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5章 (18)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第5章 (18)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作者:澄明之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0 16:06:40 来源:小说旗

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这段描述是关于桂枝汤及其变方的应用指导。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背景知识。

桂枝汤,作为仲景方中的一首名方,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症,其症状包括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等。该方通过调和营卫、解肌发表来达到治疗效果。

当服用桂枝汤后,出现大汗出、脉洪大的情况,这通常意味着病人体质较虚,或是发汗过度。然而,如果这种大汗出和脉洪大是正气驱邪外出的表现,且病人无其他不适,仍可继续使用桂枝汤,按照之前的煎煮和服用方法(即如前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汗出后应及时补充水分,以防伤津。

至于“形似疟,一日再发者”,这里的“形似疟”指的是病人症状类似疟疾,表现为寒热往来,但并非真正的疟疾。而“一日再发”则是指这种寒热往来的症状在一天内会多次出现。对于这种情况,如果能够通过发汗使邪气外出,则病情有望缓解。此时,宜选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是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合方,但桂枝用量多于麻黄,意在微发其汗,既调和营卫,又驱邪外出,适用于表证未解而汗出不畅的情况。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原文: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

桂枝一两十七铢: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在古代,药的剂量单位有斤、两、铢等,其中1两等于24铢。这里的“一两十七铢”是一个相对精确的剂量,体现了中医对方剂配伍的严谨性。

芍药一两六铢:芍药指的是白芍,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

麻黄十六铢(去节):麻黄是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去节是指在使用时去掉麻黄的节部,因为节部药性较强,易导致发汗过度。

生姜一两六铢(切):生姜是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切片有助于药物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析出。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杏仁是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去皮尖可以减少杏仁的毒性,并使其更易于煎煮和服用。

甘草一两二铢(炙):甘草是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炙甘草是指将甘草炒至微黄色,以增强其补脾益气的功效。

大枣五枚(擘):大枣是鼠李科植物枣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擘是指用手将大枣掰成小块,以便更好地煎煮和服用。

总的来说,这份方剂的药物组成和剂量体现了中医对方剂配伍的精准性和严谨性。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通过合理的配伍和剂量调整,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调整和加减。

原文: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首先,准备好上述七味药物:桂枝、芍药、麻黄(去节)、生姜(切)、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大枣(擘)。这些药物的比例和剂量已经根据方剂要求进行了精确配伍。

接下来,取五升水作为煎药用的溶剂。将麻黄先放入锅中,煮沸一二次后,去掉上层的浮沫。这一步的目的是去除麻黄中的杂质和过多的药性,以免刺激咽喉和引起不适。

然后,将其他六味药物(桂枝、芍药、生姜、杏仁、甘草、大枣)一起加入锅中,继续煎煮。煎煮的过程中,要注意火候的控制,避免药物烧焦或水分蒸发过快。

当煎煮到药液剩下二升左右时,即可关火。此时,用漏网或纱布等工具将药渣过滤掉,留下纯净的药液。

将药液分为两份,每份一升。患者需要在一天内分两次服用,每次服用一升。服用时,药液的温度应适中,既不太热也不太冷,以免刺激胃肠道。

总的来说,这段煎服法描述了如何将药物煎煮成药液,并分次服用的具体步骤。这些步骤体现了中医对方剂煎服法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释放并被患者吸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