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风再起 > 第124章 支援洛阳

明风再起 第124章 支援洛阳

作者:浮世蒹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12:52:07 来源:小说旗

崇祯皇帝得知祖坟被烧,怒发冲冠,龙颜震怒之下,再次以雷霆之势严厉下旨,严令各地即刻派兵围攻农民起义军,以雪此奇耻大辱。

李长风接到旨意,深知事态紧急,丝毫不敢耽搁。他迅速安排,将那500名学生军送上早已准备好的海船。随着船帆扬起,海船破浪前行,经过几日在茫茫大海上的航行,终于抵达了黄河的入海口。

抵达黄河入海口后,戚神风一声令下,学生军们有序地换乘沙船,沿着黄河河道向着洛阳疾驰而去。沙船在黄河的波涛中穿梭,学生军们站在船上,望着两岸快速后退的景色,心中既有对即将到来战斗的紧张,又充满了为国效力的使命感。

洛阳终于到了!

杨嗣昌站在城头,满心焦急地盼望着援军到来。当他终于看到洪承畴口中所谓的海南强军时,不禁瞪大了眼睛,差点气得当场晕厥过去。

眼前出现的队伍,人数竟如此之少,满打满算只有500人。再仔细一看,这些士兵个个面容稚嫩,身形瘦弱,分明就是一群乳臭未干的孩子。而且他们的装备简直让人大跌眼镜,盔甲极不齐全。身上穿着如同龙虾般的红色衣服,仅仅在胸甲、头盔、膝盖等关键部位才有整块的护甲。

杨嗣昌眉头紧皱,心中满是不满与怀疑。就这般模样的队伍,真能解洛阳之围?他忍不住转头看向身旁的将领,低声抱怨道:“这就是所谓的援军?如此兵力,如此装备,如何与那如狼似虎的起义军抗衡?”将领们也是一脸无奈,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作答。

更为搞笑的场面来了!

在洛阳城门前,戚神风吹响哨子,那清脆的哨声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魔力,500 名学生军瞬间整齐地停下脚步。紧接着,队伍前方迅速打出两面旗帜,一面是大明的日月旗,另一面大旗上“宁远伯”三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旌旗随着劲风猎猎作响,的确威风凛凛。

就在众人还未从这壮观的旗阵中回过神来,激昂的鼓乐声骤然响起。海南军的鼓乐手们熟练地奏响了《掷弹兵进行曲》,节奏明快有力。“全体准备,前进!”戚神风一声令下,学生兵们踩着鼓点的节奏,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手中紧紧握着新下发且带有刺刀的火铳,精神抖擞地朝着洛阳城迈进。

城墙上,各地的总兵和将领们目睹这一幕,先是面面相觑,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场景,紧接着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在他们眼中,这群穿着奇特、人数稀少的队伍,再加上这如同表演般的入城仪式,实在是滑稽可笑。

“这海南驸马爷李长风,果真是个纨绔,莫不是送了一支军乐仪仗队来给大家打气的?”一位总兵大笑着说道,周围的将领们也纷纷附和,言语中满是对这支队伍的轻视。

海南学生军踏入洛阳城后,还未来得及完全适应城中的紧张氛围,李自成所率义军的凌厉攻势便如狂风骤雨般袭来。

义军首先将矛头指向宜阳县,他们士气高昂,攻势迅猛。宜阳县虽有一定防御,但在义军的猛烈攻击下,很快便宣告失守。知县唐启奏拒不投降,最终惨烈被杀,义军成功攻克宜阳县,为后续行动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永宁县(今洛阳市洛宁县)成为义军的下一个目标。永宁县城内,万安王及其家族平日里养尊处优,面对如狼似虎的义军,毫无抵抗之力。义军如潮水般涌入,永宁县城迅速沦陷,万安王及其家族成员皆被诛杀,一时间血雨腥风笼罩着这座县城。

在接连攻克宜阳和永宁后,义军势不可挡,迅速挥师扫荡洛阳周围其他各县。所到之处,明军望风披靡,各县纷纷落入义军之手。转眼间,义军已完成对洛阳城的全面包围,兵锋直指洛阳城,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火已经烧眉毛了,福王府内却一片歌舞升平,浑然不觉大祸将至。

二月初八的琉璃灯影里,洛阳知府冯一俊的皂靴在福王府金砖地上洇出泥水。他盯着廊柱间飘荡的鲛绡帐,那上面用金线绣的百子千孙图正在蚕食他的眼角余光——就像朱常洵此刻用象牙箸夹起的龙眼金丝卷,正一点点碾碎河南最后的生机。

\"王爷明鉴,各卫所缺饷已逾半载。\"冯一俊的嗓音在沉香暖雾中发颤,怀中塘报被冷汗浸透,\"昨日新安县又饿死三百戍卒,守备王绍禹带着家小上了邙山...\"

鎏金蟠螭烛台上爆开灯花,惊得捧盂侍女腕间金跳脱叮当作响。朱常洵忽然笑起来,嵌宝护甲敲打着越窑秘色瓷碗沿:\"冯大人尝尝这熊掌,用嵩山雪水煨了三天三夜呢。\"

冯一俊喉头滚动。他当然知道这道菜要耗掉多少民脂民膏——光是融雪用的银丝炭,就够城外流民营半月嚼谷。八个月前他亲眼看见饥民在福王府后巷争夺潲水,而朱常洵的猎犬正啃着裹金箔的羊肋排。

\"闯贼已破永宁,前锋已经包围洛阳。\"他终于从袖中掏出染血的军报,青瓷地砖上顿时绽开暗红梅花,\"若再不拨发藩库银两犒军,洛阳城...\"

\"聒噪!\"

金杯重重顿在紫檀案上,惊得屏风后奏乐的伶人错了个音。朱常洵突然起身,二百斤重的身躯裹着孔雀羽大氅,活像尊移动的鎏金佛像。他踱到那架五丈宽的缂丝《清明上河图》前,指尖抚过汴河上飘荡的贡船:\"当年工部用三千匠人仿制这幅画,父皇说少绣了艘载牡丹的船——你们这些外官啊,总看不见真正的宝贝。\"

冯一俊突然闻到奇异的腥甜。他这才发现殿角错金博山炉里烧的不是寻常沉香,而是掺了鹿血的龙涎香。猩红烟雾缠绕着梁间\"克昌厥后\"的金匾,把万历皇帝御笔晕染得如同泣血。

\"王爷!\"老知府扑通跪地,官帽滚落在波斯进贡的瑞龙脑香屑里,\"就算不念江山社稷,城外那些等着放赈的百姓...\"

\"百姓?\"朱常洵的护甲划过琉璃窗上凝霜,窗外三十八个铜缸里正冰镇着岭南鲜荔,\"上月不是让王庄拨了五百石陈米?\"他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笑起来,脸上横肉在烛火下泛着油光:\"对了,冯大人回衙时,记得把西偏殿那十二车《道藏》带走——先帝赐的经书,最是镇邪。\"

三更梆子响时,冯一俊抱着赏赐的《道德经》踉跄出府。朱漆大门在他身后轰然闭合,吞没了殿内骤然响起的《霓裳羽衣曲》。守门宦官袖着手嘀咕:\"这老倌儿倒会挑时辰,偏赶着王爷试新排的七宝舞...\"

雪越下越大,掩去了知府车驾在官道上的辙痕。王府地窖里,二十万两饷银正在樟木箱中沉默,箱盖上\"永镇河洛\"的烫金渐渐被绿锈侵蚀,像极了黄河堤岸下蠕动的蚁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