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5章 (19)白虎加人参汤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第5章 (19)白虎加人参汤

作者:澄明之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0 16:06:40 来源:小说旗

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这段描述是关于服用桂枝汤后病情变化的处理方法。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原文的含义:患者在服用桂枝汤后,出现了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的症状,这时需要用白虎加人参汤来治疗。

桂枝汤作为经典的解表方剂,常被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所致的太阳病。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出现患者服用桂枝汤后,大汗出、大烦渴不解的情况。这确实意味着病邪已经由表入里,从太阳病转化为阳明病,形成了阳明经证的热盛津伤之候。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病情变化的原因。桂枝汤具有辛温解表的作用,能够发散体表的寒邪。然而,如果患者体内原本就存在热邪,或者外感风寒之邪入里化热,那么服用桂枝汤后,就可能出现大汗出、烦渴等症状。这是因为桂枝汤的辛温之性,激发了体内的热邪,使其向外发散,同时也耗伤了体内的津液。

此时,患者的脉象洪大,是阳明经热盛的典型表现。洪大脉意味着体内的热邪炽盛,气血涌动,推动脉象变得宽大而有力。同时,大汗出而烦渴不解,则是热盛伤津、津液耗损的征象。患者因为热邪的煎熬和津液的耗损,而出现口渴难耐、烦躁不安的症状。

针对这种病情,白虎加人参汤成为了首选方剂。白虎加人参汤由白虎汤加人参组成。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阳明经热盛所致的壮热、面赤、烦渴、汗出、脉洪大等症状。加入人参后,既能益气生津,又能防止石膏、知母等大寒之品伤及脾胃之气,从而达到清热生津、益气养阴的目的。

因此,对于服用桂枝汤后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的患者,白虎加人参汤能够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使病情得以缓解。这也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白虎加人参汤方

原文:知母六两 石一斤膏(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 人参三两

1. 知母:六两。知母在中医中常用于治疗热病烦渴、肺热燥咳等症状。它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六两的用量,在古方中算是比较大的,这通常意味着需要较强的清热作用。

知母,是天门冬科知母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在中国各地都有栽培,具有强大的抗旱抗寒能力,能在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生长,因此也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之一。

知母作为中药材,其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清热泻火:知母性寒,味苦、甘,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肺燥干咳、虚热烦渴等症状。

2. 生津止渴:知母还能生津止渴,对于胃火亢盛、热病烦渴的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 滋阴润燥:知母能够滋阴润燥,对于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调节血脂和血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知母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能有效降低血脂和血糖,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状况,缓解高血脂和糖尿病症状。

5. 抗氧化:知母的核酸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高,能够抵御自由基的危害,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维持皮肤的健康状态,有助美白抗衰老。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知母,因为其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

在服用知母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2. 石膏:一斤(碎,绵裹)。

石膏,既可生用也可煅用。生石膏性味归经是味甘、辛,大寒,归肺、胃经;煅石膏则味甘、辛,涩,寒,归肺、胃经。

二、药用价值

1. 清热泻火:石膏是一种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药,辛寒入肺经,善清肺经实热,可以用于治疗肺热喘咳、发热口渴。同时,它还能清泻胃火,用于治疗胃火上攻引起的牙龈肿痛、胃火头痛等症状。

2. 除烦止渴:石膏具有除烦止渴的功效,对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 收敛生肌:煅石膏则具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功效。它可以用于治疗溃疡不敛、湿疹瘙痒、外伤出血以及水火烫伤等症状。

4. 促进伤口愈合:石膏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有助于消除体内的炎症和水肿,从而加速创伤的愈合。

三、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1. 服用方法:石膏通常可以煎汤内服,也可以入丸、散服用。但具体的服用方法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 注意事项:

石膏性寒,因此阳虚寒证、脾胃虚弱的患者应慎用,以免加重病情。

在服用石膏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3. 甘草:二两(炙)。甘草在中医中被称为“国老”,具有调和药性、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等多种功效。炙甘草则更注重于温补脾胃。二两的用量,在方剂中起到了调和药性、增强方剂整体效果的作用。

4. 粳米:**。粳米在中医方剂中并不常见,但在一些清热生津的方剂中,如白虎汤,会加入粳米来增强生津止渴的效果。**的用量,相当于现代计量的一小碗左右,足以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

5.人参:三两。人参是中医中的名贵药材,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三两的用量,在方剂中起到了益气生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人参,这味中药材在中医领域乃至全球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百草之王。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60厘米。其根茎短,主根纺锤形,掌状复叶3\\~6轮生茎顶,伞形花序单生茎顶,具30\\~50花,果扁球形,鲜红色。人参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朝鲜,在中国则主要分布于辽宁东部、吉林东半部和黑龙江东部,一般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下。

人参的药用价值非常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大补元气:人参能够大补元气,对于元气亏虚、神疲乏力等症状有显着的改善作用。

2. 健脾益肺:人参可以健脾益肺,增强脾胃功能,改善食欲不振等症状,还能补肺气,治疗肺气亏虚导致的咳嗽等问题。

3. 生津止渴:人参对肺的阴液和胃阴不足有很好的补养作用,能够生津止渴,治疗热病久治不愈引起的口渴等症状。

4. 安神益智:人参能够安神益智,增强记忆力,改善神经衰弱等症状。

5. 改善心脏功能:人参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与冠脉血流量,从而改善心脏功能,抗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

服用方法:

*嚼着吃:将人参洗净后直接放入口中咀嚼后食用。

含着吃:将人参切成薄片后含在嘴里,不断吞咽唾液,直至参片含化。

蒸着吃:将人参放在碗里加水蒸透后,饮汁、食渣。

煮水吃:将人参放入砂锅加水煮开后再喝,注意避免使用五金炊具。

炖汤喝:将人参塞入处理好的乌鸡肚子里面,加水、调料小火慢炖,炖好后可以吃人参、喝鸡汤。

泡水喝:将人参切片后放入碗内或杯中,用开水冲泡15\\~30分钟即可饮用,可以一边喝一边续水,直至没有参味时连参片一起吃掉。

泡酒喝:将人参泡入白酒中,等人参的药效融入酒中后即可饮用。

研粉吃:将干人参磨成粉末,每天挖适量人参粉末用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

人参具有补元气等功效,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上火、失眠、血压升高等副作用,因此每天食用量不宜超过3克。

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会破坏人参中的营养成分,因此建议在食用人参后至少间隔2小时再喝茶。

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蒜、桂皮等会加重身体的燥热,不利于人参的吸收。

人参不能与萝卜、黎芦等同时食用,这些食物具有泄气作用,会抵消人参的补益作用。

过敏体质者慎食人参,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等。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食用人参。

综上所述,这些药材组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热盛伤津、烦渴不解等症状。方剂中的药材各具特色,共同发挥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益气养阴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方剂的应用需要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方剂和用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原文: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将方剂中的五味药材加上一斗水,开始煎煮。在煎煮的过程中,要特别留意米是否煮熟,因为当米煮熟时,也意味着汤药已经煎煮完成。此时,需要去除药渣,只保留药液,然后将其温热至适宜饮用的温度,每次服用一升,每天需要服用三次。

这种方法,其实蕴含了中医对于药物煎煮的深刻理解和智慧。首先,以米作为煎煮的参照物,可以直观地判断汤药的煎煮程度,确保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解在水中。其次,去除药渣的步骤,则是为了去除药物中的杂质和无效成分,只保留纯净的药液。最后,温服和日三服的服药方法,则体现了中医对于服药温度和服药频率的讲究,以确保药物能够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