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风再起 > 第161章 烽烟四野

明风再起 第161章 烽烟四野

作者:浮世蒹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12:52:07 来源:小说旗

崇祯八年,八月,河南彰德府。

卢象昇的帅帐设在黄河渡口,帐外飘着“剿贼总理”的纛旗,旗面被河风撕开几道裂口。案头堆着七府告急文书,最上面那份沾着血指印——是洛阳粮商被饥民分食前咬破手指写的求援信。

“督师,洪部堂又截了我们的饷。”参军捧着空荡荡的饷箱,箱底几只饿死的虱子还在抽搐,“弟兄们三日没见米了。”

卢象昇摘下铁胄,露出斑白鬓角。他摸了摸腰间祖传的雁翎刀,刀柄缠着的红绸已褪成褐色,那是去年在滁州剿寇时,百姓献的万民伞流苏。

“告诉将士们……”他忽然剧烈咳嗽,帕子上绽开血梅,“就说我卢象昇,明日带头渡河!”

西安,洪承畴行辕

西北剿总衙门内,洪承畴正与陕商宴饮。

“这尊玉佛,可是蓝田新坑出的冰种。”陕商总会王老爷掀开锦缎,佛像眉心一点翡色,恰似美人痣。

洪承畴抚须而笑:“听闻高迎祥掠了秦王墓,倒不及诸位雅趣。”

丝竹声里,亲兵呈上密报。洪承畴瞥见“李长风舰队现身登州”几字,笑意骤冷。他挥退歌姬,蘸着酒水在案上写了个“剿”字,水痕很快被地龙烘得无影无踪。

阌乡,闯王大营

李自成赤脚踏过满地箭镞,牛皮靴早在商洛山突围时跑丢了。他抓起把混着砂石的糙米塞进口中,嚼得满嘴血沫:“老高,额们得换个打法。”

高迎祥正擦拭从凤阳皇陵抢来的金编钟,闻言抬头:“咋?学洪阎王筑京观?”

“筑他娘!”张献忠掀帘而入,腰带上别着三颗童子头颅,那是他从襄阳知府衙内抢的,“要额说,先屠了开封,让朱家看看什么叫真龙血!”

营外忽起喧哗,饥民如潮水般涌来。他们举着树皮做的“闯”字旗,瞳仁饿得发绿,像群嗅到腐肉的豺狗。

紫禁城,罪己之夜

十月廿三,钦天监奏报彗星袭月。

崇祯独自跪在太庙前,龙袍上沾满香灰。列祖列宗牌位在烛火中明灭,恍惚化作十三陵的巍巍山影。

“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

他忽然暴起,一脚踹翻供案!

三牲祭品滚落在地,太祖画像被羊血染红半边。王承恩领着翰林们冲进来时,正听见皇帝对着虚空嘶吼:

“洪承畴养寇自重!卢象昇沽名钓誉!李长风海外称王!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是男儿!”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明末农民战争进入关键转折阶段,而崇祯皇帝终于迎来了一个让他振奋的好消息。

七月流火之际,农民军领袖高迎祥率部自终南山疾驰而下,意图直捣西安以图大业。这位被推为\"闯王\"的陕北汉子,身披重甲穿越子午谷天险,却在周至黑水峪遭遇陕西巡抚孙传庭精心设计的伏击。时值盛夏暴雨,起义军连日断粮,战马羸弱,而孙传庭凭借地形之利,在狭窄谷道两侧布下天罗地网。

陕西周至黑水峪。

暴雨冲刷着秦岭北麓的千沟万壑,黑河水暴涨如怒龙。高迎祥的闯军残部挤在峡谷泥泞中,马蹄陷进腐叶堆,溅起的泥浆里混着血沫——他们已经三天没吃过整粒粮食,连战马都开始啃食皮带。

“闯王!前头有座废庙!”探马从雨幕中钻出,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冷汗,“能避雨!”

高迎祥抹了把糊住眼睫的血痂,那是昨日与洪承畴亲兵队厮杀时留下的。他抬头望了望阴沉的天空,雨水顺着铁胄缝隙灌进脖颈:“进庙!生火!”

残破的山神庙里,篝火刚燃起,忽听梁上“咔嚓”一声轻响。

“有埋伏!”

孙传庭的伏兵从神像后、地砖下、房梁上暴起!陕西边军的锁子甲在火光中泛着鱼鳞般的冷光,雁翎刀专砍人腿——这是孙传庭研究闯军流寇战法后独创的“断蹄阵”。

高迎祥挥刀劈开两个刀牌手,却发现庙门外竖起三重拒马枪,枪头淬着幽蓝毒药。暴雨中传来孙传庭的冷笑:“高闯王,本抚用五百斤砒霜泡了这些枪头,特为你备的!”

庙内闯军突然惨叫——篝火里掺了生石灰,遇水沸腾!

混战中,高迎祥的亲兵队长突然反水,一枪捅穿他的坐骑。这汉子原是米脂驿卒,此刻满脸涕泪:“闯王!他们抓了额娘……”

高迎祥坠马瞬间,十八张铁网兜头罩下!网上缀满倒钩,扯下他半边脸皮。孙传庭缓步而来,乌纱帽下双眼如鹰隼:“听闻闯王爱听秦腔?本抚请了华阴老腔班,送你一程。”

暴雨中果真响起嘶哑的《金沙滩》:

“杨继业碰碑啊……魂归五台山——”

当关中战火正炽时,张献忠、罗汝才联军正悄然实施战略转移。是年秋,两部避开孙传庭主力,经郧阳、兴安翻越秦岭,如利刃般切入四川腹地。

九月,巴山夜雨涨秋池。

张献忠的革左五营踩着栈道腐木潜入四川,崖壁上“西江石壁”的摩崖石刻被泼上人血。罗汝才抚摸着新缴获的弗朗机炮,炮身上还沾着保宁知府的脑浆:“八大王,打成都还是重庆?”

“打个逑!”张献忠一脚踹翻俘虏的秀才,踩着《蜀都赋》竹简狞笑,“先屠了梓潼县,给朱家小儿送份中秋礼!”

那夜,七曲山大庙的魁星像被套上闯军红巾,文昌帝君手里的玉笏换成剥皮刀。

在剑州(今四川剑阁),他们遭遇明将罗万象阻击,起义军以夜袭战术破关夺城;至梓潼时,又巧妙利用暴雨夜色,渡过湍急的梓潼江直插敌后。据《明季北略》记载,张献忠除擅用\"以走致敌\"之策,更善用心理战——每攻克州县必枭斩贪腐官吏,开仓济民,故所过之处\"饥民箪食壶浆以迎\"。仅两月间,义军便连克绵州、泸州、巴州等重镇,前锋直抵川北重镇保宁(今阆中),迫使明廷急调湖广总兵秦翼明入川会剿 。

十月初三,高迎祥的囚车抵京。

百姓争掷臭鸡蛋,却见铁笼里的“闯王”已成血人——孙传庭为防劫囚,挑断他手脚筋,用鱼线缝住眼皮。经过正阳门时,忽然下起冰雹,有稚童惊呼:“龙鳞!老天爷撒龙鳞了!”

最终在高迎祥被凌迟处死于京师,其部众由李自成收编,\"闯王\"大旗得以延续 。

在河南的一个小村庄里,瘦骨嶙峋的孩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大人满脸愁容,无奈叹息。突然,一阵激昂的歌声打破了村庄的沉闷:“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起初,只是几个年轻人小声哼唱,声音虽小,却带着希望与力量。很快,这声音像野火一般,迅速在村子里蔓延开来。老人们停下手中的活计,孩子们也跟着节奏蹦蹦跳跳,原本死寂的村庄瞬间充满生机。

村口,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激动地说:“这闯王真是咱穷苦百姓的大救星呐!只要他一来,咱就不用再交那要命的粮税啦!”旁边的年轻人用力点头,握紧拳头道:“没错!我要去投奔闯王,跟着他让咱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女人们虽然没说话,但眼中也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开始默默收拾行李,准备迎接新的生活。

随着歌谣的传唱,越来越多的村庄响应。人们奔走相告,成群结队地汇聚在一起,等待着闯王的到来。当李自成的起义军出现在视野中时,人群沸腾了。大家挥舞着手中的旗帜,高喊着歌谣,热烈欢迎。起义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还开仓放粮,救济饥民。百姓们看到希望,纷纷加入起义军,队伍不断壮大。

虽然高迎祥被抓住了,但是新的闯王诞生了,这个闯王——他姓李!

崇祯在城楼上眯起眼,看着那颗曾震动半壁江山的头颅被按上砧板,突然想起李长风——那个“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语难道是他领会错了?

刽子手的鬼头刀落下时,一只信鸽掠过血雾,脚环上“济州”二字一闪而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