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修仙修傻了 > 第213章 化无所化分

修仙修傻了 第213章 化无所化分

作者:普广111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20 09:42:45 来源:小说旗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天色破晓,晨曦初露,柔和的光线悄然穿透薄雾,宛如一层薄纱,轻柔地洒落在只树给孤独园的每一寸土地上。露珠在草尖、花瓣上闪烁着微光,像是大自然馈赠的细碎珍珠。鸟儿在枝头婉转啼鸣,似在歌颂这新一天的开始。小普在这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中,从一夜深沉的禅定中缓缓苏醒。一夜的修行,让他的内心澄澈如镜,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可他的眼中却闪烁着对佛法更深层次探索的炽热渴望,那是一种对真理不懈追寻的光芒,仿佛能穿透世间的一切迷雾。

简单整理好僧袍,小普怀着一颗无比虔诚之心,快步朝着法堂走去。一路上,微风如同调皮的精灵,轻轻拂过他的脸颊,带着花草的芬芳与泥土的清新。路边的花草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它们舒展着身姿,仿佛也在为即将开始的法会送上无声却真挚的祝福。小普路过一片盛开的莲花池,荷叶田田,莲花在晨光中半开半合,粉嫩的花瓣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宛如娇羞的少女。他不禁停下脚步,凝视着这一池莲花,心中涌起对佛法的敬畏与赞叹,这世间万物皆蕴含着佛法的智慧,每一处细微的美好都像是佛陀的慈悲示现。

踏入法堂,小普看到众弟子早已整齐端坐。他们的面容平静而庄重,眼神中透露出对佛法的虔诚与期待。整个法堂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檀香的袅袅青烟在空气中缓缓升腾,仿佛将众人的祈愿带向无尽的虚空。大家都在安静地等待着佛陀的到来,那是一种对智慧启迪的热切期盼,仿佛干涸的大地渴望甘霖的滋润。

不久,佛陀迈着沉稳而从容的步伐走进法堂。他的周身仿佛散发着一种无形的光芒,那是慈悲与智慧的光辉,让在场的每一位弟子都心生敬仰。佛陀的目光慈悲地扫视着每一位弟子,那目光犹如春日暖阳,温暖而柔和,又似深邃的夜空,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包容。待众人安静下来,佛陀开口说道:“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小普在心中默默翻译:“须菩提,你们怎么看呢?你们不要认为如来有这样的念头:‘我应当去度化众生。’须菩提,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呢?实际上并没有真实存在的众生是如来所度化的。如果认为有众生是如来度化的,那么如来就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执着。”小普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在常人的理解中,佛陀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自然是在积极地度化世间的芸芸众生。可佛陀却在此明确否定了这种想法,这其中究竟蕴含着怎样深刻的佛法深意呢?

他想到,在世俗的观念里,人们往往将度化理解为一种有明确主体和客体的行为。就像老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医生治疗病人,有着清晰的“施予者”和“接受者”之分。若佛陀也有“我当度众生”的念头,便会陷入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产生分别心和执着。一旦有了“我”在度众生的想法,就会将自己与众生区分开来,有了“我相”;同时也会对众生产生不同的认知和评判,从而有了“人相”“众生相”;而执着于这种度化的行为和过程,就会产生对时间和生命延续的执着,也就是“寿者相”。然而,真正的佛法境界是超越一切分别和执着的。

小普进一步思考,真正的度化,或许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没有刻意为之的行为。它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给予,而是一种平等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雨露滋润万物,并不刻意区分哪一片土地、哪一株草木,只是自然而然地给予滋养。佛陀的存在和教导,是为了唤醒众生内心本就具足的佛性,帮助众生自我觉醒,而非以“度化者”高高在上的姿态自居。众生皆具佛性,本自圆满,只是被无尽的烦恼和坚固的执着所遮蔽,如同被乌云掩盖的明月,被尘埃蒙蔽的明珠。

此时,法堂中一位弟子忍不住起身问道:“世尊,既然没有众生可度,那我们修行的意义又何在呢?”这一问,仿佛道出了许多弟子心中的疑惑,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在佛陀身上,期待着那智慧的解答。

佛陀微笑着,那笑容温暖而慈祥,如同春日里盛开的繁花,又似黑暗中的明灯。他耐心地解答:“修行的意义在于觉悟,在于明心见性。众生皆具佛性,本自圆满,只是被烦恼和执着所遮蔽。我们修行,是为了去除这些遮蔽,让自身和他人的佛性得以显现。所谓度众生,并非是从外在给予什么,而是引导众生发现自己内在的力量。”

小普听后,心中豁然开朗,犹如一道光瞬间穿透了内心的重重迷雾。他意识到,在之前的修行中,自己虽然有帮助他人的想法,出发点是善良的,但有时也会陷入“我在做好事”的自我满足中。这种自我满足感,其实就是一种“我执”的表现。真正的修行,是要放下这种对自我的执着,以平等、无分别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众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不应将自己视为高高在上的施予者,而应把自己看作是与众生一同前行的修行者。每一次帮助他人,都是一次反观自身、提升自我的机会,也让自己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法会结束后,小普来到园中与几位师兄交流心得。园中的树木郁郁葱葱,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也在参与他们的讨论。一位师兄感慨地说:“听了世尊的教诲,才明白度化众生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一种平等的陪伴和引导。”小普点头表示赞同:“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在修行的道路上,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是在成就自己。就像那潺潺流淌的溪流,它在滋润沿途万物的同时,也汇聚了更多的力量,奔腾不息地流向大海。”

他们谈到在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那些被烦恼困扰的、被**迷惑的、被痛苦折磨的。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每一个众生都有着自己的苦难和困惑,而佛法就是那盏照亮黑暗的明灯,是那把打开心灵枷锁的钥匙。他们决定,在今后的日子里,要用更加纯粹的佛法智慧去帮助这些众生,引导他们走向觉悟的道路。

午后,小普独自来到园中的菩提树下,静静地坐下。这棵菩提树高大而繁茂,枝叶交织成一片翠绿的华盖,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轻柔地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佛法故事。小普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的轻抚,心中充满了对佛法的感恩。他深知,修行之路漫漫,犹如在无尽的星空中探索,每一次对佛法的领悟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都是向着光明彼岸迈进的一步。

他想起自己曾经的迷茫与困惑,那些在佛法修行道路上的挣扎与探索。从最初对佛法的一知半解,到如今逐渐领悟其中的深意,这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与汗水,也收获了无数的智慧与喜悦。他明白,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耐心与毅力,更需要一颗坚定不移的心。

在这宁静的午后,小普深入地思考着佛法中关于“空性”与“慈悲”的深刻内涵。“空性”并非是一无所有的虚无,而是一种超越一切概念和分别的真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没有“我”与“他”的区别,没有“众生”与“佛”的对立,一切都是平等而圆满的。而“慈悲”,则是在领悟了“空性”之后,自然而然生发出的对众生的关爱与怜悯。这种慈悲不是出于怜悯的施舍,而是基于平等和理解的无私奉献。

他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被各种烦恼和痛苦所困扰,根源就在于对自我和外界的执着。我们执着于自己的身份、地位、财富,执着于他人的认可和评价,从而陷入无尽的痛苦和焦虑之中。而佛法告诉我们,要放下这些执着,回归到内心的本真状态。当我们放下了“我执”,就能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一切,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小普决心在今后的修行中,放下我执,以更加纯粹的心态去帮助众生。他要将佛法的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身边的人。无论是与他人的交谈,还是对他人的帮助,他都要时刻保持一颗平等、慈悲的心。他要像佛陀一样,以智慧之光照亮众生的心灵,引领更多的人走向觉悟的彼岸。

在这漫长的修行道路上,小普深知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并不畏惧,因为他心中有佛法的指引,有对众生的慈悲与关爱。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修行,不断地领悟佛法的真谛,终有一天,他也能像佛陀一样,以无尽的智慧和慈悲,普度众生,让佛法的光芒照亮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