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修仙修傻了 > 第124章 修道之根性

修仙修傻了 第124章 修道之根性

作者:普广111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20 09:42:45 来源:小说旗

老子微微闭目,须臾,睁眼讲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德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怡宝率先发问:“老君,为何上士、中士、下士闻道会有如此不同反应?”

老子双手抱臂,说道:“上士慧根深厚,心性纯善且志存高远,能洞察道之精妙,故而闻之则勤勉践行,以道为指引,修身正己,志在合道。中士根性稍逊,对道半信半疑,虽知晓其珍贵,然尘世欲念纷扰,使其不能坚定信念,故时而遵循,时而忘却。下士则被俗念蒙蔽,见识浅薄,道之高深超越其理解范畴,闻之便觉荒诞不经而嘲笑。然道之深邃,正因其超越凡俗,不为常人轻易理解,此乃道之特质。”

小普思索片刻后问道:“老君,‘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这是说道的表象与实质相反吗?”

老子手抚长须,缓声道:“正是。道之光明,恰似暗夜烛光,幽微难察,看似黯淡;道之进取,如逆水行舟,看似后退;道之平坦,似崎岖山路,充满坎坷。此皆因道与世俗常理不同,世俗以显耀为明,以冒进为进,以顺遂为夷,而道在幽隐处、在退让间、在曲折中运行,非有慧眼与恒心者不能领悟。”

怡宝又问:“老君,‘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德若渝’,这些关于德的表述又该如何理解?”

老子目光深邃,说道:“上德之人,胸怀若谷,包容万物,虽品德高尚却不彰显,如空谷深藏,寂静无声;至纯至白者,能容污垢,看似蒙尘受辱,实则守正不染;广德之人,愈觉自身德行不足,因深知德之无边,愈修愈谦;建德者,默默耕耘,不事张扬,仿若怠惰,实则持之以恒;质朴之德,随境而化,看似多变,然其本真不移。此皆德合于道之象,不执于固定之形,而在自然变化中彰显德之真意。”

小普接着说:“老君,‘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这是在强调道与事物的极致境界吗?”

老子神色凝重:“然也。真正的广大,无边无际,不见棱角;大器之才,历经岁月磨砺,厚积薄发;至大之音,超乎听觉,却震撼心灵;宏伟之象,难以目见,却无处不在。道亦如此,隐匿于万象之中,无名无状,却孕育万物,成就万物。道以其无形无名,成就世间一切有形有名,此乃道之伟大与神奇。”

怡宝眼睛一亮,问道:“老君,这对于我们在世间的为人处世有何启示呢?是要追求内在的深邃与高尚,不被表象所迷惑吗?”

老子微笑道:“善哉。于世间,当以道为心,追求德之至善。不逐浮名虚利,于平凡中见伟大,于幽微处悟真谛。以包容、谦逊、坚韧之态处世,不为世俗所动,坚守本心,契合于道,方可得生命之圆满与灵魂之升华。”

小普与怡宝皆拱手行礼,深感此章智慧,铭记于心,以便日后在生活里依道而行。

老子轻咳一声,开始阐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怡宝恭敬问道:“老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其中的一、二、三究竟指代什么?此等生成之序又蕴含怎样的深意?”

老子手抚长须,说道:“所谓一,乃是混沌未分的道之本体,是万物生发的根源与起始。一之中蕴含阴阳未分的元始之力。继而,一分为二,此二便是阴阳,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如昼夜交替、寒暑更迭,构成了世间万物变化的根本动力。阴阳交感,互动融合,便有了三,三可视为阴阳交感所产生的冲和之气以及阴阳本身,这冲和之气促使万物由此衍生,品类繁盛,各有其形。此生成之序,揭示了道孕育万物的奇妙过程,万物皆在道的统摄下,依循这阴阳变化与冲和之理而存在发展。”

小普若有所思后问道:“老君,‘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阴阳与冲和之气在万物之中是如何体现与作用的呢?”

老子微微点头,道:“观诸自然,山川草木,皆有阴阳之态。山之向阳为阳,背阴为阴;草木之生发为阳,凋零为阴。阴阳二气并非静止,而是相互激荡、交融,形成冲和之气。于人体,气血之循环,亦有阴阳之分,二者平衡协调,方保健康。若阴阳失调,疾病便生。冲和之气如同调和剂,使阴阳在对立中达至和谐稳定,确保万物有序运行,生生不息。”

怡宝又追问道:“老君,‘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王公以这些负面之称谓自称,与物之损益有何关联?”

老子目光深邃,说道:“王公以孤、寡、不谷自称,乃是深知盛极必衰之理,以谦卑之态自处,示人以柔弱,实则是在损减自身的尊显,以避免因过度自满而走向衰败,此为损之而益。世间之物,常循此理。如繁花盛绽之后,必临凋谢,此乃益之而损。若能于兴盛时警醒,主动损减,便可如王公之自称,于低调中积蓄力量,重获生机。”

小普接着说:“老君,‘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此句是在告诫人们莫要逞强好胜吗?”

老子神色凝重:“然也。强梁者,恃强凌弱,刚猛激进,违背了道之柔和、平衡的原则。其行事一味逞强,不知退让,终会触犯众怒,遭遇灾祸,不得善终。吾以此为教训之根本,警示众人当以柔和处世,遵循道之规律,莫要因一时之勇而陷入绝境,应学会内敛、谦逊,方能长久。”

怡宝眼睛一亮,问道:“老君,这对于我们在世间的为人处世有何启示呢?是要追求阴阳平衡、秉持谦卑且避免逞强吗?”

老子微笑道:“善哉。于世间,当洞察阴阳之理,于自身修养与行事之中,调和阴阳,使身心和谐。时刻保持谦卑,不骄不躁,不炫耀己能。更不可逞强斗狠,以和为贵,以柔克刚,如此方能在人生之途,契合于道,收获长久之安宁与智慧。”

小普与怡宝皆拱手行礼,深感此章智慧,铭记于心,以便日后在生活里依道而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