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风再起 > 第162章 皇太极称帝

明风再起 第162章 皇太极称帝

作者:浮世蒹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12:52:07 来源:小说旗

盛京的清晨,薄雾笼罩着这座正在崛起的都城。皇宫内,侍女们捧着金盆玉盏穿梭于廊柱之间,侍卫们身着崭新的铠甲肃立两旁。今日,是皇太极登基称帝的大日子。

范文程站在大殿外,看着工匠们最后调整着殿前的九龙丹陛。这位汉人谋士年近五旬,鬓角已见斑白,却仍精神矍铄。他伸手抚平官服上并不存在的褶皱,心中感慨万千。

\"范先生,大汗召见。\"

听到侍卫的传唤,范文程整了整衣冠,迈步走向崇政殿。殿内,皇太极正背对着大门,凝视着墙上悬挂的《坤舆万国全图》。他身材魁梧,身着绣金龙的朝服,脑后垂着精心编结的辫子,整个人散发着不怒自威的气势。

\"臣范文程,叩见大汗。\"范文程恭敬地行礼。

皇太极转过身来,方正的脸上带着罕见的笑意:\"范爱卿免礼。今日之后,便该改口称'皇上'了。\"

范文程直起身子,注意到皇太极眼下淡淡的青黑,显然昨夜未得安眠。\"皇上夙兴夜寐,为国操劳,还望保重龙体。\"

皇太极走到案前,手指轻敲着那份刚刚拟好的即位诏书:\"朕思虑再三,改国号为'清',年号'崇德',范爱卿以为如何?\"

\"清者,水德也。水能克火,正应明朝'火德'。皇上圣明。\"范文程顿了顿,\"只是,臣担心诸贝勒中或有异议...\"

\"代善他们?\"皇太极冷笑一声,\"自父汗驾崩以来,他们何时真正服过朕?不过是碍于朕的军功和权谋,不得不低头罢了。\"

殿外传来脚步声,多尔衮大步走入,单膝跪地:\"禀大汗,登基大典已准备就绪,请大汗移驾。\"

皇太极的目光在多尔衮年轻俊朗的脸上停留片刻。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曾经是他最大的政敌,如今却成了最得力的助手。\"起来吧。十四弟,今日之后,我大金...不,我大清将翻开新的一页。\"

多尔衮起身,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大汗...不,皇上雄才大略,必能带领我族问鼎中原。\"

皇太极大笑,拍了拍多尔衮的肩膀:\"好!有十四弟相助,何愁大业不成?走,随朕去接受万民朝拜!\"

盛京皇宫正门大开,旌旗猎猎。八旗将士分列两侧,盔明甲亮。皇太极登上高高的祭坛,身后跟着代善、多尔衮、豪格等宗室重臣。坛下,文武百官、蒙古各部使者、朝鲜使节等黑压压跪了一片。

礼官高声宣读即位诏书:\"...今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顺应天命,统御万邦...\"

跪在前排的代善低着头,眉头紧锁。这位年长的贝勒始终认为保留\"大金\"国号更能凝聚女真各部。他微微侧头,瞥见身旁的多尔衮一脸狂热,心中不由冷笑:年轻人,只知道追随权势,却忘了根本。

诏书宣读完毕,皇太极接过侍从奉上的玉玺,高举过头。阳光下,玉玺上的\"大清皇帝之宝\"六个篆字熠熠生辉。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中,皇太极的目光越过人群,望向南方。那里,有他梦寐以求的中原沃土,有他日思夜想的紫禁城。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北京城,乾清宫内。

崇祯皇帝朱由检正在批阅奏章。这位二十出头的年轻皇帝面容清瘦,眼下带着疲惫的阴影。登基九年来,内忧外患从未间断,让这位励精图治的君主过早地显出了老态。

\"陛下,兵部急报。\"太监王承恩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呈上一份加急文书。

崇祯展开一看,脸色骤变:\"东虏酋首皇太极僭号称帝,改国号为清?\"

王承恩低着头:\"据辽东巡抚方一藻奏报,伪清已改元'崇德',并遣使赴蒙古各部及朝鲜宣谕。\"

崇祯猛地拍案而起,案上的茶盏被震得叮当作响:\"狂妄!蛮夷小丑,安敢如此!\"他急促地在殿内踱步,\"传旨,命兵部即刻议处,加强山海关防务!\"

\"老奴这就去传旨。\"王承恩正要退出,又被崇祯叫住。

\"且慢...陕西流寇近日如何?\"

王承恩面露难色:\"回陛下,闯贼李自成近日连破宜川、延长等县,势如破竹...\"

崇祯长叹一声,颓然坐回龙椅。他望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章,西北旱灾、东南水患、朝廷党争...每一件都亟待解决。现在,北方又添新患。

\"传朕口谕,明日早朝,群臣集议东虏之事。\"

当夜,盛京皇宫内灯火通明。皇太极设宴款待群臣,席间觥筹交错,歌舞升平。

多尔衮举杯上前:\"臣弟敬皇上,愿我大清国运昌隆,早日一统天下!\"

皇太极饮尽杯中酒,笑道:\"十四弟豪气干云!不过...\"他环视四周,压低声音,\"欲取天下,当步步为营。明朝虽内忧外患,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多尔衮眼中精光一闪:\"皇上深谋远虑。臣弟愿为先锋,直捣黄龙!\"

\"不急。\"皇太极摇头,\"先稳固辽东,收服蒙古,再图南下。范爱卿,你以为如何?\"

一旁的范文程拱手道:\"皇上圣明。以臣之见,可先遣小股兵马入关袭扰,疲明军之力,待其内乱加剧,再大举南下。\"

皇太极满意地点头:\"正合朕意。来,众卿共饮此杯!\"

宴席散去后,皇太极独自站在宫墙上,望着南方的夜空。星光下,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

\"朱由检...\"他轻声念着崇祯皇帝的名字,\"这天下,终究要易主了。\"

紫禁城内,崇祯同样夜不能寐。他站在乾清宫外的汉白玉栏杆前,望着北斗七星。夜风拂过他的龙袍,带来一丝凉意。

\"陛下,夜深露重,请保重龙体。\"周皇后轻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崇祯没有回头:\"皇后,你说朕是不是个无能的皇帝?登基九年,内不能安民,外不能御侮...\"

周皇后走到他身旁:\"陛下励精图治,宵衣旰食,天下人有目共睹。只是积弊太深,非一日可改。\"

崇祯苦笑:\"励精图治...可西北饿殍遍野,东南税赋沉重,朝中党争不断,李长风拥兵自重,如今东虏又...朕这个皇帝,当得真是窝囊。\"

周皇后轻握丈夫的手:\"陛下切勿自责。只要上下一心,定能渡过难关。\"

崇祯望着妻子憔悴的面容,心中一痛。大婚时的周皇后明艳照人,如今不过二十出头,眼角已有了细纹。他轻叹一声:\"回去吧,明日还有早朝。\"

次日清晨,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前,文武百官肃立。当崇祯皇帝登上宝座时,众臣跪拜行礼。

\"众卿平身。\"崇祯的声音有些沙哑,\"昨日辽东急报,东虏酋首皇太极僭号称帝,改国号为清。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兵部尚书杨嗣昌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加强山海关防务,防止虏骑南下。同时可遣使联络蒙古林丹汗残部,东西夹击...\"

\"杨尚书此言差矣!\"温体仁冷笑道,\"林丹汗早已败亡,其子额哲投降东虏,何来残部可联?当务之急是整顿京营,以防不测。\"

朝堂上顿时争论不休。崇祯看着下面争吵的大臣,额头青筋隐现。这些饱读诗书的朝臣,平日里满口仁义道德,一到关键时刻就各执己见,互相攻讦。

\"够了!\"崇祯拍案而起,\"虏酋称帝,尔等不思退敌之策,反而在此争吵!杨嗣昌,朕命你即刻前往山海关,督师御虏!\"

杨嗣昌跪地领旨。崇祯又看向户部尚书:\"陕西赈灾粮饷筹措如何?\"

户部尚书面露难色:\"回陛下,国库空虚,加派已至极限...\"

崇祯闭上眼睛,强压怒火:\"退朝!\"

当北京朝堂乱作一团时,盛京的皇太极正在新建的清宁宫接见蒙古各部使者。这些草原贵族纷纷献上骏马、貂皮等贡品,表示臣服。

皇太极高坐龙椅,面带微笑:\"诸位远道而来,朕心甚慰。自今日起,大清与蒙古各部永结盟好,共图大业!\"

科尔沁部的使者高声说道:\"大清皇帝威震四方,我等愿效犬马之劳!\"

皇太极满意地点头,目光扫过众人:\"朕欲仿明制设立六部,整顿军政。范爱卿,此事交由你全权负责。\"

范文程出列领旨:\"臣必竭尽全力。\"

当晚,皇太极在清宁宫设宴款待蒙古使者。席间,多尔衮借酒劲说道:\"皇上,臣弟请命率军南下,给明朝一个下马威!\"

皇太极沉吟片刻:\"也好。不过记住,以袭扰为主,不必恋战。要让明军疲于奔命,却摸不清我军虚实。\"

多尔衮大喜:\"臣弟领旨!必不负皇上所托!\"

宴席散后,皇太极独自来到书房。墙上挂着的地图上,明朝的疆域被朱笔勾勒出来。他伸手抚过北京的位置,眼中闪烁着野心的火焰。

\"崇祯...我们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崇祯九年四月,海南琼州府。

椰风蕉雨里,李长风赤足站在礁石上,手中捏着刚送到的密报——“东虏伪帝皇太极,于沈阳僭号‘大清’,改元崇德。”

浪涛拍岸,溅湿了纸上的墨迹,将“崇德”二字晕染成一片狰狞的污痕。

“呵……”李长风忽然笑了一声,指尖一松,密报被海风卷走,飘向翻滚的浪沫。

“侯爷?”副将陈武小心翼翼道,“是否传令各港备战?”

李长风眯眼望向北方,海天交界处乌云翻涌,似有风暴将至。

“备什么战?”他嗤笑,“崇祯还在忙着给洪承畴写‘忠勤懋着’的匾额,建奴倒先称帝了。”

他转身走向岸边战船,蟒袍衣角扫过沙滩上散落的珊瑚碎——那猩红的碎块,像极了紫禁城丹墀下的血渍。

“传令济州岛。”李长风踏上甲板,声音混在海风里,冷得刺骨。

“让多尔博知道他亲爹干了什么好事。”

当夜,琼州军港灯火通明。

李长风独自站在海图前,手指从沈阳划到北京,又重重点在旅顺口上。

窗外惊雷炸响,照亮他嘴角一抹讥诮——

这天下,早该换个活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