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修仙修傻了 > 第123章 何为"一"?玄妙的"一"

修仙修傻了 第123章 何为"一"?玄妙的"一"

作者:普广111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20 09:42:45 来源:小说旗

老子轻咳一声,开始讲解:“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也。故致数车无车。不欲琭琭如珠玉,而欲珞珞如马瑙。”

怡宝恭敬问道:“老君,您说的‘一’是指大道吗?为何得此‘一’,天地万物便有如此大的变化?”

老子手抚长须,说道:“此‘一’正是大道。道为万物之源,天地因遵循大道而清明安宁,各司其职;神因契合大道而灵验有应;山谷依凭大道而充盈生机;万物赖大道得以生发繁衍;侯王若能持守大道,则可使天下正固。若失去大道的统摄,天失其清,会崩裂混乱;地失其宁,将塌陷荒废;神失其灵,就会停歇无用;谷失其盈,必将干涸枯竭;万物不能生长,恐遭灭绝;侯王无法正位,就会倾颓衰败。”

小普若有所思后问道:“老君,‘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这贵贱高低的关系与道有何关联?为何侯王要自称孤、寡、不谷呢?”

老子微微点头,道:“在道的视野中,万物相互依存,贵与贱、高与低并非孤立。贱者、下者乃是贵者、高者存在的根基。侯王以孤、寡、不谷自称,便是深知此理,以示自身虽处高位,却不忘根基在民,以贱为本,不敢骄奢自满。若侯王忘却此点,脱离民众,便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必将失去天下。”

怡宝又追问道:“老君,‘故致数车无车。不欲琭琭如珠玉,而欲珞珞如马瑙’,此句深意何在?是说不应追求外在的华丽,而应注重内在的质朴吗?”

老子目光深邃,说道:“正是。过度追求外在的华丽表象,如堆砌众多华丽的车子,实则失去了车的本真用途,反而无车可用。人不应贪恋如珠玉般耀眼却脆弱的虚荣,而应向往像马瑙那般质朴坚实的品质。于道而言,内在的质朴、遵循自然规律才是根本,过度的修饰与炫耀只会背离道的精神,导致迷失与衰败。”

小普接着说:“老君,在世间中,我们该如何将这些道理运用到为人处世与社会治理之中呢?”

老子神色凝重:“为人处世当谦逊低调,不恃才傲物,尊重每一个人,明白自身的成就离不开众人的支持。于社会治理,统治者应心系百姓,轻徭薄赋,以民为本,不兴奢华之风,注重民生建设,使社会各阶层和谐共生,共同遵循大道,如此方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怡宝眼睛一亮,问道:“老君,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在生活里要秉持一种敬畏大道、低调务实且注重内在的态度?”

老子微笑道:“然也。敬畏大道可使我们行于正途,低调务实能让我们远离虚浮,注重内在则可使我们精神充盈。如此,方能在人生之途,契合于道,收获真正的幸福与安宁。”

小普与怡宝皆拱手行礼,深感此章智慧,铭记于心,以便日后在生活里依道而行。

老子神色平和,继而解说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怡宝若有所思,问道:“老君,‘反者道之动’,此中的‘反’是指反复、循环的意思吗?这该如何理解道的运动规律呢?”

老子轻捋长须,说道:“此‘反’有多重含义,既含反复循环,亦有相反相成之意。如昼夜交替、四季轮转,此为循环之反;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便是相反相成。道之运动,使万物在盛与衰、生与死、高与低等对立状态中不断转化,循环不息。物极必反,盛极而衰,衰极而盛,此乃道之必然轨迹。”

小普接着问:“老君,‘弱者道之用’,为何说柔弱是道发挥作用的方式呢?”

老子微微点头,道:“柔弱者,看似无力,实则蕴含无穷潜力。水至柔,却能攻坚克强,水滴石穿;风无形,却可拔树摧屋。道常以这种看似柔弱的方式作用于万物,不强行干预,而是潜移默化,如春风化雨,滋润万物于无声,使万物在自然生长中遵循其规律,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盛的发展。”

怡宝又问:“老君,‘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无中生有的概念实在玄妙,该如何去领会呢?”

老子目光深邃,说道:“无并非绝对的虚无,而是一种孕育万物的潜在状态,是道的本体。从无到有,恰似种子在黑暗的泥土中悄然孕育,而后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在这之前,那看不见的生机与可能便存在于无之中。世间万物皆从这无形的道之本体中获得生发的动力与源泉,而后以具体的形态呈现于世。”

小普思索片刻后说:“老君,在世间中,我们该如何在生活里依据这些道的特性去行事呢?”

老子神色凝重:“于生活中,当知晓事物皆会转化,顺境时不骄纵,因福可能转祸;逆境时不绝望,祸亦能变福。行事以柔为上,不强求,不硬抗,以四两拨千斤之法应对难题。且内心常思万物之源,不被眼前的有之所限,能于无形中洞察先机,把握事物发展的脉络,如此方合于道。”

怡宝眼睛一亮,问道:“老君,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在生活里要秉持一种顺应变化、善用柔力且能洞察本质的态度?”

老子微笑道:“然也。顺应变化可免逆势之伤,善用柔力能成难成之事,洞察本质则可于混沌中寻得方向。如此,方能在人生之途,契合于道,收获长久之安宁与智慧。”

小普与怡宝皆拱手行礼,深感此章智慧如明灯,照亮他们在求道与为人之路上前行的方向,心中默默铭记,决意依此修行实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