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5章 (21)桂枝去桂枝加茯苓白术汤方

原文: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中医的经典方剂与临床应用,属于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范畴。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题干中的描述:服用桂枝汤后,或者采用了攻下的治法,但患者仍然出现头项强痛、翕翕发热(即轻微发热且感觉皮肤表面似有热气蒸腾)、无汗、心下满微痛(指上腹部胀满并伴有轻微疼痛)、小便不利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推荐使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来治疗。

在中医理论中,桂枝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经典方剂,其功效主要在于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患者体质差异、病情演变或治疗不当,可能导致原方不再适用。题干中的情况便是一例,患者在服用桂枝汤或采取攻下法后,症状并未缓解,反而出现了新的或持续的症状,这提示我们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组成,去掉了原桂枝汤中的桂枝,增加了茯苓和白术。这一调整,意在针对患者当前的主要病机——水湿内停、气化不利。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白术则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两药合用,加强了方剂在利水渗湿、调理脾胃方面的作用,从而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等症状。

同时,去掉桂枝,减少了方剂的发汗作用,这对于当前患者无汗、头项强痛等症状的改善也是有益的。因为此时患者的表邪已去或已不甚,而水湿内停成为主要矛盾,故需调整治法,以利水渗湿为主。

综上所述,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应用,体现了中医临床中的“随证治之”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差异,灵活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桂枝去桂枝加茯苓白术汤方

原文: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谢邀。

这个问题列出了一组中药材及其用量,看起来像是某个中药方剂的一部分。让我来为你逐一解析这些药材及其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芍药,这里指的是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的功效。三两的用量,在古方中算是比较适中的,既能发挥药效,又不会过于峻猛。

接着是甘草,这里特别提到了是炙甘草,炙甘草相较于生甘草,其药性更为温和,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二两的炙甘草,既能辅助芍药养血柔肝,又能调和整个方剂的药性。

生姜,这里要求切片使用,生姜在中医中被称为“呕家圣药”,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切片的生姜能更好地释放其药效,三两的用量也足以发挥其温中散寒的作用。

白术和茯苓,这两味药都是健脾利湿的良药。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茯苓则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各三两的用量,显示了这两味药在方剂中的重要地位,共同承担起健脾利湿的重任。

最后是大枣,这里要求擘开使用,大枣在中医中被誉为“天然维生素丸”,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十二枚的大枣,既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又能调和药性,使整个方剂更加平和。

综上所述,这组药材组成的方剂,很可能是一个具有养血柔肝、健脾利湿、调和营卫功效的方剂。当然,具体的方剂名称和功效还需要结合其他药材和患者的具体病情来确定。

原文: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这段描述看起来像是中医方剂煎煮与服用方法的一部分,同时也提到了方剂的调整。让我来为你详细解读一下。

首先,“上六味”指的是方剂中的六种药材,这些药材经过精心配伍,共同发挥治疗作用。接下来,“以水八升,煮取三升”,这是方剂的煎煮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将药材放入八升水中,煎煮后取三升药液。这个过程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会被溶解在水中,形成药液。

“去滓”是指将煎煮后的药液中的药渣过滤掉,只保留清澈的药液。这样做可以确保患者服用的是纯净的药液,避免药渣对胃肠道造成刺激或不适。

“温服一升”则是指将过滤后的药液分成三份,每次温服一份(约一升)。温服可以确保药液不会对胃肠道造成过大的刺激,同时也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小便利则愈”是指服用方剂后,如果患者的小便变得顺畅,那么病情就会得到缓解或治愈。这通常意味着方剂中的药材已经发挥了其利尿、利湿等作用,帮助患者排除了体内的湿气或毒素。

最后,“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则是对方剂调整的说明。原本方剂可能是桂枝汤,但由于患者的具体病情或体质差异,医生决定去掉桂枝,并加入茯苓和白术。这样的调整可能是为了增强方剂的健脾利湿作用,或者是因为患者不适合使用桂枝。

总的来说,这段描述展示了中医方剂煎煮、服用以及调整的过程,体现了中医临床治疗的灵活性和个体化原则。当然,具体的方剂名称、药材用量以及煎煮方法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确定,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遵循专业中医师的指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