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2章 (18)脉浮大为风虚气强预警,揭秘瘙痒、痂癞的病理

原文: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抟,必成隐疹,身体为痒。痒者,名泄风,久久成痂癞。眉少发稀,身有干疮而腥臭也。

“脉浮而大”,这里的“浮”指的是脉象轻按即得,如同浮在水面,通常表示病邪在表,或是正气抗邪于外;“大”则指脉象宽大有力,往往反映体内气血充盛,或是正气与邪气斗争激烈的状况。

“浮为风虚,大为气强”,进一步解释了脉象浮大的原因。风虚,即外感风邪而正气相对虚弱;气强,则表明体内正气旺盛,或是邪气盛而与正气抗争激烈。

“风气相抟,必成隐疹,身体为痒”,是说当外风与内气相互搏击时,容易引发隐疹,即现代医学中的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上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瘙痒难忍。这里的“痒”是风邪外泄的一种表现,故又称“泄风”。

“久久成痂癞”,指的是如果隐疹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能会逐渐演变为更为严重的皮肤病,如痂癞(一种严重的皮肤病,现代医学中可能对应着某些慢性皮肤病或皮肤感染)。

“眉少发稀,身有干疮而腥臭也”,则描述了痂癞等严重皮肤病可能导致的身体症状,包括眉毛和头发稀疏,皮肤上出现干燥、脱屑的疮口,并伴有腥臭气味。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意味着病情已经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治疗这类皮肤病,通常需要祛风解表、调和气血、清热解毒等方法,以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同时,患者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辅助治疗和预防复发。

原文:寸口脉弱而迟,弱者卫气微,迟者荣中寒。荣为血,血寒则发热。卫为气,气微者心内饥,饥而虚满,不能食也。

“寸口脉弱而迟,弱者卫气微,迟者荣中寒。荣为血,血寒则发热”这一描述,我们可以从中医的角度进行解析。

“寸口脉弱而迟”,这里的“弱”指的是脉象无力,缺乏应有的力度,通常表示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弱;“迟”则是指脉象跳动缓慢,低于正常节律,往往反映体内阳气不足,或是有寒邪侵袭。

“弱者卫气微”,这里的“卫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起到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的作用。当卫气微弱时,人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容易受到外界病邪的侵袭。

“迟者荣中寒”,“荣”在中医中通常指血中的营养物质,与“卫”相对,卫在脉外,荣在脉中。这里的“荣中寒”指的是血中的营养物质受到寒邪的侵袭,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出现血瘀或血寒的病理状态。

“荣为血,血寒则发热”,这句话进一步解释了血寒的病理变化。在中医理论中,血寒并不直接表现为体温下降,反而可能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导致体内阳气郁积,出现虚阳外越的现象,表现为发热。这种发热往往与外感风寒引起的实热不同,是一种虚热,治疗时需要采用温阳散寒、调和气血的方法。

“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人体肌表的一层防御之气,具有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的作用。同时,“卫”与“营”(营气)相对,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卫为气”,这里的“气”指的是人体内的生命活动能量,而卫气则是这种能量在肌表的一种表现形式。卫气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气微者心内饥”,当卫气虚弱时,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受到外界病邪的侵袭。此时,由于正气不足,人体可能会出现一种类似饥饿的感觉,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饥饿,而是由于气虚导致的内心空虚感。

“饥而虚满,不能食也”,进一步描述了气虚导致的食欲不振的症状。虽然内心有饥饿感,但由于气虚导致的脾胃功能减弱,使得人体无法正常地消化和吸收食物,因此出现食欲不振、食后腹胀等症状。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治疗这类由于卫气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症状,通常需要采用益气健脾、调和气血的方法。通过增强卫气的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改善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