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文豪 > 第11章 寒门如之奈何

大宋文豪 第11章 寒门如之奈何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2 07:14: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窗外,一缕夕阳掠过桃枝,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光影。

一家人吃着饭。

饭桌上,陆北顾说起了迁籍贯的事情:“知县大人亲口夸赞,给我写了一张保书,允我迁籍合江县。”

“必须要迁吗?”裴妍的柳眉微微蹙着。

大宋制度,户贴①只有丁口,换言之,她和陆语迟都是不入户贴的,而陆言蹊年纪太小尚未成丁,她们家又是没有土地的“客户②”。

如果要迁籍,恐怕一家都得搬到合江县,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是。”

这些年独自支撑家计,裴妍早已习惯了凡事往最坏处打算。

她用筷子轻轻搅动碗里的鱼汤,氤氲热气中声音有些发飘:“县里赁屋可不比镇上,便是最偏的厢房,租就要一年起,怎么也得四、五贯......”

裴妍放下筷子,手指绞紧了裙角,指节微微发白。

“上个月绣品卖了1720文,浆洗衣物是408文,摘草药是861文,杂七杂八都扣去,还剩2535文,家里要留一半买米买盐,你去读书吃住也要钱,宗族那边还欠着28贯钱......家里委实没钱了。”

现在开封底层市井百姓,一个月净收入也就4贯多钱,比去禁军当兵收入倒是略高一些。

但古蔺镇是偏僻小镇,哪怕有水运加持,经济自然也比不得开封,所以哪怕裴妍一天不歇的劳作,一个月也只能挣到这2.5贯的净收入。

而米价则是每升70文左右,在不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前提下,两个成年人两个小孩,一家人光是正常吃饭每月就得支出将近2000文。

所以,裴妍说的留一半买米买盐,其实是压缩了除陆北顾以外所有人的口粮。

陆北顾看着碗里的米饭,视线忽然有些模糊。

他揉了揉眼睛,认真说道:“嫂嫂勿忧,赁屋的钱我会想办法的。”

裴妍点点头没说什么,只是心里已经下了决定。

无论如何,她都会把去合江县里租赁房屋的这笔钱凑出来的。

毕竟,什么事情都比不过陆北顾的前程。

“只是迁籍到合江县,不需得居作一年吗?”她犹豫了下问道。

大宋制度,居作一年即听附籍,意思就是不管原先户籍是哪的,只要到当地居住工作满一年就能迁籍了。

陆北顾摇摇头:“我在县学住读也是算居作的。”

他顿了顿,看着裴妍疑惑的眼神,决定把事情说透。

“这里面的关隘倒非迁籍,而是若能作为合江县学子进泸州州学,参加州试以后的事情。”

“当真能进州学吗?”

裴妍的眸子微微睁大,今天陆北顾给她的震惊实在太多了——先是策论甲中,现在又说起进州学的事。

她记忆里的小叔子,明明连县学的考试都常常垫底。

“当然能。”

陆北顾的声音沉稳有力:“嫂嫂,从今往后,我定不负你所望。”

裴妍怔怔地望着他。

依旧是那副清俊眉眼,眸光却如古井深潭,沉静得让她心头莫名安定。

她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个陆北顾,似乎与从前那个整日埋首书堆却不得其法的书呆子有些不同了。

陆北顾见裴妍神色松动,继续解释道:“景德四年颁布到诸州的《考校进士程式》里定了规矩......士不还乡里而窃户他州以应选者严其法,每秋赋自县佐察行义保任之上于州,已保任而有缺行则州县皆坐罪。”

“换言之,李知县这张迁籍保书的意义,重要的不是迁籍,而是他愿意为我以后的解额作保。”

陆北顾指尖点着旁边笈囊上放着的誊写版策论:“否则即便是过了州试中了举人,也是有可能无法赴京赶考的。”

裴妍听得云里雾里,但隐约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所以,李知县的意思是不光给你迁籍,以后还要给你担保拿到那个......解额?”

“大抵如此。”陆北顾点点头,“不过贵人肯襄助固然好,总归自己也是要努力争气的。若是通过不了县试进入州学,亦或是进了州学却无法通过州试,那也谈不上解额的事情了。”

窗外,最后一缕暮光被夜色吞噬。

吃完饭,收拾了碗筷灶台。

还是在家里唯一的木桌子前,陆语迟趴在裴妍膝头打哈欠,小脸被灶火的余烬映得红扑扑的,而陆言蹊睡得已经淌口水了。

裴妍轻抚着女儿的头发,忽然问道:“你方才说的这个‘解额’,是不是跟镇上周员外家那个儿子有关?听说他帖经墨义学得很好,去年中了举,却没能去开封考试。”

“正是如此,周家虽富却是罗氏羁縻户,泸州官府自然优先保本州籍的举人。”

陆北顾顿了顿:“这里头有个门道,那就是各州解额多寡,与考生数量并非绝对相关。”

大宋立国之初考生人数少,所以通过州试者基本可获解额,但后来考生越来越多,不得已,到了真宗咸平元年开始明确了“固定解额制”。

这种制度,就是规定各州按人口、文教水平分配固定名额,大州可有数十人的名额,偏远州仅数人名额,通过州试者需排名在解额名额内,才能获得赴京赶考的资格,超额的举人则会被淘汰。

淘汰了怎么办?那自然是明年接着考。

裴妍眨了眨眼,示意他继续。

“简单说,就是有些州考生少而录取名额多,有些则相反。”

陆北顾手指蘸了点茶水,在桌面上画了几个圈:“若无限制,学子们自然都愿往录取易的州去考,朝廷为遏制此弊,才设了籍贯与担保的双重关卡。”

裴妍恍然大悟:“难怪周员外举家迁往泸州,原来是为了这个。”

“正是。”陆北顾苦笑。

“不过富户尚可迁籍,寒门若无贵人相助,又如之奈何?”

陆北顾的籍贯并非泸州合江县,而是罗氏羁縻地区的古蔺镇。

虽然实际执行过程中,羁縻地区的学生都是就近读书、考试的,这一点并不会影响到他进州学,但若是通过州试成为举人以后,赴京赶考却会有所阻碍。

嗯,这里有一个拿不上台面来说的潜规则。

因为靠近羁縻地区的州,往往会选择维护本州户籍考生的利益,卡着解额的排名,把成绩相近但来自羁縻地区的考生给刷下来暂时搁置。

而那些没被刷下来的考生,也必须要有县官考察品行并且为其担保,才能拿到“解额”赴京赶考,如果县官担保的考生不去考试浪费了珍贵的“解额”,到时候还要追究州县两级主官的连带责任。

所以,若是没有李磐赏识,按照正常的轨迹,哪怕陆北顾通过了州试成为了举人,也可能因为“解额”的限制无法参加省试,白白蹉跎光阴。

人生又哪有那么多光阴可供浪掷呢?

少年金榜题名春风得意,与老年苦熬数十载方才登科,能一样吗?

当然了,李磐赏识,归根结底也是陆北顾自身有才学,这才是根本。

——————

①户贴,即宋代的户口本,上面记载丁口、土地、房屋、牲畜等信息。

②客户,古代指外来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