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二章 (12)脉浮瘦人、脉沉肥人,反常脉象敲响警钟!

原文:师曰:脉肥人责浮,瘦人责沉。肥人当沉,今反浮,故责之。

在中医理论中,确实存在着对于不同体型人群脉象特点的观察和总结。师曰“脉肥人责浮,瘦人责沉”,这句话大致可以理解为在诊断时,对于体型肥胖的人,若脉象偏浮,可能反映出某种体质或病理状态上的异常;而对于体型消瘦的人,脉象偏沉则可能是常态,但若反之,即消瘦之人脉象反浮,同样可能提示某种健康问题。

这里提到的“肥人当沉,今反浮,故责之”,可以理解为在正常情况下,肥胖之人的脉象相对较为沉实,这是因为肥胖者体内多痰湿,气血运行相对不畅,脉象往往较为深沉。然而,如果肥胖之人的脉象反而浮大,这可能意味着体内有热、有风、有痰火等病理因素干扰了气血的正常运行,使得脉象表现出与体型不符的浮象,因此医生需要对此进行进一步的诊察和分析。

当然,中医的诊断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脉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等多方面信息,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此外,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是独特的,因此在实际诊疗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和处理。

总之,这句话反映了中医对于不同体型人群脉象特点的观察和总结,也提醒我们在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上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原文:师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此皆为不治,决死也。若计其余命生死之期,其以月节克之也。

在中医脉诊理论中,寸脉与尺脉分别代表着人体不同部位的生理病理状况。寸脉位于手腕近掌侧的前部,主要反映心肺等上焦脏腑的病变;而尺脉则位于手腕近肘侧的后部,主要反映肾、膀胱等下焦脏腑以及阴阳气血的盛衰。

“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这句话大致可以理解为:如果寸脉的搏动不能延伸到关脉(即手腕中间部位,是寸脉与尺脉的分界点),可能意味着上焦的阳气衰败,即所谓的“阳绝”;而如果尺脉的搏动不能延伸到关脉,可能意味着下焦的阴气衰败,即所谓的“阴绝”。这两种情况都被视为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甚至可能被判定为“不治”,即难以挽回生命。

至于“此皆为不治,决死也。若计其余命生死之期,其以月节克之也”,则是在强调上述脉象对于判断病情危重程度的重要性,并指出如果确实出现了这样的脉象,医生可能会根据月令节气等因素来推算患者的剩余寿命。当然,这种推算并非绝对准确,因为每个人的体质、病情以及治疗干预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最终的预后。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的脉诊理论博大精深,仅凭脉象就判断生死是过于简单化的做法。在实际诊疗中,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此外,现代医学的发展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在面对疾病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建议。

原文:师曰: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无旺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谷神,虽困无苦。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作为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重要反映,一直以来都受到医者的高度重视。而“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这一说法,则是对一种特殊脉象与人体状态关系的形象描述。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当一个人的脉象表现出明显的病理特征,如弦、紧、滑、涩等异常脉象,但患者本身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疾病症状时,这种情况被称为“脉病人不病”。中医理论认为,脉象的异常往往预示着人体内气血、脏腑等生理机能的失衡,即使患者当前尚未出现明显的外在症状,也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可能隐藏着潜在的疾病风险。

而“名曰行尸”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意味着这样的人虽然身体还在活动,但已经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和旺盛的气息,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这主要是因为脉象的异常反映了人体内部生命力的衰退和失衡,使得人体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和代谢活动。

“以无旺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这句话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脉象与人体健康状态的紧密联系。当人体内部缺乏旺盛的生命力时,就可能出现突然晕厥、失去意识等严重症状。这些症状往往预示着人体内部脏腑功能的严重衰退和气血的严重失衡,如果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就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当然,中医理论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是独特的。因此,在面对这种脉象时,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以及舌象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这一说法揭示了脉象与人体健康状态的紧密联系,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风险。同时,也强调了中医理论在疾病预防和诊断方面的重要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