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冲垮石桥的那晚,张诚正在整理第三批捐赠图书。牛皮纸箱里的《安徒生童话》沾着去年冬天的雪,他小心翼翼地用报纸包好,忽然想起去年在大巴山小学,那个穿露趾鞋的女孩捧着书时,冻疮开裂的手指在书页上留下的血印。
“校长,快递公司说山路塌方,物资运不进去。“年轻教师小李的声音带着焦虑。张诚摸出地图,用红笔在大巴山深处画了个圈:“明天找辆农用三轮车,我们自己送。“凌晨四点,他蹲在后勤处给三轮车装防滑链,看见月亮挂在银杏树梢,像枚被磨旧的邮票,要把星光寄给山里的孩子。
山路比想象中艰险。车轮陷进泥坑时,张诚脱了皮鞋推车,脚底被碎石划破,却笑着说:“当年我下乡支教,每天要走二十里山路,鞋底子都走穿了三双。“中午在路边啃馒头时,他看见悬崖下的村落,土坯房的烟囱里飘着薄烟,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见到林小夏时,她家里也是这样的炊烟,混着中药和霉味。
大巴山小学的教室漏着雨,孩子们用塑料布接着、屋顶滴下的水,在膝盖上写作业。张诚推门进去时,二十双眼睛突然亮起来,那个穿露趾鞋的女孩小雨站起来:“校长爷爷,您说的星星真的会写信吗?“他从邮包里掏出个玻璃瓶,里面装着安汉中学学生叠的千纸鹤:“每只纸鹤都带着一个愿望,你们可以回信给它们的主人。“
支教的日子比想象中艰难。食堂的土豆炖豆角连续吃了半个月,夜里睡觉能听见老鼠在房梁上跑。张诚却把办公室腾出来给生病的孩子住,自己在教室角落搭了张行军床。某个深夜,他批改作业时听见啜泣声,发现小雨躲在书架后,手里攥着退学申请书。“爸爸说女娃子读书没用,不如去镇上打工。“女孩的眼泪滴在算术本上,晕开一片墨渍。张诚摸出钱包,里面装着给母亲买药的钱,却全部塞进小雨手里:“我母亲当年也这么说,但她不知道,我靠读书走出了山沟沟。“他指着窗外的星空,“你看,星星那么远都在发光,何况我们呢?“
新学期开学前,张诚发起“百校千星“公益计划。他带着小李在南充街头摆摊义卖,亲手制作的银杏书签上印着“知识改变命运“,路过的司机摇下车窗:“张校长,我家娃就是您当年资助的,这书签我买十套!“不到一个月,他们募集到二十万元善款,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图书和文具。然而,当他们带着物资再次进山时,却遇见了阻挠。当地官员认为“搞这些花架子不如修路“,扣下了捐赠物资。张诚在乡政府门口等了一整天,直到深夜,才见到负责人。他掏出手机,播放小雨朗读课文的录音:“山的那边是什么?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负责人沉默良久,最终挥了挥手:“明天让人把物资送过去。“
第二年春天,大巴山小学迎来了新教室。蓝色的屋顶像一片倒悬的天空,教室后墙的“星光信箱“里,塞满了安汉中学学生的来信。小雨在回信里画了座桥,桥下是流淌的嘉陵江,桥上站着背着邮包的张诚,邮包上写着:“给所有相信星星的人。“
张诚生日那天,收到了最珍贵的礼物。小雨考上了师范大学,她寄来的录取通知书里夹着片大巴山的蕨类植物标本,背面写着:“您教会我们仰望星空,现在换我成为别人的星光。“随信还有段视频,画面里,曾经的贫困学生们穿着统一的校服,在新建成的图书馆里朗读,阳光穿过窗棂,在他们脸上织出金色的网。
如今,张诚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各地学生寄来的明信片。新疆的学生说:“您送的字典让我认识了'梦想'两个字。“凉山的女孩寄来自己编的手链:“等我考上大学,要像您一样去帮助更多人。“他的公文包里永远装着空白信纸,随时准备给孩子们回信,就像当年在大巴山的夜晚,借着煤油灯给小雨讲星座时那样。
某个暮春的午后,他又一次踏上了进山的路。农用三轮车的后斗里,装着最新的科普读物和文具,还有安汉中学学生们亲手制作的“星光礼盒“。车窗外,油菜花染黄了山坡,他摸出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千万盏灯。“
山风掀起他的衣襟,带来远处的书声琅琅。张诚望着连绵的群山,忽然看见无数光点在山间跳跃——那是他寄出的星光,正在每个孩子的心里,长成照亮未来的火炬。而他知道,自己永远是那个幸福的邮差,只要孩子们需要,就会一直走在送信的路上,让每个梦想都不会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