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储君 > 第53章 为子筹谋

大唐储君 第53章 为子筹谋

作者:自在飞花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2 15:01:08 来源:小说旗

贞观二十二年正月十四,和暖的阳光轻柔地洒在皇宫的琉璃瓦上,宛如给其镀上了一层熠熠生辉的金色光辉。为了给太子李承乾搭建一个登基后的勤政廉洁且高效的行政班子,李世民于小朝议时向心腹重臣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提议道:“朕欲按照官员管理的六条主要原则,秘密派遣二十二位使臣,奔赴全国各地,依照这六条规定考核、升降官吏。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长孙无忌率先拱手说道:“陛下圣明,此乃利国利民之良策,臣深表赞同。”

房玄龄紧接着附和:“陛下此举,必能为我大唐选拔出真正的贤能之才,臣附议。”

马周也郑重说道:“陛下,此举若能公正施行,当可整肃吏治,臣无异议。”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既然诸位爱卿皆无异议,那朕便命你们去暗中选拔三省六部中信得过的正直官员,回来后予以提拔。”

众重臣齐声应道:“臣等领旨。”随后便领命而去。

数日之后,长孙无忌等人交上名单。李世民亲自核查,他神情专注,目光在名单上仔细扫过,时而微微颔首,时而沉思片刻。最终,他确认通过了这份名单。

出发前一天,李世民将这些即将出行的正四品以上的钦差大臣召集在两仪殿一起开密会。李承乾则在一旁安静地旁听。李世民端坐在上首,神色严肃庄重,目光威严地扫过众人。

李世民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此次派你们前往各地考核官吏,乃是关乎大唐社稷之根本、百姓福祉之大事。朕再问你们,这六条原则究竟是什么,都给朕好好说道说道。”

第一位钦差大臣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这第一条乃官员选拔标准。六品以下的官员由兵部选拔,要求体貌丰伟、言辞辨正、楷法遒美、文理优长,并且品德高洁、有才思敏捷、劳动勤恳。”

第二位钦差接着说道:“陛下,臣记得这第二条是官员职责。在位期间,官员职责明确清晰,中央官职诸如尚书令、中书令等,地方官职如天策上将、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等,皆需各司其职,不可懈怠。”

第三位钦差大臣也不甘示弱,朗声道:“第三条为官员考核与奖惩。陛下对官员的考核和奖惩制度严格分明,对于不称职的官员定会毫不留情地进行罢免或严厉处罚。”

第四位钦差紧接着说:“第四条是官员行为规范。陛下通过道德约束和皇家法令来严禁铺张浪费和过度应酬,大力强调勤俭节约,以契合‘天道’之理和‘民心’所向。”

第五位钦差拱手回答:“第五条是官员任用与回避。陛下在官员任用上极为注重回避制度,极力避免亲属关系和地域关系的不良影响,力保公平公正,使能者居其位。”

最后一位钦差大臣上前一步,大声道:“这第六条是官员培训与教育。陛下重视官员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定期的精心培训和严格考核来提升官员的能力和素质。”

李世民微微点头,说道:“诸位爱卿记得清楚,甚好。此次行动务必小心谨慎,秉公办事。这关乎百姓民生,大唐国运,切不可有丝毫懈怠和私心。若有谁敢徇私舞弊,朕绝不轻饶!”

“陛下放心,臣定当不辱使命,严格按照原则考核官吏,绝不敢有半分差错。”

“臣愿为大唐鞠躬尽瘁,若有违背,愿受重罚。”……

为防不测,钦差大臣们一走,李世民赶忙找来李淳风。

李世民神色凝重地说道:“李爱卿,朕此次派钦差大臣考核官吏,唯恐其中生变。朕命你安排各道的‘不良人’,严密监视这些钦差大臣和各道州主要官吏的行踪,切不可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并规定不良人统领三日汇总一报。”

李淳风恭敬地应道:“陛下放心,臣定当全力以赴,确保此次考核公正无误。”

面对李世民的雷霆手段,李承乾钦佩不已,说道:“阿耶,您如此安排,定能确保此次考核公正无误。”

李世民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语重心长地教导:“高明啊,治国理政,当以公正为基石,洞察人心。这些官员身负重任,若有丝毫偏差,便会影响一方百姓。为父此举,也是为你日后登基,扫清障碍,铺好道路。”

李承乾恭敬地说道:“儿臣明白阿耶的苦心,定当努力学习,不负所望。”

李世民微微点头,继续说道:“为官者,当以民为本,心系苍生。不可被权力蒙蔽双眼,更不可贪赃枉法。你日后登基,定要严格约束官员,使之清正廉洁,为百姓谋福祉。”

李承乾郑重应道:“儿臣谨记。”

三月,春暖花开,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李世民巡幸玉华宫,带着李承乾一同前往。玉华宫依山而建,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周围山峦叠翠,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面对如此美景,李世民兴致盎然地说道:“文章词赋乃我平生所喜爱,然而未曾尽情创作。今日风景殊胜,应当与诸位赋诗抒发高远志向。”说着,他拿起笔来,龙飞凤舞地撰写《玉华宫山铭纪》展示给群臣。同时诏令学士们一起赋诗,包括太子李承乾。

于是第二天,太子献上《玉华宫赋》。李世民把皇太子的诗序展示给王公们,对太子的文才非常赞赏,说道:“朕观太子此赋,文章行云流水,书法笔走龙蛇,皆有显着进步,甚至超过了朕啊。”

司徒长孙无忌赶忙回答说:“皇太子秉承上天的智慧与教诲,文章、笔札、各种技艺每日都有进步,犹如春笋破竹,节节高升。”

过几天,皇太子再次献上《玉华宫山铭》,李世民阅读后展示给群臣说:“朕在闲暇时经常教导太子文章的体制架构,看他如今的文辞文采,差不多类似。然而诗赋并非政治之道的紧迫之事,关键在于能够委屈自己礼贤下士。你们年轻时就入朝为官,各方都瞩目期待,应当各自坚守自己的职责,来辅佐帮助。”

长孙无忌说:“臣等远远比不上前代的贤臣,实在有很多惭愧之处。然而有角就容易折断,事情不能两全,有幸承蒙陛下庇护,怎敢不自我勉励,奋发图强。”

李世民微微一笑,目光中透着深意,说道:“朕并非苛责于你们,只是希望诸位能与太子一同,为大唐的繁荣昌盛尽心尽力。”

群臣齐声应道:“臣等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大唐的千秋伟业竭尽全力!”

在这春风拂面的玉华宫中,李世民对臣子的敲打,对太子的期许,都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众人的心间,激励着他们为大唐的未来不懈努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