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风再起 > 第169章 南京地震

明风再起 第169章 南京地震

作者:浮世蒹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12:52:07 来源:小说旗

崇祯十年,在李长风大力推动科技发展,引得各方侧目之时,又有一连串的好消息传来。新收的几个侍妾皆怀孕生子,为这风云变幻的局势,添了几分难得的喜悦。

侍女柳儿,虽脸上有疤且瘸了腿,但她心地善良,聪慧过人,深得李长风怜惜。那夜春风一度后,她诞下一子,取名李星羽。李星羽粉雕玉琢,眉眼间透着灵动与聪慧,仿佛继承了母亲的坚韧与父亲的果敢。

来自日本的双胞胎姐妹千鹤与千代,也各自有喜。千鹤生下儿子李星梦,千代则诞下儿子李星瀚。两个孩子如同粉妆玉砌的瓷娃娃,模样可爱至极。李长风看着这几个孩子,心中满是为人父的喜悦与责任。

崇祯十年正月,南京。

子时三更,秦淮河的画舫仍亮着红灯笼,丝竹声混着酒客的调笑飘荡在河面上。突然,一阵低沉的轰鸣从地底传来,像是巨兽翻身前的吐息。

下一刻,整座金陵城猛地一颤!

天崩地裂

夫子庙的棂星门轰然倒塌,千斤石匾砸进泮池,溅起的污水泼在至圣先师的泥塑上。贡院考棚像被无形巨手揉碎的纸盒,正在誊录朱卷的吏员们来不及惨叫,就被倾覆的梁柱压成肉泥。

秦淮河畔,醉仙楼的三层木阁在摇晃中解体,名妓薛素素的琵琶弦崩断,勒进她雪白的颈子。临窗的徽州盐商还想跳河逃生,却被翻涌的浪头拍回岸上——河水竟在瞬间退去三丈,露出满是沉船骸骨的河床。

“地龙翻身啦——!”

皇城惊变

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赤脚冲出内守备府,怀中还搂着户部刚送来的龙洋税银。他眼睁睁看着皇城城墙像酥饼般裂开,玄武湖的湖水倒灌进太平门,守军的惨叫混着《洪武正韵》的雕版在漩涡中打转。

最骇人的是孝陵卫方向——太祖朱元璋的明楼竟塌了半截,石碑“治隆唐宋”四个大字裂成八块,碎石间隐约露出当年刘伯温埋下的镇龙铜钉,早已锈蚀成绿屑。

崇祯的震怒

七日后,北京乾清宫。

南京急报在御案上堆成小山,最上面那份沾着血手印:“应天府尹王铎压塌在文渊阁,临终手书‘天罚’二字。”

“天罚?!”崇祯一脚踹翻鎏金炭盆,火星溅到龙袍下摆,“朕登基以来减膳撤乐,他李自成带头造反,民不聊生;他皇太极杀烧抢掠,滥杀无辜;他李长风嚣张跋扈、拥兵自重,在海外铸银元炫富,凭什么天罚南京?!”

王承恩跪着捧来星象图:“钦天监奏,地震前夜,紫微垣旁有妖星如刀……”

“又是李长风!”崇祯抓起案上地球纹银元砸向殿柱,币面“壹贯”二字竟嵌进金漆木纹里,“他铸银元刻寰宇,是要告诉天下人——大明疆土不过世界一隅!”

人间地狱

南京城西,幸存者刨着瓦砾找亲人。

绸缎商沈万三的后裔从废墟里拖出半截身子,手里还攥着济州龙洋——这枚银元卡在梁木间,竟替他挡下致命一击。隔壁米铺掌柜却没那么幸运,他囤积的官粮全埋在地窖,饿疯的流浪狗正分食他肿胀的尸体。

最惨是国子监——藏书楼倒塌时,监生们用身体护住《永乐大典》残本。如今他们的尸骸与书页冻在一起,有个学子临终前咬破手指,在银元背面写了“买棺”二字,却不知这枚钱够买二十口薄皮棺材。

银元赈灾

二月二龙抬头,一艘济州福船冲破长江晨雾。

船头立着块“义赈”木牌,穿皂衣的伙计们搬下的不是粥桶,而是整箱地球纹银元。领头青年高喊:“李侯爷有令!一枚银元换一斗米,一斗米换一枚银元,童叟无欺!”

人群疯狂涌来,有个老秀才却盯着银元背面的世界地图发抖:“这…这是要变天啊……”

他说的没错——当夜,南京礼部衙门贴出告示:凡用济州银元者,以通敌论处。可第二天,就连衙役都揣着银元去黑市换粮了。

崇祯十年三月,松江府码头,关于有更大余震的谣言四起。

黄浦江的晨雾还未散去,岸边已挤满了拖家带口的难民。他们背着锅碗,抱着哭闹的孩童,眼神里混杂着恐惧与希冀——南京地震的惨状仍在街头巷尾流传,而更骇人的是坊间疯传的谶语:

“地龙翻身九十九,金陵王气黯然收。”

“快看!济州的船来了!”

人群突然骚动,江面上浮现出数十艘三桅福船,船头悬挂的却不是大明龙旗,而是一面绣着“安民济世”四字的青旗。船板刚放下,一个穿短打的济州管事便跳上岸,敲响铜锣:

“南洋沃土,三年免税!上船即发安家银元两枚!”

谣言背后的推手

南京城西,沈婉清的侍女正给乞丐分发炊饼,每张饼里都裹着张黄纸,纸上用朱砂写着“三月十八,地火焚城”。更绝的是朝天宫门口的说书人,他绘声绘色讲着《万历三十二年南直隶大地震志异》,却故意把死亡人数夸大了十倍。

“沈夫人这手‘惊雀计’当真妙极。”夜不收百户藏在茶楼雅间,看着码头人潮汹涌,“但那些南洋种植园,真缺这么多劳力?”

沈婉清抿嘴一笑,从袖中抖出份吕宋来信:“李家军刚屠了反叛的邦板牙省土人,咱们的甘蔗田正愁没人砍呢。”

民心似水

松江知府宋贤的轿子被难民堵在码头,他掀帘怒喝:“尔等岂不闻‘父母在,不远游’?!”

“大人!”一个书生举起缺角的《论语》,“书中还曰‘危邦不入’,南京城墙都裂了,还算太平地界吗?”他怀里露出半枚地球纹银元,背面“吕宋”四岛被磨得发亮。

最让官府胆寒的是,连守城兵卒都开始脱号衣——有个总旗带着整队人马上船,临走前还把腰牌换成济州发放的“安家铜符”,上面刻着“凭此符领南洋宅地”。

崇祯的震怒

四月,北京乾清宫。

应天巡抚张国维的奏折被崇祯撕得粉碎:“一月之内,南直隶逃亡七万八千户?朕看这些官员才是该逃的蛀虫!”

洪承畴趁机呈上密报:“李长风在吕宋岛建了六座‘新民镇’,街道布局与苏州一般无二。更可疑的是……”他指向附图,那些镇中心都立着石碑,碑文竟是《崇祯历书》里的星象图。

“他想当海外天子?!”崇祯将镇纸砸向地图,玉石崩裂处恰巧是吕宋位置。

新大陆的种子

与此同时,马尼拉港的济州商馆前,来自松江的绣娘们正学习用蕉叶织布。

“这南洋日头毒,得把苏绣的劈丝技法改良。”领头的王嬷嬷教女孩们将金线混入棕榈纤维,织出的布料在阳光下泛着奇异光彩。没人注意到,她发髻里藏着一小包蚕卵——这是出逃前夜,苏州织造局老匠人塞给她的。

码头上,几个福建船主围着地球纹银元争吵。有人刮开“美洲”位置的包浆,贪婪的注视着这比中华还要大的无主之地。

而同一时刻,李长风在济州汉拿山顶点燃烽火。

山脚下,三百艘新下水的福船正在装货,船舱里不是刀枪,而是稻种、蚕卵和刻满农业技术的银元。沈初盈清点着名册笑道:“这十万两江百姓,可比十万精兵管用。”

浪涛拍岸声中,地球纹银元在各国商贾间流转,背面的世界地图正被无数双手摩挲得发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