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2章 (9)脉诊奇谈:灾怪之脉,究竟预示着什么

原文:问曰:脉有残贼,何谓也?师曰:脉有弦,紧,浮,滑,沉,涩,此六脉名曰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

在中医理论中,“脉有残贼”这一说法,源自对脉象特性的深入分析与归纳。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残贼”二字在此处的比喻意义,它并非指脉象本身具有恶意或破坏性,而是形容这些脉象在反映人体病理状态时,往往预示着病情较为复杂、多变,且可能对其他脉象产生影响,从而加剧病情的严重程度。

具体来说,文中所提的六种脉象——弦、紧、浮、滑、沉、涩,被统称为“残贼脉”。每种脉象都代表着不同的病理状态:

1. 弦脉:如琴弦紧绷,多见于肝胆病、疼痛或痰饮内停等,反映体内气机不畅,有郁结之象。

2. 紧脉:脉象紧张有力,如触绷紧之索,常见于寒邪侵袭、疼痛剧烈之时,表示体内寒气凝滞,气血运行受阻。

3. 浮脉:脉象轻浮于表,易于触及,多见于外感风寒、阳气浮越等证,表明病邪在表,正气抗邪于外。

4. 滑脉:脉象往来流利,如珠滚盘,常见于痰浊、食积、湿热内蕴等,表示体内有实邪壅盛,气血运行不畅而有余。

5. 沉脉:脉象深按始得,轻取不应,多见于里证、虚证或寒邪深入,表示病邪在里,正气不足,气血难以鼓荡于外。

6. 涩脉:脉象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常见于血虚、血瘀、气滞等,反映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有瘀滞之象。

这六种脉象之所以被称为“残贼”,是因为它们不仅各自代表了特定的病理状态,而且往往能与其他脉象相互作用,使得病情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因此,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仔细辨析脉象,综合判断,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原文:脉有灾怪,何谓也?假令人病,脉得太阳,与形证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汤,如食顷,病人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

在中医理论中,“脉有灾怪”这一说法,确实颇为引人入胜,仿佛脉象中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与变故。其实,这里的“灾怪”并非指脉象本身具有超自然的力量或邪恶的属性,而是形容某些脉象的出现,预示着病情复杂、变化多端,甚至可能伴有危急重症,给医者带来诊断与治疗上的挑战。

即病人脉得太阳病脉(通常指外感风寒,邪气侵袭太阳经时所表现的脉象,如浮脉、紧脉等),且与形证(即病人的外在表现,如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相应,此时医者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为病人开具了汤药。然而,在送药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了大吐、下利、腹中痛等症状,这无疑是一个病情急转直下的信号。

在中医看来,这种情况可能意味着:

1. 病情传变:原本的太阳病可能因治疗不及时或病人体质差异,迅速传变至其他脏腑或经络,导致病情复杂化。大吐、下利可能意味着邪气已内陷太阴(脾经),影响脾胃功能;腹中痛则可能表明邪气阻滞气机,经络不通。

2. 药物反:虽然医者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开具了汤药,但病人的体质或病情可能对药物产生了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药物剂量过大或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等,导致病人出现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

3. 误诊误治:虽然脉证相应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但在某些情况下,脉象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情志因素、环境因素、时间因素等,导致医者误判病情,从而开具了不当的方剂。

面对这种情况,医者需要迅速调整治疗方案,重新审视病人的脉象与形证,必要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与诊断,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也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与情绪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与支持。

原文:师曰:我前来不见此证,今乃变异,是名灾怪。又问曰:何缘作此吐利?答曰: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为灾怪耳。

在中医的世界里,每一个病例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如同生命的密码,既蕴含着个体的独特性,也揭示了疾病变化的奥秘。师者所言“我前来不见此证,今乃变异,是名灾怪”,正是对这一现象的深刻洞察。这里的“灾怪”,并非指疾病本身具有某种超自然的属性,而是强调病情的变化多端,超出了医者先前的经验范畴,给人以新奇、复杂之感。

至于“何缘作此吐利?”的问题,医者给出的回答“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为灾怪耳”,则是对病情变异原因的一种合理推测。在中医理论中,药物的作用往往与个体的体质、病情、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有时,病人过去服用的药物可能在体内积累了一定的药效或副作用,当遇到新的疾病或体质变化时,这些潜在的药效或副作用就可能被触发,从而导致新的症状出现。

具体来说,吐利(呕吐与腹泻)作为中医临床常见的症状,其病因复杂多样,可能涉及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劳倦等多个方面。而医者所提到的“旧时服药,今乃发作”,则是一种可能的病因解释,即过去的药物干预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病人的体质或病情状态,当遇到新的触发因素时,便引发了吐利等症状。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实际的临床诊断还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医者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辨证施治的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病情。

总之,中医的世界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每一次面对新的病例,都是对医者智慧与经验的考验。而正是这种不断探索与学习的精神,推动了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