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2章 (11)揭秘二月毛浮脉之谜:为何预示秋季生命危机?

原文:问曰:二月得毛浮脉,何以处言至秋当死?师曰:二月之时,脉当濡弱,反得毛浮者,故知至秋死。

在中医理论中,对于脉象与疾病预后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探讨。问题中提到的“二月得毛浮脉,何以处言至秋当死”,其实蕴含了中医对季节、脉象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之间关系的独特认识。

我们来理解一下“二月”与“毛浮脉”的含义。二月,属于春季初期,万物复苏,自然界阳气初生,人体内的阳气也应随之升发。此时,正常的脉象应当是柔和而稍带濡润的,即所谓“濡弱”之脉,它反映了人体阳气升发而又不至于过亢的状态。

然而,问题中提到的却是“毛浮脉”。在中医脉象学中,“毛”脉通常指的是脉象轻浮而散,如同触摸到动物皮毛一般,缺乏应有的沉实与力度。这种脉象往往提示人体正气虚弱,阳气外散,不能内守。而“浮”脉则是指脉象轻按即得,浮于表面,同样反映了人体阳气外浮,不能深潜于内的状态。

将“二月”与“毛浮脉”结合起来看,二月本应阳气初生,脉象濡弱,但此时却出现了阳气外散、正气虚弱的毛浮脉,这显然是一种病理状态。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关,春季阳气升发,秋季阳气收敛。如果春季阳气不能很好地升发,反而外散,那么到了秋季阳气收敛之时,人体内的阳气将更加不足,难以抵御外界的寒邪,从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老师根据“二月之时,脉当濡弱,反得毛浮者”的脉象特征,推断出患者“至秋死”的预后判断。当然,这种判断并不是绝对的,它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以及治疗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虑。但无论如何,这一判断都体现了中医对脉象与疾病预后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

原文:二月肝用事,肝属木,脉应濡弱,反得毛浮脉者,是肺脉也。肺属金,金来克木,故知至秋死。他皆仿此。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与自然界的五行相应,五脏六腑各有其归属,并通过脉象反映出其生理病理状态。“二月肝用事,肝属木,脉应濡弱,反得毛浮脉者,是肺脉也。肺属金,金来克木,故知至秋死。他皆仿此”,便是对中医五行学说与脉象诊断相结合的生动阐述。

我们来看“二月肝用事”。在中医五行学说中,春季属木,与肝相应。二月作为春季的开始,是肝气生发、疏泄功能最为旺盛的时期,因此称“肝用事”。此时,正常的脉象应当与肝木的特性相符,即柔和而略带濡润,以适应肝气的生发。

然而,“反得毛浮脉者,是肺脉也”。毛浮脉,如前文所述,是脉象轻浮而散,缺乏沉实与力度,这并非肝木应有的脉象,而是与肺金相应的脉象。肺属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关系中,金对木具有克制作用。

当肝木在春季本应生发旺盛时,却出现了肺金的脉象,这反映了人体内部五行关系的失衡。由于金克木,肝木受到肺金的克制,导致肝气生发受阻,正气受损。这种失衡状态如果持续下去,到了秋季,肺金之气更为旺盛时,肝木将更加难以承受其克制,从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根据五行学说与脉象诊断相结合的原理,可以推断出“故知至秋死”的预后判断。当然,这种判断并不是绝对的,它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以及治疗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虑。但无论如何,这一判断都体现了中医对五行学说与脉象诊断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

至于“他皆仿此”,则是指对于其他脏腑、季节与脉象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运用五行学说进行类似的推断和分析。这种推断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同样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和判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