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6章 (3)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第6章 (3)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作者:澄明之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0 16:06:40 来源:小说旗

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太阳病,桂枝证”,指的是太阳经感受外邪,出现桂枝汤证的表现,通常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身疼、鼻鸣干呕等症状,治疗原则当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为主,方用桂枝汤。

“医反下之”,意味着医生错误地使用了攻下的方法治疗,这违背了中医“有表证者,先解表而后攻里”的治疗原则。攻下后,邪气内陷,脾胃受损,导致“利遂不止”,即腹泻不止。

“脉促者,表未解也”,脉促指的是脉搏跳动较快且有间歇,这里可以理解为邪气虽因误下而内陷,但表邪仍未完全解除。

“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若患者同时出现喘息和汗出的症状,这提示邪气已入里化热,热邪壅肺,肺失宣降则喘,热迫津液外泄则汗出。此时,治疗应以清热解表、止利平喘为主,方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综上所述,这段条文描述的是太阳病桂枝证误下后,表邪未解,邪气内陷化热,出现腹泻、喘息、汗出等症状的治法。葛根黄芩黄连汤能够清热解表、止利平喘,适用于此证。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原文: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葛根芩连汤的部分药材及其用量。葛根芩连汤,源于《伤寒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表证未解,邪热入里所致的泻下症状,如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等。

具体来看药材及其用量:

葛根半斤:葛根是此方的主药,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等功效。半斤的用量,在古代中药计量中属于较大剂量,意在强调其解肌退热、生津止渴的作用,同时也利用其升阳止泻的功效,以升提下陷之阳气,达到止泻的目的。

甘草二两(炙):炙甘草在此方中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的作用。炙甘草经过炮制后,药性更为温和,能够增强方剂的整体疗效,同时减少某些药材可能带来的刺激性。二两的用量,适中而不过,体现了中医方剂配伍的精巧。

黄芩三两、黄连三两:黄芩和黄连都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要药。在此方中,它们共同起到清泄里热、燥湿止泻的作用。三两的用量,足以彰显其清热燥湿之力,与葛根相伍,一升一降,共奏止泻之功。

黄芩,作为一味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中药材,其药性特点鲜明,功效多样。下面,我将从黄芩的性味归经、主要功效、适用病症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的科普介绍。

一、性味归经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这一性味归经的特点,决定了黄芩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泻、凉血止血等功效。

二、主要功效

1. 清热解毒:黄芩性寒,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特别适用于治疗因热毒壅盛所致的病症,如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等。

2. 燥湿止泻:黄芩味苦能燥湿,对于因湿热蕴结所致的腹泻、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黄芩具有显着的止泻效果。

3. 凉血止血:黄芩能够凉血止血,适用于治疗因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咯血、便血等出血症状。

4. 安胎:黄芩还具有一定的安胎作用,对于孕妇因湿热内蕴所致的胎动不安等症状,黄芩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四、使用注意事项

1. 脾胃虚寒者慎用:黄芩性寒,脾胃虚寒者服用后可能会加重脾胃虚寒症状,因此应慎用。

2.不宜长期大量服用:长期大量服用黄芩可能会对脾胃造成损伤,导致脾胃虚寒、腹痛腹泻等症状。

3. 孕妇慎用:虽然黄芩具有一定的安胎作用,但孕妇在服用黄芩时仍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黄芩作为一味性寒味苦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泻、凉血止血、安胎等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湿热泻痢、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胎动不安等病症。然而,在使用黄芩时也需要注意其使用注意事项,避免不当使用带来的副作用。

黄连,作为一味在中医临床中历史悠久的中药材,其药性独特,功效显着。下面,我将从黄连的性味归经、主要功效、适用病症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的科普介绍。

一、性味归经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这一性味归经的特点,决定了黄连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

二、主要功效

1. 清热燥湿:黄连苦寒,能够清热燥湿,特别适用于治疗因湿热蕴结所致的病症,如湿热泻痢、黄疸等。

2. 泻火解毒:黄连能够泻火解毒,适用于治疗因火热内盛所致的病症,如高热神昏、心烦不寐、目赤肿痛、痈肿疮毒等。

3. 清心除烦:黄连入心经,能够清心火,除烦热,适用于治疗因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烦不寐、心悸不宁等症状。

三、适用病症

黄连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以下病症:

1. 湿热泻痢:黄连能够清热燥湿止泻,是治疗湿热泻痢的要药,常与黄芩、黄柏等药物配伍使用。

2. 高热神昏:黄连能够泻火解毒,清心除烦,适用于治疗因高热所致的神昏谵语等症状,常与连翘、栀子等药物配伍使用。

3. 心烦不寐:黄连能够清心火,除烦热,适用于治疗因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烦不寐等症状,常与阿胶、鸡子黄等药物配伍使用。

4. 痈肿疮毒:黄连能够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治疗痈肿疮毒等症状,可外用或内服。

四、使用注意事项

1. 脾胃虚寒者慎用:黄连性寒,脾胃虚寒者服用后可能会加重脾胃虚寒症状,导致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因此应慎用。

2. 不宜长期大量服用:长期大量服用黄连可能会对脾胃造成损伤,导致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等症状。

3. 孕妇慎用:黄连性寒,孕妇服用后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慎用。

4. 用量控制:黄连一般用量不宜过大,通常根据病情和体质情况调整用量,一般不超过20克。

原文: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上四味”指的是方剂中的四种药材。在中药方剂中,药材的数量和种类是根据病情和治法来确定的,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药性和功效。

接着,“以水八升”指的是在煎煮前,需要将药材放入足够的水中浸泡和煎煮。这里的水量是以升为单位来衡量的,八升水是一个相对较大的量,通常用于煎煮较大剂量的药材或者需要较长时间煎煮的方剂。

然后,“先煮葛根”指的是在煎煮过程中,需要先单独煎煮葛根这一味药材。葛根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等功效,其药性较为特殊,需要先煎煮以充分释放其药效。

“减二升”则是指在煎煮葛根的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和药材对水分的吸收,水量会逐渐减少。当水量减少到六升时(原八升减去二升),就可以加入其他药材了。

“内诸药”指的是将剩下的三种药材加入已经煎煮过的葛根汤中,与葛根一同煎煮。这样可以使药材之间的药效相互融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煮取二升”则是指在加入所有药材后,继续煎煮直到水量减少到二升左右。这个过程中,药材的药效会逐渐溶解在水中,形成具有治疗作用的药液。

“去滓”则是指在煎煮完成后,需要将药液中的药材渣滓过滤掉,只保留纯净的药液。

最后,“分温再服”则是指将过滤后的药液分成两份,分别在适当的温度下服用。这样可以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同时避免一次性服用过多导致的不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