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6章 (21)四逆汤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第6章 (21)四逆汤

作者:澄明之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0 16:06:40 来源:小说旗

原文: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是对于伤寒病,如果医生误用了下法(即泻下法),导致患者持续出现下利清谷(即排泄物清稀如谷水,说明脾胃功能严重受损,阳气大虚)且不止,同时伴有身体疼痛的情况,此时应当急救其里(即脾胃等内脏功能)。因为下利清谷不止,是脾胃阳气大虚的危急症状,若不及时救治,恐有亡阳之虞,所以“急当救里”。

“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在急救里证之后,如果患者仍然出现身体疼痛,但清便(即大便)已经恢复正常,说明里证已经得到缓解,此时应当转而急救其表(即驱散外感风寒)。因为身体疼痛是外感风寒未解的表现,虽然里证已安,但表证仍在,所以“急当救表”。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这两句话则明确指出了治疗里证和表证的具体方剂。四逆汤是温阳救逆的经方,适用于脾胃阳气大虚,四肢厥冷,下利清谷等里虚寒证。桂枝汤则是调和营卫,解散风寒的经方,适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身疼等表证。

原文: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在中医的世界里,每一种症状都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信号,它们或明或暗,或急或缓,都在试图告诉我们身体内部的变化。病发热、头痛,而脉反沉,若病情不愈,进而身体疼痛,其实蕴含了深刻的中医病理机制和治疗原则。

首先,发热和头痛,我们通常认为这是外感风寒或风热邪气,侵袭人体,正气与之抗争,正邪交争于体表,故而发热、头痛。然而,此时的脉象却“反沉”,这通常意味着人体内部的阳气不足,或是邪气已深入内里,影响了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脉象深沉无力。

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身体疼痛也随之出现,这往往意味着邪气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体表,而是开始影响到了身体内部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此时,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我们应当先解决更为紧急、更为根本的问题,即救其里。

“当救其里,四逆汤方”,这里的“四逆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主要由附子、干姜、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它适用于阳气大虚,阴寒内盛,四肢厥冷,甚至神志不清等危急重症。在这个情况下,使用四逆汤可以迅速补充人体阳气,驱散内寒,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缓解病情。

当然,中医的治疗总是讲究个体化、精准化,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阶段,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优化。

四逆汤方

原文: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甘草在中药中被誉为“国老”,意为调和百药之君。炙甘草则是将甘草炒制之后的药材,其药性更为温和,能够增强甘草的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等功效。在中药方剂中,炙甘草常被用作调和药性、增强药效的辅助药材。

干姜一两半。干姜是生姜的干燥品,其药性辛热,能够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肺化饮。在中医理论中,干姜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等症状。在方剂中,干姜的用量通常会根据病情轻重和患者体质进行调整。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附子是一种有毒的中药材,但同时也是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的要药。生附子药性更为峻烈,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去皮、破八片则是为了降低其毒性,便于煎煮和药效的发挥。附子在中医中常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等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附子有毒,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且煎煮时间要足够长,以降低其毒性。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中药材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在使用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或药师,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同时,也要注意中药材的储存和煎煮方法,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原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这句话的意思是,将上述提到的三味药材(甘草、干姜、附子,虽然问题中没有明确写出,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放入三升水中煎煮,最终煮取的药液量为一升二合。在中医煎药的过程中,通常会根据药材的性质、药效以及所需的治疗剂量来确定加水量和煎煮时间。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火候和时间,以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

“去滓,分温再服”,这句话的意思是,将煎煮好的药液过滤掉药渣后,分两次温热服用。在中医理论中,温热服用有助于药效的吸收和发散,同时也能够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分次服用则是为了确保药效的持续和稳定。

此外,问题中还提到了“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体质较强壮的人,可以适量增加附子和干姜的用量。附子具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而干姜则能够温中散寒、温肺化饮。在中医理论中,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医生会灵活调整药物的用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附子有毒,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且煎煮时间要足够长,以降低其毒性。

总的来说,这个煎服过程体现了中医对药物煎煮方法和服用剂量的严格把控,以及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进行个性化调整的治疗理念。在服用中药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