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修仙修傻了 > 第195章 离色离相分

修仙修傻了 第195章 离色离相分

作者:普广111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20 09:42:45 来源:小说旗

只树给孤独园的法堂,静谧祥和,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面交织出一片片光影,似在为这场佛法的盛宴铺上华美的锦缎。佛陀与弟子们围坐一堂,空气中弥漫着对佛法真谛的热切探寻。此前有关庄严净土的探讨,让众人沉浸在深刻的思索之中,而此刻,一场关于离色离相的智慧交流,正缓缓拉开帷幕。

佛陀的目光如温暖的日光,缓缓扫过每一位弟子,最终定格在须菩提身上,温和且充满深意地问道: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具足色身见如来不?”

小普听闻此问,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他暗自思忖:“具足色身,想必是指那圆满无缺、散发着超凡光芒的外在身形。世尊询问能否借此见到如来,这里面必定藏着玄机。以往,我总觉得如来应有着超凡脱俗、令人敬仰的外在形象,难道这想法大错特错?”

须菩提恭敬地双手合十,身姿挺拔,立刻回应道:

“不也,世尊!不可以具足色身见如来。”

小普内心暗自点头,心想:“须菩提长老果断否定,看来我的猜测没错,不能仅凭完美的外在身形去认知如来。可这到底是为何呢?”

“何以故?”佛陀紧接着追问。

须菩提目光坚定,条理清晰地阐述:

“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小普微微皱眉,陷入沉思:“须菩提长老说,如来说的具足色身,并非真实存在一个永恒不变、实质的具足色身,只是为了方便我们理解与表述,才赋予其具足色身之名。这是在告诫我们,切勿执着于外在表象。就像春日里绽放的繁花,娇艳欲滴,绚丽夺目,可这不过是它短暂的表象罢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花朵会枯萎凋零,世间万物皆在无常变化之中。所谓的完美外在身形,同样并非恒常不变,更无法代表如来的本质。真正的如来,其本质应是超脱于这一切外在色相的存在。”

小普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一场盛大的法会。当时,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师身着华丽的袈裟,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法座。那一瞬间,法师那庄严神圣的形象,令小普心生崇敬,甚至一度认为,这便是佛法的具象化呈现。可如今,对照佛陀与须菩提的对话,他开始深刻反思,自己是否仅仅被法师的外在形象所吸引,而忽略了真正的佛法内涵呢?

或许,如来并非能用具体色相来定义的存在。真正的如来,应是一种超越了外在形态的智慧与慈悲的化身。如同轻柔的微风,虽无形无色,我们无法用肉眼捕捉它的模样,却能在春日里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温柔抚摸;恰似冬日里的暖阳,我们无法触摸其本体,却能深深体会到它带来的温暖与慰藉。如来的智慧与慈悲,也正以这般无形却有力的方式,渗透在世间的每一寸角落,影响着每一个生灵。

这时,佛陀再次开口,那声音宛如山间清泉,流淌在众人的心间: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诸相见如来不?”

小普心中暗自揣摩:“诸相,应该指的是各种各样的外在表象,世尊又询问能否通过这些表象见到如来,看来这又是在警示我们,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须菩提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回答:

“不也,世尊!不可以诸相见如来。”

“何以故?”

须菩提从容不迫地解释道:

“如来说诸相,即非诸相,是名诸相。”

小普内心愈发通透,暗自思忖:“须菩提长老的意思是,如来说的诸相,并非真实存在固定不变的诸相,仅仅是为了方便言说,假名为诸相。这就好比世间的功名利禄,人们往往趋之若鹜,认为拥有了财富、地位与名声,便是拥有了成功。可实际上,这些都是虚幻不实的,如同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我们怎能因为这些外在表象,就误以为见到了如来呢?真正的如来,又怎会是这些随时可能消逝的表象所能代表的呢?”

小普想起曾经在精舍的墙壁上,看到过一幅幅描绘佛陀种种瑞相的壁画。那些画面精美绝伦,佛陀的每一种相都显得超凡脱俗。当时,他也曾对着这些壁画虔诚顶礼膜拜,试图从这些外在的相之中,找寻到佛陀的真谛。但现在,他终于恍然大悟,这些相不过是一种方便的示现,并非真正的如来。

真正的如来,是超越了一切表象的存在。就如同人们追求幸福,幸福并非是拥有多少财富、多大的名声这些外在的“相”,而是内心的一种满足与安宁。同样,若执着于通过外在的色相、诸相去认识如来,就如同缘木求鱼,永远无法触及到佛法的核心。

法堂中一片寂静,每一位弟子都沉浸在这深刻的佛理之中,默默思索着。小普也在内心深处反复回味着这些话语,试图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修行理念之中。

过了片刻,小普身旁的一位年轻比丘忍不住轻声问道:

“既然不能通过色身和诸相见如来,那我们究竟该如何才能真正见到如来呢?”

小普听到这个问题,心中同样充满了期待,渴望能从佛陀那里得到指引。

佛陀微微一笑,目光中满是慈爱与智慧,缓缓说道: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小普听到这句话,心中豁然开朗。他在心里反复琢磨:“所有的外在表象,皆为虚假不实,不过是我们的妄念所生。倘若我们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透这些表象并非真实的本质,那么便能见到如来。这意味着,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被各种表象所迷惑。比如,看到美丽的风景,不能一味沉迷其中,认为这便是永恒的美好;遇到困难挫折,也不能被其表象吓倒,觉得这就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只有以一颗清醒、超脱的心去看待世间万物,才能领悟到如来所代表的真谛,也就是佛法的至高智慧与无尽慈悲。”

小普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过于执着于外在的表象,无论是对佛法的理解,还是对修行境界的追求,都陷入了一种误区。真正的修行,是要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在生活中,人们常常被各种外在的相所迷惑,金钱、权力、名誉,这些都如同虚幻的泡影,看似美好,实则无法带来真正的解脱。

小普想起不久前,自己因为在一次讲经活动中得到了众人的夸赞,心中便沾沾自喜,甚至开始有些骄傲自满。现在看来,自己正是被这种外在的“赞誉之相”所迷惑,从而偏离了修行的正途。真正的修行,不应被这些虚幻的表象所左右,而是要保持一颗清净、平和的心,去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普开始努力践行“离色离相”的理念。在禅修时,他不再追求脑海中出现的各种奇妙景象,不再执着于进入某种特定的禅定境界。而是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个念头,观察它们的生起与消逝,不被任何一种表象所束缚。

当杂念纷至沓来,他不再像从前那样焦虑与抗拒,而是静静地看着这些念头,如同看着天空中飘过的云朵,任它们自由来去。他渐渐明白,这些念头也不过是一种“相”,若执着于驱赶它们,反而会陷入更深的执着。只有以一种不迎不拒的态度,才能让内心回归平静,洞察到内心的真实本质。

在与他人相处时,小普也不再以貌取人,不再因为对方的身份、地位而产生分别心。他对待每一个人都秉持着平等、慈悲的态度,因为他明白,每个人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蕴含着佛性,外在的差异不过是虚幻的表象。

有一次,小普在化缘的途中,遇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老人面容沧桑,身形佝偻,按照以往的观念,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老人的外表而轻视他。但小普想起佛陀的教诲,立刻放下了心中的偏见,恭敬地向老人化缘。

老人看到小普的态度,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了感动的神情。他不仅慷慨地给予了食物,还与小普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感悟。老人讲述着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虽历经磨难,但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通过与老人的交流,小普发现,这位看似平凡的老人,内心却充满了智慧和善良。

这次经历让小普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不能被外在的色相所迷惑,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内在的光芒。真正的慈悲与平等,并非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对待每一个人的态度上,无论对方是贫是富,是美是丑。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普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平静,对佛法的理解也愈发深刻。他不再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所动摇,能够以更加超脱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在一次与同修的交流中,小普感慨地说:

“曾经,我被无数的表象所迷惑,在修行的道路上走了许多弯路。但如今,通过世尊的教诲,我明白了离色离相的真谛。我们不应被外在的虚幻所困,而要用心去体悟佛法的本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真正见到如来。”

同修们听了小普的话,都纷纷点头表示认同。他们从小普的分享中,也获得了新的启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修行道路上离色离相的决心。

小普深知,自己的修行之路还很漫长,未来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诱惑。但他坚信,只要始终秉持着“离色离相”的理念,不断地在生活中践行佛法,就一定能够离佛陀的智慧越来越近,最终实现真正的解脱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