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1章 (2)脉诊新解:如何辨别阳结与阴结?详解症状与周期

原文: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

在中医理论中,“脉有阳结阴结”的说法,源自于对脉象的细致分辨与理解。阳结与阴结,是中医脉诊中用来描述脉象特征的一种分类方法,它们主要反映了人体阴阳平衡的状态以及病邪的性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阳结”与“阴结”的基本概念:

“阳结脉”:阳结脉确实反映了阳气郁结的状态,其脉象紧束、有力,甚至带有洪大之象,宛如夏日炎炎下的热浪滚滚,充满了力量与紧绷感。

阳结脉的出现往往意味着人体阳气过盛,或者阳气运行受阻,无法顺畅流通。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体内热邪炽盛,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焰,不断煎熬着体内的津液与气血;又如气机郁滞,仿佛道路被巨石阻挡,车辆无法顺畅通行,导致阳气积聚于一处,形成郁结。

阳结脉的临床意义在于,它提示我们患者体内可能存在某种不平衡或病理状态。例如,热邪炽盛可能导致高热、口渴、便秘等症状;气机郁滞则可能引发胸胁胀痛、情志抑郁等问题。

阴结脉:描述的是脉象中阴气凝结的状态。其脉象表现为沉迟、细涩,甚至难以触及,宛如冬日里冻结的河流,失去了往日的流畅与活力。

阴结脉象的出现,往往反映了人体阴气过盛,或者阳气不足,无法推动阴液的正常运行。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体内寒邪凝滞和气血亏虚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体内寒邪凝滞,就如同寒冬腊月中的冰块,会阻塞气血的流通,导致阴气凝结于脉中。这种情况下,脉象会显得沉迟而细涩,反映出机体受寒邪侵袭后的病理变化。

另一方面,气血亏虚也可能导致阴结脉象的出现。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当它们亏虚时,机体的生理功能会受到影响,阳气无法充分发挥其推动作用,阴液因此凝结于脉中。这种情况下,脉象同样会显得细涩而难以触及。

阴结脉象的临床意义在于,它提示我们患者体内可能存在某种不平衡或病理状态。例如,体内寒邪凝滞可能导致畏寒肢冷、腹痛腹泻等症状;气血亏虚则可能引发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问题。

那么,如何区别阳结与阴结呢?

1. 脉象特征:如前所述,阳结脉象紧束有力,而阴结脉象沉迟细涩。通过仔细触摸和感受脉象的搏动特点,可以初步判断其属于阳结还是阴结。

2. 伴随症状:阳结脉象往往伴随着体内热象,如发热、口渴、舌红苔黄等症状;而阴结脉象则可能伴随着体内寒象,如畏寒、肢冷、舌淡苔白等症状。结合患者的整体症状表现,可以进一步辅助判断脉象的阴阳属性。

3. 病因病机:了解患者的病因病机也是判断脉象阴阳属性的重要依据。例如,患者若因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导致阳气郁结,则脉象多为阳结;若因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而导致阴气凝结,则脉象多为阴结。

综上所述,通过仔细触摸脉象特征、观察患者伴随症状以及了解病因病机等方面,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脉象的阴阳属性,从而为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原文: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六日当剧。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与病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如同自然界的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六日当剧”,是中医古籍中对阳结病症的一种描述。

我们来解析一下这段描述中的脉象和症状:“脉浮而数”,指的是脉象浮在皮肤表面,且跳动较快。在中医中,浮脉通常表示病邪在表,而数脉则可能意味着体内有热邪或病邪活动较为剧烈。“能食”,指的是患者的食欲仍然较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的正气尚足,能够维持基本的生理功能。“不大便者”,则是指患者存在便秘的症状,这通常与体内津液不足、肠道热结或气机不畅等因素有关。

“此为实,名曰阳结也”。在这里,“实”指的是体内病邪充实、正气不虚的病理状态;“阳结”则是指病邪郁结于阳分,即体表或上半身的病理状态。阳结病症通常与热邪、燥邪或气机不畅等因素有关,其症状可能包括发热、口渴、便秘、烦躁等。

“期十六日当剧”,是中医古籍中常见的一种预后判断。它指的是在发病后的第十六天左右,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加剧。这种判断并非绝对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对疾病发展规律的观察和认识。

对于阳结病症的治疗,中医通常采用清热润燥、行气通便的方法。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作息和情绪等方面,结合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气、祛除病邪,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当然,中医的治疗理念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在面对阳结病症时,我们应保持谨慎和敬畏之心,及时寻求专业中医的帮助,以便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原文: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脉象与病症的对应关系是极为复杂且精妙的。“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便是对阴结病症的一种经典描述。

我们来看脉象:“脉沉而迟”。沉脉,指的是脉象深沉,按之始得,反映了病邪深入体内,正气不足,难以抗邪于外的状态;迟脉,则是指脉象跳动缓慢,每分钟少于60次,往往与寒邪凝滞、阳气不足有关。这两种脉象的结合,便预示着体内阴邪盛而阳气衰,是阴结病症的重要体征。

接着,我们分析症状:“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不能食,说明脾胃功能受损,运化无力,这与阴邪困脾、胃气不和有关;身体重,反映了湿邪内蕴,阻滞气机,使得身体沉重乏力;大便反硬,则是因为阴液不足,肠道干涩,虽然阴结病症以寒邪凝滞为主,但在此阶段,由于阴邪过盛,耗伤了体内的阴液,导致肠道失润,大便变得干硬难解。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阴结病症的基本特征:体内阴邪盛而阳气衰,脾胃功能受损,湿邪内蕴,肠道干涩。这也是“名曰阴结也”的原因所在。

至于“期十四日当剧”,这是中医古籍中常见的一种预后判断。它指的是在发病后的第十四天左右,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加剧。这种判断并非绝对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对疾病发展规律的观察和认识。因此,在治疗阴结病症时,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阴结病症的治疗,中医通常采用温阳散寒、健脾祛湿、润肠通便的方法。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作息和情绪等方面,结合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阳气、祛除阴邪、调理脾胃、润肠通便,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