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6章 (2)葛根加半夏汤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第6章 (2)葛根加半夏汤

作者:澄明之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0 16:06:40 来源:小说旗

原文: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这句话描述了一种特定的病理状态及其治疗原则。

我来解释一下“太阳与阳明合病”。在中医理论中,太阳病和阳明病是两种不同的病理状态。太阳病主要影响人体的表层,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而阳明病则主要影响人体的里层,特别是肠胃功能,表现为高热、口渴、便秘等症状。当太阳病与阳明病同时出现时,就称为“太阳与阳明合病”。

“必自下利”描述的是这种合病状态下的一种常见症状,即腹泻。这是因为阳明病影响肠胃,导致肠胃功能失调,从而引起腹泻。此时,治疗原则应以解表清热、升阳止泻为主,葛根汤就是治疗这种病症的经典方剂。葛根汤由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芍药、大枣组成,具有解表散寒、升阳止泻的功效。

然而,如果太阳与阳明合病的患者没有腹泻症状,而是出现呕吐,那么治疗原则就需要稍作调整。此时,应使用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加半夏汤是在葛根汤的基础上加上半夏一味药,半夏具有降逆止呕的功效,因此适用于这种呕吐症状明显的患者。

综上所述,这句话描述的是太阳与阳明合病的不同症状表现及其相应的治疗原则。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来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同时,也需要注意药物的用量和用法,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葛根加半夏汤方

原文: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葛根,作为这个方子的君药,有着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对于外感风寒引起的项背强痛、发热口渴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麻黄,则是发汗解表的要药,能够宣散肺气,去除在表的寒邪,常与葛根配伍使用,以增强解表散寒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麻黄的使用需要谨慎,过量可能导致心悸、失眠等不良反应。

炙甘草,在这里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补益脾胃功效。

芍药,与甘草合用,能够缓急止痛,缓解因外感风寒引起的肌肉疼痛等症状。

桂枝,则能够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与麻黄配伍,可增强发汗解表的效果。同时,桂枝也有一定的温补脾胃作用。

生姜,作为辛温解表药,能够发散风寒、温中止呕,对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半夏,这味中药材,其药性独特,历来为中医所重视。下面,我将从半夏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为大家详细解读半夏的药性。

一、性味归经

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归脾、胃、肺经。这意味着半夏在体内能够产生温热的作用,有助于调节人体的体温和气血运行;同时,其辛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能够促进气血的流通,发散体内的寒邪和湿气。

二、功效主治

1. 燥湿化痰:半夏能够祛除体内痰邪、湿邪,因此具有燥湿化痰的作用,可以治疗体内水液代谢异常所导致的咳喘痰多等症状。

2. 降逆止呕:半夏可以燥化脾胃的痰湿,促进脾胃运行,抑制上冲的胃气,从而达到止吐作用,即降逆止呕,其可以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呕吐。

3. 消痞散结:半夏可以推动气血运行,促进停滞的气机消散,从而达到消痞散结的作用,可以治疗痈疽肿毒等症状。

此外,半夏还可以用于治疗脾虚湿困、食欲不振、肺燥咳嗽、咳痰等症状,以及外治痈肿痰核等。

三、用法用量

半夏一般需要炮制后使用,以减轻其毒性。炮制方法各不相同,可分为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等,其用处也不尽相同。具体用法用量需根据病情和医嘱来确定。

四、注意事项

1. 毒性问题:半夏有毒,尤其是未经炮制的生半夏,因此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

2. 禁忌人群:孕妇、儿童、年老体弱者以及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应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半夏。

3. 药物相互作用:半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等药物同用,以免产生相互作用,增强毒性或影响药效。

大枣,则能够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对于因外感风寒引起的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等症状有一定的补益作用。

综上所述,这一组药材组成的葛根汤加半夏变种,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项背强痛、发热口渴、恶心呕吐等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需要遵循中医理论,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同时,中药的剂量和煎煮方法也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药效的发挥和安全性。

原文: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首先,“上八味”指的是方剂中的八种药材,这些药材通常会根据其性质和功效进行配伍,以达到协同作用。在这个例子中,药材可能包括葛根、麻黄、甘草、芍药、桂枝、生姜、半夏和大枣等(具体药材需根据方剂确定)。

接下来,“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指的是在煎煮过程中,首先需要将足够的水(一斗)加入药锅中,然后先煎煮葛根和麻黄这两种药材。由于葛根和麻黄的药性较强,且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成分,因此需要先煮以充分提取其有效成分。在煎煮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药液会逐渐减少,当减少到约二升时,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去白沫”是指在煎煮过程中,药材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产生泡沫,这些泡沫通常含有较多的杂质和不良成分,因此需要去除。这一步骤有助于保证药液的质量和纯度。

“内诸药,煮取三升”指的是在去除白沫后,将剩余的药材加入药锅中,继续煎煮。在煎煮过程中,同样需要控制火候和时间,以确保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解在药液中。当药液减少到约三升时,即可停止煎煮。

“去滓”是指将煎煮好的药液通过过滤或倾倒的方式,去除其中的药材渣滓。这一步骤有助于保证药液的口感和纯度。

“温服一升”指的是将过滤后的药液分成三份(或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每次服用一份(一升),且需要在药液温度适中时服用。温服有助于促进药物的吸收和发挥药效。

“覆取微似汗”则是指在服用药液后,需要适当保暖并等待身体微微出汗。这一步骤有助于促进药物的发散作用,加速病情的好转。但需要注意的是,出汗不宜过多,以免耗伤正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