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唐古拉山 > 第三章 下冰崖步步惊魂魄 论枪法课课新话语

唐古拉山 第三章 下冰崖步步惊魂魄 论枪法课课新话语

作者:沙竹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22 08:29: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天,拉错打开装备包把装备拿出来:冰镐、冰斧、高山鞋、手杖、头盔、安全绳、安全带、保暖衣等。嘎木看了一下说:“你们专业的,装备就是齐全。”嘎木又把他们俩装备仔细检查一遍,拉错见这哥俩的装备并不比他的差,叹道:“哥啊!你们的装备比我的还全呀!有的我都没见过。”嘎木微微一笑说:“你没见过的,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是他们每次上山和下山中总结出来的,这些看起来不起眼东西,用起来挺顺手的。”

天刚鱼肚白噶发的爱人做好了早饭,三人吃过饭后,背起装备向唐古拉山进发。清晨的小山村烟雾缭绕,小路上有两三个行人,噶发兄弟俩向他们一一问好。大约走了半小时就开始上坡了。沿途的景色从绿色慢慢变成黑褐色,茂密的森林也渐渐变得稀疏了。三人爬上了一座小山,山上的雪不太厚,但雾非常大,噶发对拉错说:“兄弟,你现在能辨别方向吗?”拉错看了一下说:“这里海拔才四千多,可雾太大了,方向……”拉错看着漫天的大雾摇摇头说::“你真的把我问住了。”嘎木指着前面隐隐约约的雪山说:“我们的背后这就是北,你忘了?我们走的是北坡吗?”噶发告诉拉错:“等上了前面那座山雾就散了,就能看见太阳和美丽纳木错湖了。”

三人顺山而下过了一条小河,又朝着前面高山走去。走到半山腰噶发说:“咱们在里歇会,顺便把羽绒服和登山鞋穿上,前面这座山顶海拔四千八百多米,非常冷。”三人换上羽绒服,穿上登山鞋继续向上攀登。三人又翻过一座小山梁,眼前的是一片白茫茫的冰川。登山鞋的铁钉把冰踏的“嘎嘣,嘎嘣”响。这时,冰川上的雾渐渐地散开了,太阳也露出来了,光芒把白色的冰川照的十分耀眼,噶发让嘎木和拉错戴上了防护眼镜。

三人顺着冰川缓缓地往上走,来到一座二十几米高的冰崖下,噶发对拉错说:“这座冰崖叫‘悔过崖’,传说美丽的姑娘纳木错和英俊的小伙唐古拉在草甸相遇,两人一见钟情,定下了终身。在一次偶然间,他俩得罪了冬冥神,愤怒的冬冥神在草原下了一个月暴雪,把唐古拉的牛羊全部冻死了。唐古拉和冬冥神大战三天三夜,但最终不敌冬冥神,被东冥神抛在了山下。昏迷的唐古拉被一个姑娘救回家,经过这个姑娘七七四十九天的悉心照料,唐古拉苏醒了,可却失忆了,忘记了他的妻子纳木错了。后来唐古拉和这个姑娘相爱了,两人过着幸福的生活。又过了很久很久。一天,唐古拉来到这座冰崖下做了一梦,梦见他的妻子纳木错在草甸上叫他的名字。醒来后他想起了自己和妻子纳木错,在草甸上一起骑马放牧,一起挤奶做饭的情景,不禁流下眼泪。他立即起身下山寻找纳木错,当他走到草甸时发现一个巨大的湖,但他们房子不见了,纳木错也不见了。后来一个神仙告诉他:你走后纳木错整天哭呀,哭呀,最后变成这湖水了。唐古拉听完大叫一声,向深山跑去,最后化成了唐古拉山了。”拉错听完了美丽的爱情故事,突然想起他的卓玛了,不知道卓玛在西都训练的怎样?

早饭过后卓玛给队员们授课。教室里队长巴桑拉姆和教导员白珍,以及二十个队员整整齐齐坐在课桌上。卓玛刚走上讲台,教导员大声喊道:“起立”,卓玛被高昂的声音吓得一激灵,接着学员们齐声喊道:“老师好!”,卓玛苦笑道:“大家好,请坐下。”由于,大家习惯了部队听从首长的统一指挥,学员们听了卓玛的口令后还是直挺挺站着,巴桑拉姆见状叫道:“老师让坐,你们还在站着干什么!”队员听了巴桑拉姆的话后“唰”的一声都坐下了。看了这阵势卓玛笑道:“看了各位刚才齐刷刷的站姿,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部队大院里,解放军叔叔们穿着绿色军装,站着笔挺的军姿,喊着激昂的口号,跑着威武的步伐,就梦想着自己长大后也要做一名军人。”听卓玛说起部队生活,巴桑拉姆一下子来了激情,说道:“老师,您父亲也是当兵?那我们就有共同语言了,那部队里?”教导员白珍见巴桑拉姆要谈部队里的生活,赶紧拦住说:“队长,我们是听老师讲课的。”巴桑拉姆意识自己的错误,不好意思地说:“对对,听老师讲课,听老师讲课。”白珍接着说:“从今天开始,我们特警队没有队长和教导员,只有老师,请大家听从老师指挥,这是命令!”见队员们齐声声回答是,卓玛说:“教导员说的不完全对,应该是我讲得对,才听我的,讲的不对就不能听我的。还有大家需要转变一下,我们现在是地方,不是在部队里,大家不要像部队里过于拘谨。”

卓玛看着一个个严肃表情继续说:“我一看大家的表情,我就紧张,一紧张就不知道如何讲课了,请大家不要把我当老师,我们互相学。”卓玛在黑板写下“犯罪心理学”五个字,说道:“今天我们讲犯罪心理学。什么是犯罪心理学呢?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研究犯罪分子的犯罪作案动机和他的心里缺陷,传统犯罪心里学认为,金钱、性YU、嫉妒和仇恨,这几宗罪是引发犯罪分子作案的主要动机。一些数据表明,大部分犯罪嫌疑人的内心或阴暗、或扭曲、或邪恶,这些或许是他们走向犯罪道路的根源。为了寻找犯罪行为的心里根源,法律界和学术界展开了犯罪心理学研究,以探讨犯罪分子作案前后的心里变化,从而提前制止暴力犯罪,保一方平安。”

第二节是桑培的解救人质和体能素质课。首先,桑培就在解救人质时如何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桑培在黑板写下:如何快速解救人质。桑培讲道:“在当今的花花世界里,社会上的一些种种不公,导致了一些犯罪分子的内心严重失衡,他们在走投无路情况下,把手伸向了无辜的老百姓,以博取社会的关注与同情。我们特警的任务就是在保证人质的安全情况下,以最小的代价制止犯罪,解救人质。”桑培讲道:“那如何才能保证人质安全呢?”桑培在黑板写下:1,安抚犯罪嫌疑人的情绪,2,狙击手就位,3,伺机而动。桑培讲道:“一,安抚犯罪嫌疑人。当犯罪嫌疑人绑架人质后,他一下子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了一只惊弓之鸟,周围任何过激行为和举动都会导致他侵害人质。所以我们到达现案发场后,首先要疏散围观的群众,积极安抚犯罪嫌疑人的情绪,听他的诉求,答应他提出条件。但如果遇上丧心病狂的犯罪嫌疑人,他不和我们谈判怎么办?”汉族小伙子杜树庭说:“那就击毙他。”桑培:“对,如果犯罪嫌疑人有十分危险的举动,那我们就要采取最严厉的措施打击他。这就涉及到我们狙击手就位了。”桑培又在黑板上写下:狙击手首先要选好位置。他接着讲:,二,狙击手如果位置选不好,就会出现误伤人质和群众。犯罪嫌疑人绑架人质时往往选择人员密集的地方,当他们绑架人质后又隐藏在较为隐蔽的空间里,如果我们没有选好有利地形,就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分子,还可能伤及人质和无群众。”桑培又在黑板写下:应变能力。他讲道:“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三,伺机而动。伺机而动就要考验我们的狙击手应变能力,一般来说,狙击手要具备敏锐的头脑和过硬的心里素质,就是在能打击时,绝不拖泥带水,绝不给犯罪嫌疑人留下一丝机会。”

第三节是刘伟网络信息课。刘伟讲道:“我们人类从上个世纪末就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就是把各个方面的信息汇总在一起。比如我们的电脑、手机和监控系统等。它的功能是通过大数据处理和筛选,把犯罪嫌疑人的生活状况和行动轨迹,以最快的速度传送到指挥现场。让现场的特警队员及时了解该犯罪嫌疑人的最近生活状况和和犯罪动机,这对解救人质和挽救犯罪嫌疑人起着决定性作用。”刘伟黑板写下:网络性质与目的。他讲道:“网络的性质与目的,它在我们公安系统里主要作用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打击与惩戒犯罪,保障百姓安居乐业。”

卓玛和刘伟编写教程,桑培和三个狙击手练射击,其他队员训练日常课擒拿格斗。因特警队队员都是部队退役人员,在部队上是百里挑一的特殊个体,他们的体能、格斗和射击都是超一流的,所以,在擒拿格斗这方面是不需要培训的。狙击手除了日常的射击技术训练和参加体能训练,其他队员每天必须训练擒拿格斗,枪械操作,汽车和摩托车技巧演练等。

桑培和三个狙击手在射击大厅进行封闭训练。首先,队员们要在射击跑道上来回折返跑,一是训练体能,二是训练狙击手在快速奔跑后,心跳能不能快速恢复平静,这对狙击手枪法非常重要。体能训练完毕后就是手枪和长枪射击训练,射击训练包括站姿射击、跪姿射击、爬行射击、仰卧射击、定点射击和移动射击等。下午,桑培和三位狙击手完成了各项射击训练,桑培在一旁擦拭枪支,见杜树庭和两个狙击手你推他一下,他推你一下,好像商量着什么。桑培问道:“小杜,你们这是?”杜树庭小声地说:“桑培老师,听说您是雪域公安系统射击大赛冠军,想和您切磋一下枪械拆卸还原。”桑培一听笑道:“你们听谁说的,什么公安系统射击冠军,这哪能和你们特种兵比呀!”杜树庭:“老师,您说是身经百战前辈,我们虽是特种兵,但没有实战经验,所以想?”桑培看着杜树庭期盼的眼神说:“那我们互相学习?”一场比赛开始了,桑培和杜树庭站在两张桌前,

两个桌子上摆着两支拆卸开的*****,一个队员手拿秒表准备说开始时,被另一个

因没见过枪

所以不会写

噶发指着冰崖上的铁环说:“兄弟,这铁环是我们的祖先钉上去的,怎样攀爬就不用我说了吧。”拉错看着笔直冰崖感叹道:“怪不得人们不敢从北坡上山,你们祖先太伟大了!敢挑战这么高的冰崖,就是有现代化装备,第一次也不好攀登呀!古人的智慧就是了不起呀!”嘎木说:“这不算什么,最难得还在后面呢。”

噶发双手举起冰斧猛地砸向冰崖,两个冰斧的尖刃牢牢钉在冰崖上,噶发将左脚往冰崖一蹬,鞋底上的钢钉也钉在冰崖上了,他双手用力把自己拉上了冰崖,在身体站直了的同时,将右脚也提离地面蹬在冰崖上,此时,噶发的身体全部贴在冰崖上了,完成了攀登冰崖的第一步。噶发开始第二步攀登,右手拔出冰斧,再次把冰斧钉在头顶上面的冰崖时,跟着右脚提高再次蹬进冰崖上。就这样噶发左手往上一探,左脚跟着往上一蹬,右手往上一探,右脚跟着往上一蹬。爬累了就把保险绳套在保险环上歇会。噶发爬了六七米后,拉错也上了冰崖,噶木在最后。

一小时后三人陆续爬上了冰崖,崖顶上面是一个缓坡。三人收起各自的装备和绳索,在崖顶上休息了一刻钟,噶发站起来说:“走吧,拉错兄弟,这个坡叫‘望湖坡’,从这里慢慢向上走,美丽的纳木错湖就会一点一点地展现她婀娜的身姿。”拉错一边爬一边回头眺望,大约爬了十几分钟后,拉错看见远方有一线弯弯的,蓝蓝的,像少女的眼眉一样,那蓝蓝的眼眉跟着拉错的脚步,慢慢地变成了一只蓝色的眼睛,在飞驰的云雾间,一闪一闪的,好像少女挑动着眼皮向拉错示好。看到眼前的美景,拉错不由地赞叹:“这蓝色眼睛太迷人了,特别是在流云飞过时,那眼睛一闪一闪的太迷人,让人把刚才劳累全忘了,”拉错想起纳木错和唐古拉山的传说,不由地大声喊道:“哎!纳木错,我爱你!我爱你蓝色的眼睛,我爱你白色的云彩!爱你绿色的草原!”拉错深情的呼喊把噶发弟兄俩逗得嘎嘎地笑,嘎木边笑边说:“拉错兄弟,你和六世佛祖一样都是xing情中人,我们两个从这里爬了二十多年了,都没发现蓝色的眼睛。”噶发也看着纳木错湖说:“嘿,还真是啊,云彩飞过时还真像人在眨眼睛,老辈人叫‘望湖坡’,我看不如叫‘飞眼坡’。”“飞眼坡,这比‘望湖坡’多了一份诗意,呵呵!”拉错说。听了拉错的话噶木说:“那以后就叫‘飞眼坡’吧。”

中午时分三人登上了6134米的雪山。此时,太阳当空,云雾散尽,纳木错湖的迷人景色净收眼底。纳木错在藏语意思是“天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海拔四千七百米,面积大约两千平方公里,蓄水量七千六百八十亿立方米。在蓝天和雪山的映衬下,深蓝色的湖水像少女纯净的眼睛,凝视着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草甸上,洁白的羊群如一团团云朵,随风游荡着,蓝蓝的湖水中,飞翔的鸟儿们像蒙在少女脸上的轻纱,一会儿撩起,一会儿盖上,将迷人的纳木错湖妆扮的更加水灵、迷人。

拉错边吃干粮边欣赏美丽的风光,从南望是唐古拉山的四座姊妹峰,从北望是一览无余的纳木错湖,蓝天和湖水在远处交汇变成了一色。在茫茫的雪山中,拉错仿佛走进圣洁的殿堂,静静地感受着上天赐给人间的眷顾。

三人继续向雪山攀登。拉错远远看见两座高山问道:“大哥,这两座山是什么山?”噶发:“西面是仙人峰,听说有六千多米高,东面是太阳峰,就是这两座大山挡住了大风,”噶发指着前面像梯阶形的雪山说:“把这里吹成了洗衣服的搓板。”三人拄着雪杖走了一阵,噶木走到一个避风处,一屁股坐下说:“歇会,歇会,这段搓板路看上去不陡,但也挺费力的。”拉错坐到他旁边说:“嗯,确实挺耗体力的,可能和海拔的高度有关系。”拉错说着看了一下登山表说:“现在海拔高度是6572米,怪不得我全身没有力气了。”噶发说:“拉错兄弟,亏你是受过专业训练登山队员,要是一般人到了这个高度就是极限了。”拉错:“是啊,五千到六千的高度是专业和非专业的瓶颈,一般人很难突破的。”此时天色已晚,拉错问噶发:“大哥,我们现在的位置离喇嘛庙还有多远?”噶发说:“远着呢,翻过前面的锯齿山就离今晚驻地不远了,顺利的话抹黑就到了。”

锯齿山因东面太阳峰和西面仙人峰的阻挡,使中间形成了狭长的风口地带,在千百万年来的大风作用下,吹成了锯齿形状,所以叫锯齿山。拉错看着锯齿山就数起来:“一二三四五六七,七个银色的大锯齿,太壮观了,就是海拔太高了,如果是三千米的海拔,就这七个大锯齿,早成了滑雪爱好者的天堂了。”噶木笑呵呵地说:“如果这里能滑雪,我们就不用采雪莲了,当个滑雪教练多自在,哈哈。”噶发见噶木和拉错一唱一和说的非常欢实,笑道:“你们两个的想象力也太丰富了,如果锯齿山降上三千米,能有这么壮美的奇观吗?”噶发的提问,一下子把两人的雅兴给止住了。噶发说:“我们马上要过一道险关,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迎接象鼻岩的挑战!”噶木知道象鼻岩的凶险就低声对拉错说:“兄弟,老大说的对,前面的象鼻岩就是个鬼门关,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大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拉错点点头跟在他两后面向第一个锯齿山爬去。

拉错目测一下锯齿山的坡度大概有五十度,高度有六七十米。三人双手拄着手杖,鞋底的钢钉把雪山踩得“嘎嘎”响。大约用了半个多小时,爬上了第一个锯齿山。拉错站在峰顶,见前面的几个锯齿山一个比一个矮,坡度也比第一个缓了不少,心想:这锯齿山也没什么凶险地方嘛,干嘛弄得这么紧张?他想问个明白,但没好意思张口,毕竟人家是自己请来的帮手,又是这条路的常客,经验肯定比自己多的多。比起上坡下坡就容易的多了,三人或走或坐着溜几分钟就下去了。接着他们又爬上了第二个,第三个……。

当爬上最后一个锯齿山时太阳快落山了。拉错看着红彤彤太阳说:“哇!太美了,太阳把雪山染的红红的,像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那红彤彤的太阳镶嵌在红色的海洋上空,这气场太宏伟了!太壮观了!这才是真正的‘祖国江山一片红’啊!”拉错说完又叹息道:“可惜没拿手机,错过这么好的景色,太可惜了。”噶木笑道:“拉错兄弟,经你一说,还真是一片红啊!你咋这么会说话呢?我咋想不起这么好词呢?”拉错:“那是你们只顾赶路,错过了美景。”一旁的噶发说道:“拉错兄弟,景色美是美,但你听说过这样的话没有?美人的心,孔雀的胆,丹顶鹤的红都是最美的也是最毒的,太阳也一样。”拉错看着快要落山太阳说:“太阳可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怎么能和那些东西比较呢?”噶发:“兄弟,你不知道雪山中的气象,当太阳落山时,也是冷热气流交换的时候,强大的冷气流会变成暴风雪,在雪山中是非常可怕的。我们要赶太阳落山时下到峡谷里,不然就危险了。”拉错见山顶上没有一丝风:“噶发大哥,好好的,哪来的飓风啊?”噶木指着一个个锯齿山说:“大哥说的没错,你看看这七座锯齿山就是飓风的杰作,我们得赶快下山。”

噶发从装备包拿出一件奇怪的衣服说:“拉错兄弟,把这件铁钩衣穿上。”铁钩衣是一件连体衣服,全身长满了五六公分长的三爪铁钩,拉错问道:“噶发大哥,这是什么衣服?怎长这么多铁钩呢?”噶木说:“这是铁钩衣,前面到了象鼻岩了,下象鼻岩时会遇上大风,穿上这个就不会被大风刮跑了。”拉错觉得晴空万里哪来的风?说道:“大风?不会吧?”噶发笑着说:“穿上吧,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三人穿好铁钩衣来到深不见底的象鼻岩边。冰岩边上有两路铁环,噶发说:“噶木,你走左一路,我和拉错兄弟走右路。”噶木不同意说:“大哥,你走左路,我和拉错兄弟走右路。”见噶木不同意噶发把脸一沉说:“咋了?我说的话不顶用了?”噶木嘴张了张想说什么又没说出来。噶发从装备里拿出三双长满铁钩的手套,给拉错和噶木各一双,噶发边带手套边对拉错示范说:“兄弟,照我这样带,把手套的铁扣穿在袖口的边上袢子上,再把铁扣折过来,扣在手套上。”拉错照着噶木的样子先带上左手手套,把铁扣穿过衣袖口袢子,再把铁扣折过来扣在手套上。手套带好拉错一看,手套不仅反面有铁钩,而且,在每个手指头的背面也长着小小的三爪铁钩。

三个人把手套带好后,噶木把保险绳穿进保险环里,把保险绳一头拉出十几米,然后把主降绳顺势扭成环形,最后把副绳折成“u”形,插入主降绳的铁环形里,最后把主降绳拉紧,一个活套扣就算完成了。活套扣作用是:当主降绳降到一定的高度时,需要重新寻找下一个受力点,只有把副绳轻轻一拉活套扣就解开了。

保险绳栓好后,拉错把主降绳套进降绳器里,双脚站立,双手抓住降绳器的两端的绳子,脚用劲瞪在崖壁畔上,身子慢慢向下压把绳子绷紧,然后一边放绳子一边瞪着崖壁往下溜。拉错觉得他们一路走来,哥俩从未因谁先谁后争执过,却在这个悬崖边上发生争执,难道噶发说的暴风雪真的会来?看着落下山的太阳和这深不见底的悬崖,拉错不由地打了个寒颤。噶发见拉错发呆就安慰说:“没事,兄弟,有我呢,你先下,我在你上面,一定要记住,下到一个保险环上,就把绳子栓在保险环里,千万不能忘记。”拉错应了一声,他从噶发凝重的脸上看出,显然有大事要发生了。

降绳器是由两个滑轮组成,把绳子从下面滑轮底部左面穿过,然后把绳子折回来,再从上面滑轮顶部的左面穿过。操作时一般是左手握着降绳器,右手放绳子。拉错左手抓住主绳,双脚蹬在光溜溜冰崖上,右手提起绳子一点一点往下放。拉错和噶木平行着往下降,噶发在拉错的头顶上方的五米距离下降。他们每下将到十五米就把副绳一拉,解开活脱套,再把绳子栓在保险环里。三人在平静的冰崖上有条不紊地缓缓下降。

三人下到冰岩的半山腰上,拉错摘下防风镜呆呆地看着眼前的美景:太阳落得只剩大半个脸,红彤彤的晚霞把天空和雪山染成一色,远远望去,一座座群山燃烧成了一片火海,晚霞像火苗一样在雪山顶上飞舞着,跳跃着,好像要把整个峡谷点燃了。

噶木见拉错摘下了防风镜,叫道:“赶快把防风镜带上,暴风雪快来了。”拉错带上防风镜向东一看,晚霞正在一点一点的消退,并没有什么奇异的事情发生。就在此时,拉错发现太阳峰上空有一片黑压压的云团,叫道:“噶木哥,看太阳峰那里,要下雪了。”噶木说:“那不是云,是风暴,快把装备扔掉。”噶木话刚说完暴风雪就吹过来了。拉错听噶木说扔装备,以为自己听错了就大声问噶木:“什么?你说什么?”噶木正在弄自己的装备,没有听见拉错的话,就在拉错准备把绳子卡进保险环时,飓风夹杂着飞雪扑面而来。

由于太阳落山时,峡谷里的冷热差形成了飓风,狂风携带着飞雪吞没了整个山谷。七道锯齿山像七根排管被飓风吹得“嗷嗷”直叫。拉错刚要把主降绳往保险环里卡时,被暴风雪“呼”的一下把吹起了。噶发见拉错像风筝一样在崖壁上下摇曳,他知道如果拉错趴不在崖壁上,用不了多时,暴风雪会把保险绳勒断,飓风就会把拉错吹走的。噶发凭着多年的经验把身体往冰岩上一贴,将全身上下的铁钩都刺在冰岩里,身体牢牢贴在冰面上,左手把降绳器上的保险向上推开,使绳子能自由放长。噶发擦了一下风镜上的积雪,又瞄了一下拉错的距离,身体一挺,双手一推,使自己离开冰岩。在飓风作用下,噶发的身体“嗖”的一声向拉错吹去。拉错想把身体贴在冰岩上,但暴风雪把他吹得上下晃动,使身体无法贴在冰面上。他这才明白刚才噶木的话,是让自己扔掉装备包。拉错试着想把装备包扔掉,但飓风把装备包和倒钩衣压的紧紧的,根本就弄不下来。

噶发跳到拉错的身边,锁死降绳器上的保险,右手张开,一掌拍在冰岩上,胳膊上的铁钩子,在冰岩拉下深深的印痕。噶发的右胳膊虽然勾住了冰面,但飓风还是吹的他向前滑行,他又把用左胳膊往冰面上一贴,再将身体慢慢贴在冰岩上。噶发见自己的身体牢牢地贴在了冰面上,他慢慢地腾出右手,去抓飞舞的拉错。此时,噶发看着拉错背着装备包,一会儿在他的头顶,一会儿在他的脚下。噶发觉得不弄掉拉错身上的装备包,凭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把他按在冰岩上的。于是,噶发瞅准时机,伸手拉开拉错装备包上的拉链,只听“呼”一声,装备包里的装备一下子全从包里飞走了。噶发伸出手一把勾住拉错的左手腕,用力把拉错的手勾在冰面上,他大声对拉错说:“兄弟,不要慌,慢慢把胳膊往冰面贴。”拉错发现自己不再上下乱摆了,就照着噶发的话慢慢地把胳膊贴在冰面上,最后把身体、腿和脚也贴在冰面上了。

暴风终于雪停了,拉错和噶发被雪盖住了。噶发摇摇头上的积雪,弄掉防风镜上的雪,对拉错说:“兄弟,你没事吧。”拉错说:“我没事,只是我的装备全没了。”噶发:“装备不用担心,丢不了,你试一下,把防风镜上雪弄掉,看着我怎样回到原来的位置上。”拉错弄掉头上和防风镜的雪,发现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就笑道:“大哥,我以为天黑了。”噶发:“这是夏天,太阳落了,过了几十分钟,天才黑了。如果是冬天,太阳一落山,天也就跟着黑了。我们趁天还亮着,赶快下山。”噶发又大声叫道:“噶木,你没事吧?”只听噶木大声回道:“我没事,你们两个也好吧?”噶发:“好着了,那我们就下山。”噶木:“好。”

由于,暴风雪把他们吹得和保险环平行了。现在,两人必须回到原来位置上,才能继续往下走。噶发先腾出两只手,沿着绳子的弧度,手**替着在冰岩上一点一点往回挪,拉错也照着噶发的动作往回挪,两个人用了几分钟就挪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噶发对拉错说:“兄弟,现在我们还不能休息,趁天没黑赶快下山。”

三人每下十五米就把保险绳系在保险环上,然后拽下下降绳,再把绳子系在新的保险环上。大概倒了十几次下降绳,拉错觉得冰岩的坡度缓了不少,温度也暖了一些,又倒了几次绳子,下到一个不大平台上,噶发和噶木兄弟俩在平台上等着他。噶木说:“怎么样,兄弟?”拉错伸伸胳膊说:“没事,就是有点头晕。”噶发:“头是正常现象,在这歇会就好了。”拉错见天已经黑了,问道:“大哥,我们这是到了谷底了吗?”噶木说:“早着呢,我们刚才下降了七百米,现在海拔高度不到些五千米,下到谷底还有很长的路啊!今天肯定到不了。”拉错听说今天到不了谷底,担心地说:“大哥,我们为什么不等暴风雪停了在下来呢?还把装备也丢了,咋过夜了?”噶发说:“兄弟,在谷底没有暴风雪了,可在锯齿山山的暴风雪要刮一个多小时,不下来就会冻死的。装备不用担心,再往下遛一千多米,我们在那里过夜。”

三人借着月色继续向下走,与其说是走还不如说往下溜。因象鼻岩下面地势比较平缓,海拔较低,山坡上的雪非常松软,像人工造的滑雪场一样舒适。拉错惬意地把双腿并直,双手拨拉着地上雪花慢慢地向谷底溜去。拉错一边溜一边嘴里还哼着:《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把刚才在冰崖上遇险的场景忘得干净净了。

三人一会走一会溜,来到一个小山坳里,噶木指着小山坳说:“拉错兄弟,我们到家了。”拉错望着山坳里的雪说:“二哥,难道我们在雪地过夜?”噶发笑道:“是啊,我们就在这里挖个雪洞,住一晚,你别看是个雪洞,挺暖和的。”噶发说着,手在雪地里摸了一会,从雪地抽出两把非常大的铁锄头说:“噶木,快挖雪洞。”兄弟二人挥着大锄头在雪地刨起来,不一会儿,挖出一个高一米六,宽一米二的雪洞。拉错见这哥俩把洞口挖的这么大,心想:洞口开的这么大,这怎么能保温呢?

拉错呆呆地看着二人挖雪洞,不一会儿,两人就挖进两米多,雪洞变深了,兄弟俩一个在洞里面挖,一个在半洞往外倒。因为雪被冻得凝结成一个整体,大锄头一挖就是一个大雪块,没到十分钟就挖进了三四米。洞深了,噶发把锄头递给噶木,噶木将自己的锄头递给了拉错,拉错把噶木倒在洞口的雪,倒出洞外。

拉错猫着腰双手紧握着锄柄,一下一下地把雪块往洞外刨,只用几分钟就把洞口的积雪刨完了。拉错见洞内有一团亮光,问道:“大哥,这就不挖了?”噶发说:“挖开了,还挖啥呀!”拉错苦笑道:“这,不够咱们三人住啊,大哥?”噶发笑道:“拉错兄弟,你往里面走,看看这洞,能不能住下咱们三个?”拉错将信将疑地往里走,突然发现洞大了,而且里面还有灶台、土炕、锅碗、被褥之类的生活用品。看到这一切,拉错恍然大悟,笑道:“大哥,这,这是个家呀,我以为……”噶木接过话茬说:“你以为我们真的在雪洞里过夜,而且还把洞口挖的这么大。”拉错笑着说:“是的,当初我以为在雪洞里过夜的,看你们把洞口开的这么大,觉得有点不专业呢,哈哈,我这是杞人忧天呀。”噶发说:“这个洞在我们祖先进山前就有了,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了,可能是古代进山的人挖的,因为要进莲花谷就必须在这里过夜,”噶发又对噶木说:“噶木,生火,烧水。”拉错怎么也没用想到,这个洞里还能生火烧水,惊道:“大哥,真的能生火烧水?”噶木边点柴边说:“这里面吃的、喝的、用的、全都有,和家里一样。”

拉错仔细看着这个窑洞,深四米,宽两米五多点,高不到两米,一进门口的两面墙上,是用木板搭的货架,货架上放着三个小木桶里面放着干牦牛肉、青稞熟面、酥油、茶叶和碗筷等生活用品;对面的货架上放着登山用的装备,木匠用的工具,还有一些镐头,铁锹之类的东西。一个不大的灶台紧挨着满窑洞的大炕,炕上铺满了一些动物的皮毛、还有被褥和一张小桌子。噶木点着火,将装满雪块的铜壶放在火口上,雪块在铜壶里化成水,不一会就烧开了。噶木从木桶里拿出干牦牛肉、熟面、酥油、青稞酒和碗筷放在小桌子上。

三人围坐在小桌子旁边,把三个大碗一字排开,噶木用木勺把熟面舀到三个碗里,将热水倒在熟面里,三人把熟面搅成糊状吃了起来。噶发把青稞酒倒在三个小碗里说:“来,拉错兄弟,咱们三人碰一个。”三人左手端着酒碗,用右手的无名指在酒碗里轻轻地蘸了一下,弹向空中,接着又蘸了两次,弹了两次。敬神仪式过后,噶发张口要喝时被拉错拦了,拉错说:“大哥,喝酒得来两句祝酒词啊!?”噶发腼腆地笑道:“这,祝酒词,我不会,不会。”拉错:“大哥,随便说,随便说。”噶发:“那,我说两句?”噶木端着酒碗点点头说:“对对,说两句,活跃活跃气氛。”拉错一手端着酒杯,一手示意噶发发言。噶发把酒杯往桌子中央一举,说道:“为仁慈的长生天,为仁慈的青藏高原,为仁慈的唐古拉山!干杯!”噶发说完,三人把酒碗碰在一起,说了一声:“干杯!”,将酒一饮而尽。噶发又将酒斟满,噶木拿起一块干牛肉递给拉错说:“兄弟,吃块牛肉,压压酒。”拉错接过牛肉干就咬了一口,边嚼边说:“嘿!这牛肉,咋这么真香呢?”噶木也咬了一口牛肉干笑着说:“这是野牦牛肉,当然香了。”

三人喝一口青稞面茶,吃一口干牛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噶发端起第二碗酒说:“来来,再碰一碗酒,”他对拉错说:“兄弟,这次该你来两句祝酒词了。”拉错推辞道:“大哥,大哥,还有二哥呢?”这时,噶木正好刚咬了一大口牛肉干,听说他也要祝酒词,急忙嚼了几下牛肉干,双眼一瞪把牛肉干咽进肚里,说道:“你是客……”噶木“人”字还没有说出来就打了个嗝,又说:“是客人,你先说。”说完又打了个嗝。噶发指着噶木笑道:“多大的人了,就不能慢点。”拉错也笑着说:“二哥,喝点面茶顺顺。”噶木端起面茶喝了一口,手在胸口前摸了几下。

噶木不打嗝了,拉错端起酒碗说:“二哥,那我说两句?”噶木:“嗯嗯,你说你说。”拉错把酒碗往前一举说:“为了大藏区的文化传承,为了神奇的唐古拉山,为了万人敬仰的六世佛祖,干杯!”三人将酒碗碰在一起,喝了第二碗酒。噶发一边倒酒一边说:“兄弟,在我们这里有关六世佛祖的故事流传了三百多年了,大部分人说是冤死的,但也有一部分人说他桀骜不驯、不守清规扰乱了纲常,招来了杀身之祸。几百年来人们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可谁也没有为他老人家做一次公正的评判,你是第一个,”噶发说到这里竖起大拇指:“兄弟,你是这个。”噶木也连声和道:“嗯嗯,兄弟,你是咱们藏人的骄傲,”噶木说着端起第三碗酒说:“你们两个祝酒词都说了,该我说了,”噶木将酒碗高高举起说道:“为我们伟大的藏民族,干杯!”噶发和拉错也把酒碗举得和噶木一样高:干杯!,干杯!三人喝了第三碗酒。

拉错把酒碗放在桌子上对噶发说:“大哥,我,我有句话不知该不该问?”噶发见拉错的话语吞吞吐吐的,说道:“兄弟,我们是山里人,直性子,有啥说啥,你只管问就是了。”噶木也帮腔说:“就是,只要我们知道的,肯定给你说。”拉错试探性地说:“二位大哥,难道你们的祖先没有给你们留下有关六世佛祖圆寂的真正原因?”“没有,”噶发说完沉思一会又说:“听我爷爷说,我们的祖先在六世佛祖押解进京时,要求陪佛祖一同进京,但拉藏鲁白没有同意,过了半年,传来噩耗说佛祖在青海湖畔圆寂了。后来,我们祖先听说要在唐古拉山,为佛祖修建一座寺庙就主动要求给佛祖守庙。我们的祖先达到了拉藏鲁白允许后,他老人家先去青海湖,寻找护送佛祖的丹东,听说他也死了。但他老人家还是从青海湖畔的藏民们口中听说,佛祖在青海湖畔被丹东放走了。后来传说他以一个普通喇嘛的身份四处云游,从青海出发经甘南进四川到峨眉山朝圣,又从四川经前藏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地。几年后他回国,曾在甘肃、五台山等地弘扬佛法。后来听说他又回到青海湖畔,圆寂在内蒙的阿拉善。”

拉错听噶发提到的丹东和手抄本里的丹东是一致的。拉错说:“大哥,我在六几年的一份《雪域日报》看到,一群积极分子闯进喇嘛庙,要主持交出释迦牟尼弘法图的另一半决定毗尼经,但最后无功而返。难道他们不知道在雪山深处的喇嘛庙吗?”噶木放下手中的牛肉说:“哪能不知道呢?人人都知道我们是从雪山中搬出来的守庙人,只不过他们没那个胆量了上山罢了。”噶发:“听我阿爸说积极分子们还抄过我们家,当我阿爸说决定毗尼经压在唐古拉山上时他们就走了。你可能不知道,山下的喇嘛庙里供奉的六世佛祖,是乾隆皇帝给他老人家平反后才开始供奉的。”拉错还真的不知道山下的喇嘛庙是后来修建的,还有手抄本上说丹东和他的后人给六世佛祖守庙,实际上给佛祖守庙的是噶发的先人,这和手抄本上写的有些出入,但噶发弟兄俩是守庙人的后人,他们说的应该是真实的。拉错说:“怪不得,积极分子们在山下抄喇嘛庙时,啥也没找到,山上找吧,他们又没那个胆量,最后只能是两手空空,垂头丧气地跑了,呵呵!”噶发笑着说:“是啊!他们只能拿喇嘛们出出气,灰溜溜的走了。”噶木也笑道:“他们那种人,走到哪里都招人骂,时代的毒瘤啊!”

拉错一觉醒来,听见“嘶嘶”的烧水声。他坐起来整理了一下衣服,把水壶从火口上挪开,推开木门走出窑洞。外面的雾非常大,能见度不到五十米,拉错怕迷路不敢远走。他双手捧起雪在脸上搓了搓,看见在门楣上边冒着的青烟,把雪融化成了一个大圆洞。

雾渐渐地散开了,拉错远远看见兄弟俩背着包裹回来了,拉错迎上去说:“大哥,你们出去干嘛不叫我呀!”噶木说:“昨夜,你喝的太多了,让你多睡会,再说,雾这么大,你又不熟悉地形,就没叫你。”拉错看着他俩背包裹问道:“大哥,这是什么呀?”噶发说:“这是昨天咱们丢得装备,大部分都找回来了,找不到的也是些小东西。”听说大部分装备都找回来了,拉错吃惊地说:“那么大的暴风雪,装备咋会没有被大风吹走呢?”噶木挥手向西一指说:“在这往西六七里地有一个螺旋湾,是暴风雪的必经之地,暴风雪吹着装备经过螺旋湾旋,由于装备自身的重力留在了螺旋湾里。”噶木描述的太笼统,把拉错听的更加糊涂了。他继续问道:“螺旋湾?是暴风雪冲击形成的吗?”噶发说:“嗯,是暴风雪经过几万年冲刷留下的。”拉错:“既然暴风雪把冰山都能吹成螺旋湾,那为什么没把装备吹走呢?”

说话间三人走到窑洞口。拉错给他俩倒好了面茶,噶发坐在炕上喝了几口面茶说:“螺旋弯距离这里有六七里地,在它旁边是仙人峰,仙人峰比螺旋弯高出好一千多米,挡住了暴风雪去路,暴风雪经过千百万年的冲刷形成了高六十米,直径二十米的螺旋状大冰弯。”拉错似懂非懂地说:“哇!好大的螺旋弯呀!大的超出了我的想象,太神奇了!但是……?”噶发知道他要问什么,说道:“你想问暴风雪把冰山都吹成了巨大的雪窟窿,那装备为什么没有被吹走呢?”拉错边喝面茶边点点头,噶发笑了笑继续说:“哦!是我没说清楚,是这样,咱们昨天下降的象鼻岩是垂直的,但在往西象冰岩的顶部变成了屋檐状了,而且是越往西突出的越长,所以才叫象鼻岩。这突出的象冰岩将暴风雪逐渐下压,直至压进螺旋湾底部。螺旋湾高度是六十米,它底部和象鼻岩的半山腰正好平行,也就是说昨天的暴风雪吹来时,我们正好下到象冰岩的中部,当暴风雪卷着我们的装备,经过突出的冰岩时被冰岩长鼻子逐渐压低,最终从螺旋湾的底部吸入,由于装备都是铁的,它们靠自身的重量留在螺旋湾底了。”

三人吃过早餐,将装备重新整理和补充。这时,大雾的能见度有五百米左右,拉错跟着兄弟俩继续向山下走去。中午时分,大雾终于散尽了,拉错看到山间有几颗树木,树枝上挂满了雪花兴奋地叫道:“哇!这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吗?”听了拉错的感叹,噶发笑着说:“等下到谷底,你想不到东西还会更多。”拉错:“是吗?难道是山上冰天雪地,山下绿草如茵,如果真有如此美景,那真是太神奇了!”拉错边走边感叹着,他突然想起象鼻岩和螺旋湾,问道:“噶木哥,早上找装备为啥不叫上我呢?让我错过了螺旋湾的美景,这可能是我这辈子错过最遗憾的事情了!”噶木和噶发会心一笑说道:“又埋怨我俩,可雾那么大你就是过去,啥也看不着啊!”“看不见,那我也能摸摸螺旋湾的冰呀!在湾里能听听回音吧!”拉错沮丧地说。噶发责怪噶木说:“噶木你就别逗他了,看把他急成啥样了,哈哈!”听到他俩笑声拉错疑惑地说:“难道你们骗我,根本没有螺旋湾?”噶木摇摇头说:“不是,如果没有螺旋湾,那装备早被暴风雪吹走了。”拉错心想也对呀!自己装备就是证据呀!可他越盘算越糊涂问道:“你俩到底想说啥?就别卖关子了,我头都炸了!”噶木见拉错急了说道:“看把你急的,我们往回走时到象鼻岩是下午,那时没有雾,你随便看呀。”听说回去时能看螺旋湾拉错高兴地说:“是吗?太好了!太好了!”

三人走到一处平缓地段,地上有少量的冰川和雪。三人来到一个山窝里,休息了一会,吃点干粮,拉错边吃干粮边看山形地貌,背后是高大的象鼻岩,前面有一座不太高小山,两边是一望无际的冰川地带,再往高处看就是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了。拉错见身边有一些裸露石头和一些低矮的雪地植物,就指着植物问噶发:“大哥,这个地方是不是有雪莲了?”噶发指着前面的雪山说:“对,爬上那个山就能看见雪莲了。”

三人吃完干粮,在平缓地上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小雪山的脚下,重新穿上登山鞋,拄着雪杖向上攀爬。这山虽然不太高,但坡度非常陡,随着高度风也越来越大了,攀爬的难度一点也不比那些高大的雪山低。

三人爬了半小时来到了主峰脚下,拉错见主峰就像刀劈过的一样,直插云霄,一条铁链呈盘旋状攀附在石壁上,大风将铁链吹得“叮呤当啷”地乱响,使寂静的雪山显得更加神秘莫测。拉错看着铁链说:“大哥,这雪山看着不高,可太陡了,还有,山中咋会有铁链呢?”噶发:“这山叫孤独峰,因为太陡了,裸露的岩石又非常坚硬,这山绕又绕不过去,所以,才修了这个铁链栈道。听我爷爷说,铁链是上古时期的人们遗留下的。”噶木自豪地对拉错说:“就是在这个孤独峰上,我们的老祖先救了那个采雪莲的老人,老人家把女儿许配给我们的祖先,从此,他们定居在雪山里,一代一代传下来了。所以,这个栈道又叫‘情人栈道’。”拉错听后激动地说:“‘情人栈道’太浪漫了,太有诗意了!怪不得铁链上系这么多彩色的绸子。”

噶木手抓铁链第一个上了栈道,拉错在中间,噶发在后面。拉错双手抓着铁链,双脚登进石窝里,双手不断在铁链上向上挪,双脚也不停地在石窝之间走动。不一会儿,一个“之”字形爬完了。噶木爬栈道已是轻车熟路了,他很快爬到一半以上的地方,噶发在拉错下方,他不停提醒拉错的手法和脚步。拉错又爬了一个“之”字形后也掌握攀爬的基本要领,双手顺着铁链,两脚踩着石窝很快爬上第三个“之”字形,第四个“之”字形。

说话间三人爬上孤独峰顶。经过千百万年的风雪侵蚀,山顶呈波浪形,由于阳光消融了一部分雪,山峦就像穿了一件黑白相间的外衣,斑斑驳驳、十分耀眼。拉错说:“看这波浪形状又是暴风雪的杰作,只是这波浪不太大。”噶木:“拉错兄弟,在这走你要仔细看路吆?”拉错见路也并不难走,问道:“咋了?难道这里有暗洞?”在后面走的噶发说:“有雪山就有雪洞,但你跟着噶木走就没事了。”拉错怪道:“我就说么,这路走了几百年了,沟沟坎坎的早就弄清楚了。噶木哥,你老是一惊一乍的?”噶木笑着说:“刚才还夸你想象力太丰富,这会怎了?你不是一路嚷嚷着要看什么来着?”拉错恍然大悟,惊道:“我知道了,这里有雪莲,哇!兴奋了!终于看到雪莲了!”

拉错跟着噶木的脚步仔细看着两旁的雪地。三人翻过一个小山梁,在下坡时拉错发现一块石头旁边,有一颗高三十公分绿黄相间的花,花冠直径有六七公分,外叶呈青绿色,花瓣呈绿黄色,像一颗没有成熟的卷心菜。拉错高兴地叫道:“哇!这雪莲真大呀!里面的花瓣,和大棚里没有卷磁的卷心菜一摸一样,简直太像了!”噶木笑道:“这颗算不上最大,大的有**公分呢!”拉错伸手要采雪莲花被噶发挡住了,他说:“哎!兄弟,别急着采呀!等咱们回去的时候再采。”“哦,对对,我怎把这茬给忘了,回去采雪莲会更新鲜。”拉错站起来说。

一路上,拉错就像数星星小孩子激动的两眼放光、手舞足蹈,一会说这朵大,一会又说那朵大,逗得噶发兄弟俩哈哈大笑。噶发说:“拉错兄弟,好好记住每一朵雪莲位置,别回来的时候忘了。”噶木也说:“数量也要记着,别让人家采了。”拉错笑道:“二位又逗我,这雪莲除了我们采,还能有谁采?”三人笑着、说着、走着。拉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问道:“噶发哥,人们都说雪莲生长在悬崖峭壁上,一般人难得一见,可这里雪莲都在缓坡地上生长,和传说中的不一样啊?”噶发:“怎么不一样?难道你忘了,我们上悔过崖,爬锯齿山,下象鼻岩,还有刚才爬的情人栈道,这还够不惊险吗?”噶发的分析让拉错想起,悔过崖的险,象鼻岩的风,情人栈道的铁链,哪一道坎若稍不留神都会致命的。

下午,三人终于开始走下坡路了。坡上的雪越来越来少了,树木渐渐地多来起来,空气也变得柔和了。拉错觉得胸部不闷了,眼睛也舒服了,他看了看手表说:“现在是四点多,咱们几点能到莲花谷?”噶木:“现在都四点多了?时间过得真快,大概天黑就到了。”越往下走树木长得越高,树下的灌木丛和小草就越绿。三人沿着古老的小道在树林和灌木林中穿行着,太阳渐渐地下山了,树林中开始有鸟叫了。三人走出树林了,拉错见一片绿油油草甸上有牦牛在吃草,草甸中间还有一条小河。吃草的牦牛看见噶发兄弟俩,抬起头“哞哞”叫了几声,噶木也扯起嗓子“哎嘿,哎嘿嘿”喊了几声,一时间人和动物就像久别重逢亲人相互问候,相互致意。

天暗下来了,三人过了独木桥,沿着草甸往半山腰走,来到一处石头垒成的院子里,一座藏式房子显得十分古朴和苍老。三人把装备放在院子里,噶发推开房门点着了油灯。拉错进屋一看,前屋是两间房子一套空,左侧有一盘火炕,紧挨火炕旁边有一个灶台,灶台的旁边是用木板搭的杂物架,墙角还有两把木质的椅子。噶木提着牛皮水囊打水去了,噶发收拾一些柴火,准备生火。不一会儿,噶木打水回来,将水倒在茶壶里放在灶火上。噶发把杂物架上的两个木桶提在炕上,将青稞熟面、干牛肉、酥油、茶叶等食物放在桌子上。拉错见水快烧开了,吃的也摆了一桌,唯独没有碗问道:“大哥,碗在哪放着了?”噶发指着一个牛皮囊说:“在皮囊里,你把绳子解开。”拉错轻轻地把皮囊放在地上,解开绳子取出六七个碗放在桌子上。

这时,一只黑色的猫跑进了家“喵喵”地叫起来了。拉错高兴叫道:“噶木哥,哪来的猫?太可爱了。”噶木笑道:“拉错兄弟,你忘了,在这里只住我们一户人家,还哪来的猫,是我们的猫,它听到我们声音就回来了。”水开了,噶发用开水洗涮了一下碗和锅,再重新烧水。噶木抱进来一些柴火,他对拉错说:“拉错兄弟,上炕休息一阵,水开了咱们吃饭。”拉错不好意思地说:“你们干活,我休息,这,”噶发见拉错推辞说:“上炕,上炕,没啥活了。”他又对噶木说:“你也别转了,上炕。”噶发又给火镗添几根柴火,茶壶里的水开始响起了。

噶木一上炕,猫就立刻跑过来“喵喵”地叫起来了,噶木抚摸着猫身上缎子般的毛发说:“小黑,想我们了吗?看我们不是回来了嘛。”猫边享受着噶木的抚摸一边“喵喵”的叫着。拉错见猫和噶木十分亲密问道:“这猫是野生的吗?”噶木说:“不是,是从山下背上来了的。”从山下背上来的?它能抗住高压缺氧吗?”拉错吃惊地说。噶发把熟面倒在碗里,又把水倒在熟面上,说:“拉错兄弟,你没听说过猫有九条命?”拉错:“听说过,可要翻六七千米的雪山,就是人也是九死一生呀!何况是动物呢?”噶木端起碗说:“先吃饭,吃完饭再告诉你。”三人端起碗将熟面和开,一边喝面茶一边吃着干牛肉。拉错把面茶喝了一半,又从囊里舀了几勺熟面加在碗里,还放了一勺酥油,然后把熟面和酥油和在一起拧成糌粑,一口糌粑一口牛肉干吃起来。

三人吃完饭,拉错抢着要洗碗,噶发挡住说:“呀!就三个碗,拿开水涮一下就好。”噶木给火镗添了些柴火,拉错把猫抱在怀里说:“噶木哥,猫是怎样扛过高压缺氧的?你再不说,我就问猫了?”拉错托起猫的头说:“小黑,你是怎样翻过雪山的?啊?是不是那天你睡着了,醒来就来到这里了。”猫好像听懂了拉错的话“喵喵”,拉错听了猫叫声说:“嘿!让我猜着了?那你再叫一声?”谁知小黑又叫了一声,这下把拉错惊得嘴都合不住,高兴地说:“噶发哥,你听听,小黑听懂我的话了,太神奇了,哈哈!”噶发说:“猫和人能生活在一起,就说明它非常聪明,至于说能听懂你的话,好像没那回事吧。不过,你说它爬山的时候睡着倒是真的。”拉错眼睛一亮:“是吗?它能睡那么长时间吗?”噶木接过话茬说:“藏药中有一种草叫‘醉草’把这种草捣碎,包在糌粑里,猫吃了以后就睡着了。”拉错又说:“把它一个撂在山里太孤独了。”噶木摸着猫说:“小黑,是去年秋天进山的,这里有鼠害,让小黑控制一下老鼠的数量,我们回去时,就把它带回家了。”拉错和噶木的说话间,噶发在炕上铺几张牛皮和被子。

卓玛、桑培和刘伟连续讲了五天课程,把军队和地方不相同的法律法规,给队员们做了详细分解与比较,就此他们来西都任务也完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