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3章 (7)疾病隐忍成痼疾,及时治疗是关键

原文: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忍冀差,已成痼疾。小儿女子,益以滋甚。时气不和,便当早言。

这句话出自中医古籍,深刻揭示了疾病治疗的一个普遍原则。在解释这句话之前,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凡人”,指的是普通的人,也就是你我这样的芸芸众生;“疾”,自然是指疾病;“不时即治”,说的是不及时治疗;“隐忍冀差”,则是隐忍病痛,希望它能自己好转;“痼疾”,则是指长期难以治愈的疾病。

那么,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普通人有了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而是选择隐忍病痛,希望它能自己慢慢好起来,这样往往会导致病情恶化,最终发展成难以治愈的痼疾。

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诫我们,面对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很多时候,疾病的初期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及时治疗,很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威胁到生命。

在现代社会,医疗条件日益发达,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关爱自己的健康,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毕竟,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小儿女子,益以滋甚”,这句话可能是在说,对于小孩子或者女性来说,某种情况(可能是指疾病、情绪、习惯等)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控制或纠正,反而会越来越严重。这里的“益以滋甚”表达了一种逐渐加剧的趋势。

“时气不和,便当早言”,这句话则可能是在强调,如果时令气候与人体不和,或者更广泛地说,如果身体出现了不适或者异常,就应该及早说出来,寻求帮助或者治疗。这里的“便当早言”表达了一种及时沟通、及早处理的建议。

综合来看,这句话可能是在告诫我们,对于小孩子或者女性来说,如果身体出现了不适或者异常,应该及时关注并处理,以免情况恶化。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身边的人,特别是小孩子和女性的健康状况,及时给予关爱和帮助。

原文:寻其邪由,及在腠理,以时治之,罕有不愈者。患人忍之,数日乃说,邪气入脏,则难可制。此为家有患,备虑之要。

这句话听起来颇有几分中医古籍的韵味,其实它蕴含了深刻的医学哲理。让我来为你细细道来。

“寻其邪由”,意为探寻疾病的起因或根源。在中医理论中,疾病往往由外邪(如风、寒、暑、湿、燥、火等)或内邪(如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所致。因此,治疗疾病的首要步骤便是明确诊断,找出病因。

“及在腠理”,这里的“腠理”一词,源自中医古籍,是对人体组织结构的一种独特而细腻的描述。在中医理论中,腠理并非单指皮肤的纹理那么简单,它还涵盖了皮肤与肌肉之间那些微妙而复杂的空隙结构。这些空隙,就像是人体内部的微小通道,既是气血运行的路径,也是外邪入侵的潜在门户。

当疾病初起时,它往往会选择这些相对薄弱的环节——腠理之间,作为入侵人体的突破口。此时,若能像敏锐的侦探一样,及时发现这些细微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以时治之”,强调了治疗疾病的时机选择。在中医看来,疾病的发生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人体的生物钟等密切相关。因此,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治疗,往往能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罕有不愈者”,则是对前面治疗原则的肯定和总结。如果能在疾病初起时,及时、准确地找出病因,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治疗,那么大多数疾病都能得到治愈。

综上所述,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面对疾病时,我们应该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并诊断病因;同时,也要把握治疗的最佳时机,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患人忍之,数日乃说”,这句话描述的是,当有人患病时,如果初期选择忍耐,不及时寻求治疗,往往会在病情恶化到一定程度后,才将病痛说出来。这里的“数日乃说”,不仅指的是时间的推移,更暗示了病情从轻到重、从表面到深入的变化过程。

“邪气入脏,则难可制”,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医理论中疾病发展的严重后果。在中医看来,“邪气”是那些能够导致疾病的外部因素,它们可能源自自然界的风寒暑湿,也可能来自于生活中的不良习惯、环境污染等。当这些邪气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时,它们就会像潜伏的敌人一样,寻找机会破坏人体的平衡与和谐。

如果未能及时驱邪外出,邪气就会像滚雪球一样,逐渐积累并深入人体。它们可能会从最初的皮肤表层,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腠理”,逐渐深入到肌肉、经络,甚至最终侵入脏腑。脏腑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不仅负责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还承载着气血的生成与运行。一旦邪气深入脏腑,就意味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了严重威胁。

此时,治疗起来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因为脏腑的病变往往复杂多变,不仅涉及到多个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还可能引发全身性的病理变化。同时,由于脏腑的特殊性,其恢复能力也相对较弱,一旦受损,往往难以逆转。

“此为家有患,备虑之要”,这句话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升华。它告诉我们,当家中有人患病时,我们应该及时关注、及时治疗,而不是等到病情恶化后才采取行动。这是一种预防疾病、保护家人健康的重要策略。同时,这句话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疾病时,要有备无患,提前做好预防和治疗的准备。

原文: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觉病须叟,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如或差池,病即传变,虽欲除治,必难为力。服药不如方法,纵意违师,不需治之。

这句话蕴含了中医对于疾病治疗时机的重要观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这句话明确指出了在制备汤药时,不应受时间(如晨夜)的限制。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和患者的体质来灵活调整,而时间因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只要病情需要,就应该及时制备汤药进行治疗。

“觉病须叟,即宜便治”,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治疗的及时性。当感知到身体出现不适或疾病症状时,应该立即进行治疗,不应拖延。这里的“须叟”指的是极短的时间,意在强调治疗的紧迫性。因为疾病的发展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初期病情较轻,治疗起来相对容易;而一旦病情恶化,治疗难度和恢复时间都会大大增加。

“不等早晚,则易愈矣”,这句话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升华。它告诉我们,在治疗疾病时,不应过分拘泥于时间因素(如早晚),而应该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地治愈疾病,恢复健康。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治疗疾病时,应该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及时性,不受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这是中医对于疾病治疗时机的重要观点,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健康原则。

下面的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对于时机、方法与遵医嘱的重要性。让我为你细细解读。

“如或差池,病即传变”,这句话意味着如果在治疗过程中稍有疏忽或不当,疾病就可能发生传变,即病情会进一步发展或恶化。在中医看来,疾病的发展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就可能打破这种平衡,导致病情恶化。

“虽欲除治,必难为力”,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治疗时机与方法的重要性。一旦疾病发生传变,即使再想进行治疗,也会变得困难重重。因为此时病情已经复杂多变,治疗起来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无法完全治愈。

“服药不如方法,纵意违师,不需治之”,这句话则是对患者的一种告诫。它告诉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仅仅依靠服药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遵循正确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肆意妄为,不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指导,那么即使服药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认为治疗已经失去了意义,因为患者没有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在治疗疾病时,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遵循正确的治疗方法和医生的建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恢复健康。同时,患者也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不要肆意妄为,以免给治疗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