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修仙修傻了 > 第153章 修行去妄去厌

修仙修傻了 第153章 修行去妄去厌

作者:普广111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20 09:42:45 来源:小说旗

老子面容沉静,接着讲述道德经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怡宝轻轻皱起眉头,似有疑惑,轻声问道:“老君,‘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这在修行之道里有何深意?难道是说若修行者不惧外界的威压与挑战,就能获得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吗?”

老子微微摇头,目光温和地看着怡宝,说道:“非也!就修行一事而论,此所谓“威”,绝非源自外界的威压或震慑之力,而是由修行者自身内心深处的妄念和执念所衍生出来的一种内在威胁。

当一个修行者能够摆脱心中诸如恐惧、贪婪、嗔怒之类强烈的妄念束缚之时,并且不会再因为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而动摇其坚持修行的初衷,那么,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巨大威严——也就是内心的平静宁谧、和谐安详以及对于大道至理的深刻领悟和体会,方才会悄然而至。

倘若修行者始终无法自拔地深陷于对功名利禄的执着和恐惧当中,既害怕失去已有的一切,又极度渴望获得更多,如此一来,他们必然难以触摸到修行道路上更为高深精妙的境界。

不妨以某些修行者为例,他们一心一意地追求法术的高超强大,但与此同时,却又被对失败的深深恐惧所重重包围。每当进行修炼的时候,只要稍稍遭遇一些不顺利的情况,他们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心烦意乱。像这样的心态,又怎么可能使得自己内心的灵性智慧保持清澈明晰,从而去感悟大道的真正奥秘和精髓呢?”

小普若有所思后,眼神专注地说道:“老君,那‘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又是何意?这与修行者的日常修行有怎样的关联?”

老子手抚长须,缓缓踱步,说道:“修行者不应轻视自己所处的修行环境,无论身处繁华闹市还是深山幽林,皆为修行之境。莫要厌恶自身的修行生活,无论是枯燥的功法修炼,还是艰难的心境磨砺。每一种境遇都是修行的机缘。倘若修行者嫌弃自身修行之地灵力微薄,抱怨生活清苦,那便是自设障碍。就如同那在荒漠中修行的苦行者,虽环境恶劣,却能安于其中,以风沙磨砺身心,以烈日锤炼意志,在那看似艰难的环境里,探寻生命与修行的奥秘。若因心生厌弃而频繁更换修行之所,追求舒适安逸,只会让修行之路愈发曲折。怡宝,你可明白此中关节?”

怡宝眨了眨眼睛,认真思考后回答:“老君,我似懂了些。就像我们不能因一时的困苦就放弃修行之地,要把它当作磨砺自己的地方。”

老子点头赞许:“正是此理。”

怡宝接着又问:“老君,‘夫唯不厌,是以不厌’这句话听起来有些绕,您能详细说说吗?”

老子微笑着解释:“前者之厌,乃是修行者对于自身所处的修行境遇和生活毫无厌恶之情。他们深知,无论身处何种环境,皆是修行途中必经的历练,故而能够心平气和地接纳,并将其视为提升自我的宝贵机遇。而后者之厌,则意味着被大道所厌弃。要知道,大道至公且无情,它只会眷顾那些真正懂得修行真谛的人。

当一名修行者能够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和珍视所有降临于己身的修行机缘时,他们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亦不逃避眼前的艰难险阻。如此一来,大道自然不会疏远他们。因为这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态度,正符合修行之道所需具备的平和与坚韧品质。

然而,若是修行者时常对自己的修行状态心生不满,整日里怨天尤人,完全背离了修行本该拥有的那份淡定从容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那么等待他们的必将是逐渐偏离大道的结局。这就好似一艘在浩瀚海洋上航行的船只,如果船上的船员们总是不停地嫌弃风浪过大,不能坚守各自的岗位,随心所欲地改变航向,那么这艘船最终必定会迷失在无边无际的大海深处,永远无法靠近彼岸那象征着希望与光明的灯塔。

小普啊,不知道对于我这番论述,你有着怎样独特的见解呢?不妨说出来让我们一同探讨交流一番。”

小普沉思片刻,说道:“老君,这是不是说修行者的心态至关重要,要始终保持积极接纳的态度?”

老子肯定地说:“不错。修行者的心态就如那船之舵,把控着修行的方向。”

小普思索片刻再问道:“老君,‘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圣人的这种修行境界,我们该如何去学习和领悟呢?”

老子目光深邃,说道:“圣人深知自身的修行境界与不足,却不刻意彰显自己。他们默默耕耘于修行之路,不追求虚荣的名声与他人的夸赞。在自我爱护方面,他们注重自身心性的修养与灵魂的纯净,而非以自身的地位或能力而自视高贵。修行者若要学习圣人,需先学会内省,每日反思自身的言行与修行进境,不炫耀自己的点滴成就。在面对他人的夸赞时,淡然处之,不被虚荣所迷惑。比如在与同道交流修行心得时,圣人只会谦逊地分享,而不会夸夸其谈,将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修行者亦应如此,在修行中,重视自身品德与灵力的同步提升,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不骄不躁,如此方能渐渐趋近圣人的境界,领悟‘去彼取此’的真意,舍弃虚荣与傲慢,选取谦逊与内省,在修行之途稳步前行。怡宝,你觉得自己能做到吗?”

怡宝坚定地说:“老君,我会努力去做,时刻提醒自己。”

小普也附和道:“我亦会如此,以圣人之道为修行指引。”

怡宝与小普皆点头称是,继续沉浸于对道德经这一章的参悟之中,期望能将这些道理融入到自身的修行实践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