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修仙修傻了 > 第133章 修身之道

修仙修傻了 第133章 修身之道

作者:普广111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20 09:42:45 来源:小说旗

老子端然而坐,宝相庄严,声音沉稳而舒缓地讲道: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怡宝整衣肃立,稽首而拜,恭谨地问道:

“老君,您所言的‘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此中蕴含的深意幽微玄奥,弟子才疏学浅,实在难以透彻领悟,还望老君能不吝赐教,为弟子详细解说一番。”

老子微微颔了颔首,目光深邃而悠远,仿若穿越了无尽的时空,轻声说道:

“善建者,其所构建之根基乃是深植于那至高无上、永恒不变的道之中。

犹如那巍峨耸立的高山,其根基稳稳地扎入大地深处,与大地的脉络紧密相连,浑然一体;

又似那参天巨木,根系在地下纵横交错,蔓延极深极广,无论遭遇怎样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亦或是岁月的侵蚀、世事的变迁,都无法使其动摇分毫。

此等之人,其志向坚定不移,其行为始终如一,一旦确立了目标与信念,便会紧紧依傍着道,绝不被外界的种种诱惑与干扰所左右、所改变。

他们深知自己所追寻的乃是那永恒的真理与至善,故而心无旁骛,勇往直前。

而善抱者,恰似那紧紧依偎在母亲怀抱中的赤子,对正道怀着一种纯粹而炽热的眷恋与坚守。

他们如同那忠诚的卫士,死死守护着道德的规范与真理的大门,不离不弃,矢志不渝。

无论面临怎样的艰难险阻,无论遭遇多少私欲的拉扯与诱惑的侵袭,都绝不会背离正道,哪怕是一丝一毫。

他们将道德规范融入自己的灵魂深处,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如同呼吸一般自然而不可或缺。

正因如此,他们的德行如同那永不干涸的源泉,泽被后世,其子孙后代皆沐浴在这德泽的光辉之下,对他们怀着深深的崇敬与感恩,世世代代都会虔诚地祭祀缅怀,使他们的英名与事迹永远流传,永不间断。”

小普在一旁若有所思,待老子话音稍落,便接着问道:

“老君,从修身起始,逐步扩展至平天下,德之影响范围逐渐广袤无垠,这其中的修行之道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与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呢?还请老君为弟子解惑。”

老子手抚胸前的长须,神情庄重而肃穆,说道:

“修身,乃是这一切的根本所在。

当一个人致力于自身修养德行之时,需从内心深处下功夫,努力去除那些私欲杂念的蒙蔽与干扰,使自己的内心如同那清澈见底的湖水,纯净而安宁。

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举止皆契合于道,一举一动皆遵循道德的规范。

如此,方能培育出真实不虚、纯粹而高尚的品德,此乃真德之起始,亦是一切德行的基石。

当个人的德行修养达到一定境界后,便会自然而然地将这种德行推广至家庭之中。

以自身的品德风范去感染、教化家人,使家庭内部充满和谐、友爱与互助的氛围。

在家庭中,长幼有序,夫妻和睦,兄弟姊妹相亲相爱,每个人都能在这种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感受到温暖与关爱,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行的熏陶与滋养。

如此,家庭的德行便会日益充盈,不仅能够使家人受益,还会有余力福泽亲眷邻里,使家庭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微小而坚实的细胞。

随着家庭德行的传播与扩散,其影响力会逐渐扩展至整个乡邻之间。

在乡里,拥有德行之人会以善德为引领,积极倡导良好的乡风民俗,化解邻里之间的纷争矛盾,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助合作与友爱团结。

他们以身作则,为乡民树立榜样,使乡邻们纷纷效仿,从而使整个乡的道德风尚得以提升与传承。

在这种德行的长期滋养与熏陶下,一乡之众皆能受到教化,其德行长存于乡里,成为维系乡村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精神纽带。

当这种德行的力量进一步汇聚与壮大,便能够施于国家层面。

对于一国之君而言,若能以德治国,秉持着道德的理念去治理国家,轻徭薄赋,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选贤任能,让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担当重任,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尽心尽力。

如此,国家便会逐渐走向富足昌盛之路,德业兴旺发达,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乐土,在国际上亦能彰显出大国的风范与担当。

倘若这种德行能够普及于天下,四海之内的万民皆能遵循道德规范,以道德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处理人际关系,那么整个世界将会呈现出一片大同的景象。

各国之间和平共处,没有战争与纷争;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共同追求人类的幸福与进步。

德泽将会如同那普照大地的阳光,无所不及,普惠万民,使世间万物皆能在道德的光辉下和谐共生,共同繁荣。

此乃从个人的微末之处起始,逐步发展至家庭、乡里、国家乃至天下的修行与德化之路,其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如同那涟漪扩散,由内而外,由近及远,最终汇聚成一股磅礴的道德洪流,推动着人类社会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怡宝眉头微皱,似是心中仍有疑惑未解,于是又问道:

“老君,您所说的‘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此等观照之法,弟子实在难以理解其中的精妙之处,还请老君进一步开示。”

老子微微眯起双眼,目光中透着深邃的智慧,说道:

“此观照之法,乃是基于万物同源、道为根本的理念。

世间万物虽表象千差万别,形态各异,然其内在之理却是相通相融的。

以身观身,便是以自身的修行体验、内心的感悟以及德行的修养去洞察、去理解他人的身心状态。

因为每个人皆具有相同的人性本质,皆在道的统摄之下,所以当自己能够深刻地体悟到修身之道时,便能够以此为参照,去感知他人在修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所取得的进步以及所达到的境界。

以家观家,是凭借自家在德行修养过程中的和睦兴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化等情况,去推知他家的情形。一个家庭的德行风貌往往会在家庭的氛围、成员的发展以及家庭的兴衰荣辱中得以体现,通过观察自家的这些方面,便能举一反三,了解其他家庭在德行建设方面的得失与现状。

依乡观乡,则是依据本乡在道德教化、风俗传承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果,去感受他乡的风貌。

每个乡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与社会环境,但在道德层面上却有着共通之处,通过对本乡的深入了解与分析,便能对他乡的道德风尚、社会秩序等有一个大致的判断与认知。

从国观国,乃是从本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文化教育水平、社会道德风尚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去判断他国的国情。

不同国家虽有着各自的历史、文化与制度,但在遵循大道、追求人类幸福与进步的目标上是一致的,所以通过对本国的深入研究与反思,便能对他国的发展模式、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走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最后,以天下观天下,是凭借对天下大势的宏观理解与把握,去体悟大道运行于世间的规律。

当站在天下的高度去审视万物时,便能发现世间万物皆在道的支配下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其发展变化皆有着内在的逻辑与规律。

故能借此观照之法,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犹如登高望远,一步一步地拓展视野,提升认知层次,从而明悉天下之事,知晓大道之然,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顺应大道,在世间的修行与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与行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