,不偏不倚,如水平之公正;

事善能,做事当尽己所能,顺势而为,如水之随物赋形,发挥其能;

动善时,行动当顺应天时,把握时机,如水之冬凝春泮,应时而动。”

怡宝微微点头,又问道:

“老君,水之不争,为何能无尤?世间之人,多为名利所争,若不争,岂不失去诸多机会?”

老子目光平和,答道:

“争则起纷扰,生怨咎,损自身之德。水之不争,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以其善利万物之行,自然而成其功,故无尤也。

世人若能效法水之德,以不争之心,行利人之事,虽不争名利于前,然其德厚流光,众人自会敬之,机缘自会随之而来,何患失却机会?”

小普和怡宝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道家智慧的深深感悟,仿佛在老子的教诲下,开启了一扇通往更高精神境界的大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