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二章 (8)纵横逆顺相乘之脉,中医专家详解其意

原文:问曰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谓也?

在中医理论中,“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这一说法,其实是对脉象复杂变化的一种形象描述,旨在帮助医者通过切脉来辨析疾病的性质与病势的趋向。

“脉相乘”指的是脉象之间的一种相克关系,类似于五行相克的理论。在中医看来,人体内的气血运行与自然界五行相生相克之道相契合,因此脉象之间也会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情况。当某种脉象过于强盛,而与之相克的脉象相对衰弱时,便会出现“相乘”的现象,这往往是病情较重或病势正在发展的征兆。

“有纵有横”则是对脉象形态的一种描述。纵脉通常指的是脉象直上直下,如弦脉、紧脉等,这类脉象往往与气血瘀滞、筋脉拘急有关;而横脉则可能指的是脉象较为宽泛、散漫,如洪脉、散脉等,这类脉象则多与气血虚衰、正气不足相关。当然,这里的“纵横”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空间方向,而是对脉象形态的一种抽象概括。

“有逆有顺”,“逆”指的是脉象与正常生理状态相悖,如反关脉(脉象出现在寸口背侧)等,这类脉象往往提示气血运行不畅或脏腑功能失调;“顺”则是指脉象与正常生理状态相符,如平脉(脉象平和、有胃气、有神、有根)等,这类脉象是健康或病情较轻的表现。

原文: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

这个问题探讨的是五行学说中的生克制化关系,在中医理论中常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复杂变化。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的基本生克关系: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我们根据题述的“纵、横、逆、顺”来分析这些特殊的五行相乘关系:

1. 纵:在探讨“水行乘火,金行乘木”这一五行学说中的概念时,我们首先要明确“乘”在这里的含义。“乘”可以理解为克制或压制,它反映了五行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关系。

在五行相克的关系中,水克火,金克木,是自然界中常见且直观的相克现象。水能够熄灭火焰,金能够砍伐木材,这些都是直接而明确的克制关系。因此,当水行对火行进行克制时,我们称之为“水行乘火”;同样,当金行对木行进行克制时,我们称之为“金行乘木”。

至于“纵”的概念,在这里它指的是一种直接、明确且不受阻碍的克制关系。与“横”(可能指间接、复杂或异常的克制关系)相对,“纵”强调了五行相克中的直接性和明确性。在“水行乘火,金行乘木”这一对关系中,水和火、金和木之间的相克关系都是直接且明确的,没有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或阻碍,因此可以被归类为“纵”的关系。

2. 横:五行之间的相克关系本是自然界中一种平衡与制约的体现,如水克火、金克木等,都是五行相生相克法则中的正常表现。

然而,“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却呈现出一种看似反常的克制关系。在这里,“乘”字所表达的含义,并非简单的克制,而是一种过度的、异常的压制或消耗。火本为阳热之物,水为阴湿之流,正常情况下,水可以克制火势,防止其过度亢进。但当火热过盛,以至于超出了水的制约能力时,就会出现“火行乘水”的现象,即火热之邪过于强盛,反而导致水液枯竭,这是阴虚火旺或阳盛伤阴的病理表现。

同样地,“木行乘金”也是指木气过旺,以至于损伤了金气。在五行中,金代表收敛、沉降之力,木则代表生长、升发之气。正常情况下,金可以制约木的过度生长,保持其有序发展。但当木气过于亢进,以至于突破了金的制约时,就会出现“木行乘金”的现象,即肝气过旺而犯肺,导致肺气受损,出现咳嗽、气喘等病理症状。

这种非正常的克制关系被称之为“横”,意味着一种偏离常态的、横生的变故。它揭示了五行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也提醒我们在运用五行学说进行诊断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病情的多变性和个体差异,做到因人制宜、因病制宜。

3. 逆:比如,“水行乘金,火行乘木”这两组关系,就引发了我们对于五行相生相克法则的深入思考。

在正常的五行相生关系中,我们熟知的是“金生水,木生火”。金代表收敛、沉降之力,能够滋养水源,使水得以生成;木则代表生长、升发之气,能够引发火的燃烧,使火得以旺盛。然而,在“水行乘金,火行乘木”这两组关系中,却出现了一种看似违背常理的现象:水不仅没有接受金的滋养,反而去克制金;火也没有因木的生长而更加旺盛,反而被木所克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传统五行学说中木并不直接克制火,但在此语境下,“火行乘木”可以理解为火因木过旺而失去平衡,导致火势失控或火性受损,类似于一种“反噬”的现象)。

这种违背五行相生自然规律的关系,被称之为“逆”。它揭示了自然界中平衡与制约法则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五行学说中,“逆”往往意味着一种异常、病态或失衡的状态。当水行过于强盛而克制金行时,可能会导致金的收敛沉降之力受阻,进而影响水的正常生成和循环;同样地,当火行因木行过旺而失去平衡时,可能会导致火的燃烧失控,进而引发火灾等灾害。

因此,“水行乘金,火行乘木”这两组关系不仅是对五行相生相克法则的一种挑战,更是对我们理解和运用五行学说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提醒。它告诉我们,在运用五行学说时,要充分考虑病情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做到因人制宜、因病制宜。同时,也要警惕“逆”现象的出现,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五行之间的平衡关系,以维护人体的健康稳定。

4. 顺:比如,“金行乘水,木行乘火”这两组关系,就引发了我们对于“乘”字深层含义的深入思考。

在五行学说中,“乘”字通常被理解为克制或压制,但在此处,它更多地指向一种适度的、有益的引导或制约。金行乘水,并不意味着金对水进行了过度的压制,而是指金(代表收敛、沉降之力)对水(代表滋润、下行之流)进行了一种适度的引导。在自然界中,金(如矿石、金属等)往往能够凝聚和储存水分,使水得以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滋养万物。这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自然界中阴阳平衡、动静相宜的原则,即金之收敛沉降与水之滋润下行相辅相成,共同维系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

同样地,木行乘火也并非指木对火进行了过度的克制,而是指木(代表生长、上升之气)对火(代表温热、上升之力)进行了一种适度的制约。在自然界中,木能够吸收和储存火的热量与光明,通过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将其转化为生命所需的能量。同时,木也能够通过其生长和蔓延的特性,对火的蔓延和过度燃烧进行适度的限制和制约。这种关系同样体现了自然界中阴阳平衡、动静相宜的原则,即木之生长上升与火之温热上升在相互制约中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和谐与平衡。

因此,“金行乘水,木行乘火”这两组关系在五行学说中被称之为“顺”,即顺应自然规律、和谐共生的意思。它们揭示了自然界中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奥秘,也为我们理解和运用五行学说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在中医、风水等传统文化领域,这种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布局和规划环境等方面,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师曰的这段论述是对五行学说中生克制化关系的深刻阐述,通过“纵、横、逆、顺”的划分,揭示了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中复杂而微妙的平衡与失衡状态。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这些理论对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