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风再起 > 第168章 电池电报和飞艇的发明

明风再起 第168章 电池电报和飞艇的发明

作者:浮世蒹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12:52:07 来源:小说旗

电池的发明

三亚军器局的雨季总是带着咸腥。林墨白蹲在蒸汽机泄压阀旁,指尖摩挲着从马尼拉运来的古怪石块——那是西班牙商船压舱用的\"魔鬼骨\",灰白表面布满蜂窝状孔洞,在暴雨天会散发若有若无的酸臭。

\"扔掉!\"老匠师捂着鼻子呵斥,\"上次你拿琉球硫磺做实验,炸飞了半个屋顶!\"少年却将石块贴近耳畔,仿佛听见宁远侯月前那句漫不经心的低语:\"雷电囚于金石,其力可驱万钧...\"

三日后·宁远侯府书房

李长风正在批阅琼州铁矿奏报,忽见亲兵捧来个浸透海水的樟木匣。掀开瞬间,他瞳孔骤缩——匣中排列着十二枚铜锌圆片,每片之间夹着浸透酸液的椰棕垫,正极柱上缠着从陨铁提炼的银丝。

\"那混血小子说...\"亲兵话音未落,木匣突然迸出蓝白火花。电光窜上房梁,将《坤舆全图》的南海部分灼出焦痕。

暴雨中的军器局弥漫着刺鼻气味。李长风踹开作坊大门时,林墨白正往陶罐倾倒暹罗青柠汁。少年转身露出左臂的溃烂伤口——那是三天前电解实验爆炸留下的烙印。

\"禀侯爷,用西班牙运来的'魔鬼骨'提纯的酸液...\"他颤抖着举起缠满蕉麻的铜棒,棒尖电光如银蛇吐信,\"能点亮琉球水晶!\"

二十四个特制陶瓮排列成八卦阵型。林墨白改良的\"伏龙罐\"内,铜片与锌板浸泡在甘蔗酒调制的电解液中,串联的银线通往中央铁塔。当李长风合上鎏金开关时,塔顶的玻璃球突然迸发刺目强光,惊得观测台上的琉球使节跌落在地。

\"还不够。\"李长风捏碎手中水晶杯,\"这太大了,我要越小越好。\"他扯开衣襟,露出心口狰狞的旧伤,\"当年西班牙人的燧发枪,击砧迸出的火星...\"

林墨白突然扑向实验台。三日后,他呈上的\"电池\"仅巴掌大小,却能让三尺长的铁链迸发持续火花。老匠人们窃窃私语,说那匣子里的电解液泛着诡异的蓝——正是掺了宁远侯珍藏的\"天外陨铁\"粉末。

无线电的发明

三亚军器局的暴雨来得毫无征兆。林墨白蹲在蒸汽机泄压阀旁,耳朵紧贴铜管,任凭滚烫的水汽灼红脸颊。这个二十岁的明西混血后裔,正试图从锅炉的嘶鸣中分辨某种规律——三日前宁远侯那句\"烽火太慢,飞鸽太险\",像鱼钩般扎在他脑仁里。

\"又炸了!\"学徒们尖叫着散开。林墨白改良的第六台信号机迸出刺目电弧,铜线圈在众人头顶划出焦痕。他抹了把脸上的煤灰,突然盯住墙角那把琉球进贡的三线琴,每一个变换的音节能组成不同的旋律,林墨白瞳孔里泛起李长风曾见过的、属于天才的偏执光芒,摩尔斯密码就这样被发明了出来。

七日后·宁远侯府

李长风正在批阅马尼拉铁矿奏报,忽见亲兵捧来个椰子壳。壳内密密麻麻嵌着铜片与磁石,两根椰棕纤维纠缠成线,连着枚浸泡在盐水中的铁钉。

\"那混血小子说...\"亲兵话音未落,椰子壳突然\"咔嗒\"作响。铁钉在无形之力的牵引下,连续敲击铜片九次,节奏竟与崖州水师衙门的晨钟分毫不差。

暴雨中的军器局灯火通明。李长风踹开作坊大门时,林墨白正用鲨鱼皮摩擦电缆。少年转身露出脖颈的奴隶烙印——那是西班牙人在马尼拉留下的\"财产标记\"。

\"禀侯爷,用琉球硫磺提纯的硫化物...\"他颤抖着捧起玻璃管,管内悬着的铜针随话音摆动,\"能传声三十里!\"

李长风突然拔出佩剑。寒光闪过,林墨白的束发绳断裂,乱发间露出被烙铁烫毁的左耳。\"从今日起,\"剑尖挑起少年下巴,\"你叫林惊雷。\"

三亚电报局

十二座三十丈高的铁塔刺破黎母山雾霭。林墨白设计的绝缘瓷瓶在晨光中泛着冷釉,每个瓷瓶都浸满从橡胶汁。当第一道试验电流穿过海底电缆时,崖州湾的渔夫们跪拜高呼,以为龙王显灵。

\"还是太慢。\"李长风敲打镀金发报键,看着纸带上疏落的点划痕迹,\"我要的是瞬息千里。\"他突然扯开衣襟,露出心口狰狞的旧伤,\"当年本爵中西班牙人火枪,弹头嵌着块磁石...\"

林墨白瞳孔骤缩。三日后,他呈上的新式电报机竟用上了李长风所说磁石,发电报竟然不用电缆,可以隔空发送。当铜针在磁场中高频震颤时,译电员惊觉每个字符传递仅需三息——比原先快了二十倍。

旅顺口前线

赵德勋的佩刀劈开雪夜,刀光映出电报房内闪烁的弧光。琉球匠人特制的玻璃罩内,铜针正以肉眼难辨的速度摆动,将宁远侯的军令译成密码:

\"寅时三刻,佯攻金州。\"

当八旗铁骑被诱至预设炮位时,第二封电报已到:\"蒸汽铁甲舰自外海逆流而上。\"镶白旗都统至死都不明白,为何明军的调度比草原上的海东青还快。

马尼拉港

林墨白望着远去的宝船舰队。那些船满载着改良电报机,即将驶向福建、登州乃至朝鲜。学徒捧着新制的《电码本》追问:\"师父,侯爷说的'互联网'究竟是何物?\"

少年抓起块磁石抛向大海,惊起成群信天翁:\"总有一日,这南海的每朵浪花都会说着同一种密语。\"他转身时,脖颈的奴隶烙印正巧映着电报塔的阴影,宛如某种新纪元的胎记。

三亚飞艇工坊的晨雾中浮动着鱼腥气。陈铁山仰头望着半空中扭曲的骨架,三十根福建运来的百年铁杉在钢索牵引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这个曾为郑家舰队打造过福船的老匠人,此刻正用鲨鱼皮打磨一具奇特的青铜构件——那是根据宁远伯手稿制作的\"旋翼平衡器\"。

\"又破了!\"学徒们的惊呼从三十丈高的竹架顶端传来。昨天刚缝制好的巨幅气囊裂开狰狞伤口,南洋橡胶与广南生丝混织的复合材料像受伤的蝠鲼皮般翻卷着。陈铁山啐出口中的竹钉,忽然瞥见墙角堆放的琉球进贡鲸须——那些曾被用来制作宫廷团扇的弹性材料,正在晨光中泛着珍珠般的色泽。

五日后·宁远伯府校场

李长风正在检阅马尼拉新铸的火炮,忽见亲兵拖来个三丈长的樟木箱。掀开箱盖的刹那,他的瞳孔微微收缩——箱中蜷缩着纺锤形的骨架,蒙皮是用鲸须编织的经纬网格,表面涂着混入砗磲粉的桐油,在烈日下泛着贝壳般的光泽。

\"陈师傅说...\"亲兵话音未落,那物事突然在箱中颤动。系在首尾的三十六根牛筋绳同时绷直,竟将整只木箱带得离地三尺!

台风季的飞艇工坊弥漫着鲸脂的腥香。李长风踹开竹门时,陈铁山正往气囊内层刷涂某种胶质。老匠人转身露出双臂的灼伤疤痕——那是测试防水涂料时被蒸汽烫出的印记。

\"禀伯爷,用琼州椰油熬制的密封剂...\"他颤抖着指向悬在梁间的庞然大物,那纺锤形气囊足有十五丈长,\"能载三千斤铁器飞渡海峡!\"

李长风突然拔出佩剑。寒光闪过,气囊侧面裂开条缝隙,露出内层纵横交错的鲸须骨架。\"还不够。\"剑尖挑起块未干的胶泥,\"我要能横跨东海的'云舟'。\"

秋分·崖州试飞场

九座新建的氢气塔在朝阳下闪着冷光。陈铁山改良的第三代飞艇\"鲲鹏号\"正在充气,涂着红漆的柚木吊舱里装着特制的气压计——玻璃管内漂浮的是水银与南洋树脂的混合物,能抵御高空严寒。

当李长风挥动令旗时,三百名赤膊汉子同时松开锚索。巨大的阴影掠过观礼台,惊得琉球使节打翻了茶盏。飞艇在升至两百丈高度时突然转向,旋翼卷起的气流将椰林吹成绿色的浪涛。

\"转向太慢。\"李长风眯眼望着天际的黑点,\"我要能逆风而行的'云蛟'。\"

陈铁山连夜拆解了气囊结构。七日后,新式的分舱设计让\"应龙号\"在飓风中安然无恙——十八个独立气室用鲸须薄膜分隔,即便破损五处仍能维持浮力。

小雪·马尼拉至泉州首航

郑沧浪站在\"云鹏号\"的玻璃舷窗前,看着脚下的商船队变成玩具大小。当飞艇穿越台湾海峡的锋面气流时,新设计的陀螺稳定仪让吊舱始终平稳如陆。随行的暹罗商人趴在窗边呕吐,却仍死死抱住装满香料的箱子——这趟空运的利润是海运的二十倍。

\"降帆!是明军妖术!\"西班牙商船\"圣母号\"的水手长在甲板上尖叫。当三百丈长的阴影笼罩桅杆时,船长跪地画着十字——他看见吊舱底部开启的舱门里,露出黑洞洞的轰炸口。

大寒·紫禁城

崇祯帝摔碎了第十一套茶具。通政司刚呈上的奏报记载着,李长风的飞艇队七日间运抵辽东十万石军粮。而此刻,户部\"漕运损耗五成\"的账本正在炉火中蜷缩成灰。

惊蛰·三亚云港

陈铁山望着新建的系泊塔群。十二艘改进型飞艇正在装货,其中\"云鲸号\"的吊舱甚至配备了蒸汽驱动的升降平台。学徒抚摸着新制的《航空气象图》追问:\"师父,伯爷说的'同温层航道'究竟在何处?\"

老匠人将竹蜻蜓抛向东风,惊起成群信天翁:\"总有一日,这九州的风云都会为侯爷的云舟指路。\"他转身时,腰间的铜制高度计正巧映出旭日,表盘上\"海拔三千丈\"的刻度泛着血色的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