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5章 (11)常饮酒者不宜饮用桂枝汤,内藏健康玄机"

原文: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在中医的世界里,每一味药、每一个方剂都有其独特的性味归经与适用病症,而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也是治疗时不可忽视的重要考量。

为了能让大家读的更加清晰,对某些词汇会详细的给大家解读。

“性味归经:”是描述中药基本性质和功效的重要概念,它对于指导临床用药、理解药物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将从性、味、归经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科普解答。

一、性

中药的“性”通常指的是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基本性质,这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产生的反应来划分的。除了这四种基本性质外,还有平性药,其寒热偏性不明显,但仍在四性范围内。

寒性: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适用于热性病症。

凉性:性质与寒性相似,但作用较缓和,同样适用于热性病症。

温性: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等作用,适用于寒性病症。

热性:性质与温性相似,但作用更强烈,适用于大寒病症。

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药性平和,适用范围较广。

二、味

中药的“味”是指药物的真实滋味或作用性质,主要有辛、甘(淡)、酸(涩)、苦、咸五种。每种味道都对应着特定的功效。

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如麻黄、桂枝等。

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等作用,如人参、甘草等。淡味与甘味相似,但更侧重于渗湿、利水,如茯苓、薏苡仁等。

酸味: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等作用,如五味子、乌梅等。涩味与酸味相似,但略有不同,如龙骨、牡蛎等。

苦味:能泄、能燥、能坚,具有通泄、降泄、清泄、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如黄连、黄芩等。

咸味:能软、能下,具有软坚散结、泻下、入肾补虚等作用,如海藻、昆布等。

三、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归经是中医界对中药与人体关系的经验总结,也是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

例如,龙胆草能归胆经,说明它有治疗胆的病症的功效;藿香能归脾、胃二经,说明它有治疗脾胃病症的功效。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有些药物可以同时归入数经,说明该药对数经病变均有治疗作用。

总结

性味归经是中医对中药基本性质和功效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指导着中医临床用药的实践。掌握药物的性味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和疗效。同时,也需要注意,中医用药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我们来接着说“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这其实是中医临床实践中一条宝贵的经验总结。

我们来了解一下桂枝汤。桂枝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以其调和营卫、解肌发表的功效而着称,广泛应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的治疗。然而,其性味偏于甘温,甘能缓、能补,温则助热,这就决定了它在某些特定体质或病情下的使用需谨慎。

接下来,我们聚焦到“酒客”这一特殊群体。长期饮酒之人,其脾胃功能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体内湿热之邪易于滋生。而湿热之体,本就厌恶甘腻之物,因为甘味能助湿生痰,加重体内湿邪的积聚。桂枝汤的甘温之性,对于这样的体质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非但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反而可能引发或加重呕吐等不良反应。

因此,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对于酒客患者的治疗,会特别注意避免使用甘温之剂,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酒客患者就不能接受中医治疗,而是需要根据其具体的体质、病情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

综上所述,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始终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于“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这一原则,正是中医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